水中八仙(之五)︱與眾不同的蔬菜——荸 薺

鄉村新雨 發佈 2020-01-02T18:16:24+00:00

八仙傳說——韓湘子韓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簫,拜呂洞賓為師學道,是八仙中風流倜儻的斯文公子。


編者按:水生蔬菜大部分都起源於中國,我國是世界上對水生蔬菜作物採集利用最早、馴化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餘姚縣發掘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蓮、菱和蒲菜等水生植物的花粉化石,經測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

水生蔬菜作物共有蓮藕、芡實、蓴菜、兩角菱、四角菱、水芹、茭白、慈姑、荸薺、水蕹菜、水芋、茭兒菜和豆瓣菜等十多種。而能被流傳千年至今,稱之為「水中八仙」的是:慈姑(茨菰)、蓮藕、水芹、茭白、荸薺、芡實(雞頭米)、蓴菜和菱。水生蔬菜為大眾創造了鄉土風情迥異的豐富食材,涌生出流水潺潺之下滌盪出的柔情滋味。粼粼水波里的這些讓人回味無窮的細膩食材,是很多人深入靈魂的水鄉印記

我國是世界水生蔬菜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黃淮流域為主的三大產業帶。水生蔬菜在建立新型生態農業中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展水生蔬菜對農民增收致富及建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特定的現實意義。

為方便讀者閱讀了解,遂以民間神話「八仙傳說」人物為「覆本」逐一介紹「水中八仙」:慈姑(何仙姑)、蓮藕(曹國舅)、水芹(藍采和)、茭白(鍾離權)、荸薺(韓湘子)、芡實(張果老)、蓴菜(呂洞賓)和菱(鐵拐李)。敬請期待。

韓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簫,拜呂洞賓為師學道,是八仙中風流倜儻的斯文公子。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湘子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孫。韓湘子的寶物名為「紫金簫」,早期傳說的寶物還有百花籃,吹簫會龍女、十二度文公、韓湘子討封等傳說流傳廣泛。華軒居士據《道論詮繹》記載,應鐵拐李之邀於著名仙苑石筍山聚會列入八仙之列。

《仙傳拾遺》(五代)、《青瑣高議》(宋)、《真仙通鑑》(元)等書中,加進了許多關了韓湘子的神奇故事。相傳,韓湘子曾獲東海龍宮的七公主所贈南海普陀神竹一枝,韓湘子請能工巧匠將神竹製成「紫金簫」。後來,韓湘子用神簫收蛇妖,妙曲鎮鰲魚,大顯仙家神通。為了答謝七公主,韓湘子相贈麒麟之容貌、棗紅駿馬之身的通天鳧水神獸,供七公主往返「海陸空」三通專用坐騎。神獸踏浪而行,水花紛紛飛濺,落入河流小溪。因神獸為馬身,其行蹤水痕幻化成一種水生植物被古人稱之為「馬蹄」或「鳧茈」——這就是荸薺的前世。

栽培歷史

荸薺(bí qí),別名:馬蹄、水栗、鳧茈、烏芋、菩薺、地梨、苾薺、通天草等。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莎草目-莎草科-藨草族-荸薺屬。荸薺原產於我國南部及印度,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年左右。早在公元前1世紀,古籍《爾雅》一書中就有荸薺的記載,稱之為「鳧茈」;《本草綱目》:「鳧茨,生淺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莖直上,狀如龍鬚」;公元6世紀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已有關於荸薺栽培方法的記述;王世懋《瓜蔬疏》(明):「荸薺方言曰地栗,亦種淺水,吳中最盛,遠貨京師為珍品,色紅嫩而甘者為上」。

植株特性

多年生水生草本,以球莖繁殖。地下匍匐莖末端膨大成為扁圓形球狀,黑褐色;地上莖圓柱形,叢生,直立,不分枝,具橫隔,表面平滑。葉片退化,葉鞘膜質;穗狀花序,1個頂生,小堅果。花期8-9月。我國南方各地多栽培於水田中。球莖含有豐富的澱粉及糖類物質,肉質爽脆多汁,除蔬食或作水果用外,還可加工制粉,罐頭、蜜餞等,為出口商品之一;味甘、平,清熱止渴,化痰止咳。荸薺性喜溫暖,氣溫達5℃以上開始萌芽,最適發芽溫度為20—25℃,高溫長日照有利於分株分櫱,氣溫在25—30℃下分櫱分株生長最快。

產地分布

產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其中以江蘇的蘇州、高郵;浙江的餘杭、黃岩;廣西的桂林;廣東的廣州;福建的福州為全國著名產區。

常見膳方

荸薺春卷、荸薺薄餅、荸薺火鍋拼盤、直接當水果生食、拔絲荸薺、荸薺豬肚粥、荸薺紅燒肉、荸薺肉丸湯等。

經濟效益

一般收穫3500-4000斤/畝,統購價3-4.5元/斤(各地的價格有一定的差異)。

(文/圖:鄉村新雨  圖-網絡、頭條正版免費來源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