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院預測全球IT產業新格局:雲計算登上舞台中央

同花順財經 發佈 2020-01-02T18:26:55+00:00

礪石導言:2020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了「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主要圍繞AI、晶片、雲計算、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與量子計算等領域提出最新趨勢,並預測多個領域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礪石導言:2020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了「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主要圍繞AI、晶片、雲計算、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與量子計算等領域提出最新趨勢,並預測多個領域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其中一個重要趨勢判斷是,「隨著雲技術的深入發展,雲已經遠遠超過IT基礎設施的範疇,漸漸演變成所有IT技術創新的中心」。達摩院的這個趨勢預測,在現實中正在大規模發生:以IBM、Oracle、EMC與英特爾為代表的傳統IT巨頭開始沒落,以亞馬遜、阿里云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登上全球IT產業的舞台中央,它們開始取代傳統IT巨頭,成為驅動全球IT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

1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商業案例過程中,經常看到一些行業由於替代性產品的出現,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替代產品的核心特徵是相較原有產品,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所以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對傳統產品的全面替代。

例如數位相機對膠捲相機的顛覆,智慧型手機對數位相機的顛覆,都是因為後者較前者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了更好的效果。目前,這種顛覆也正發生在全球IT領域。

上個世紀80年代到這個世紀初,企業的IT基礎設施主要是由IBM小型機、Oracle商業資料庫、EMC集中式存儲與英特爾晶片等產品壟斷。這些IT巨頭的產品價格不僅昂貴,企業還需要為之匹配一支龐大的IT團隊,來負責伺服器、網絡與存儲等架構的搭建和日常運維,這對企業而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在這種背景下,催生了雲計算產業的出現。

率先推出雲計算的是亞馬遜與阿里巴巴兩大電商巨頭,這是因為電商企業在不同時段的交易量存在巨大差異,造成企業在交易高峰時往往算力不足,在交易低谷時的算力存在較大富餘,這就推動二者開始嘗試通過大規模分布式的技術架構,實現跨數據中心的資源管理和調度,也就是雲計算的雛形。

在服務自身的同時,亞馬遜與阿里巴巴還將這些計算能力通過網絡開放給外部企業,這便有了AWS與阿里雲的開端。

雲計算在成本上具有明顯優勢,以業內通用的TCO標準(即總擁有成本)計算,使用雲服務產品,可比使用傳統IT設備節省一半以上的成本,穩定性有10倍以上提升。

更低的價格與更好的性能與安全性,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自己採購伺服器等物理機設備的計劃,而是轉向採購雲服務的形式,這推動IT基礎設施層的雲計算服務快速增長。

IDC報告顯示,雲計算在全球IT基礎設施中占比已經超過50%,替代傳統數據中心成為市場主導者。Gartner預計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在2020年還將實現17%的增長,達到2664億美元。

2

當前在IT產業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是高算力的需求場景出現井噴,另一方面是傳統晶片行業的摩爾定律正在失效,導致傳統伺服器等計算設備的算力提升緩慢。為提升雲服務的計算能力,亞馬遜、阿里雲等雲計算廠商開始在晶片與伺服器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軟硬體一體化的設計,侵入傳統IT巨頭的產品腹地。

在2018年AWS舉行的re:Invent大會上,AWS發布了首款基於ARM架構的自研伺服器晶片,2019年又推出了升級版的Graviton 2,比上一代快了20%。雖然ARM晶片比英特爾性能上要差一些,但前者更便宜,耗電更少。英特爾最強伺服器晶片售價高達幾千美元,但是ARM伺服器晶片售價不足1000美元。

AWS自研伺服器晶片的推出,不僅給用戶帶來了更低價的雲服務,還幫助AWS降低了對英特爾、AMD伺服器晶片的依賴。

阿里巴巴也於2018年9月成立了獨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2019年7月,平頭哥先是發布了行業內性能最強RISC-V處理器玄鐵910,8月發布了一站式晶片設計平台無劍SoC平台,該平台涵蓋CPU、GPU等領域,目的是降低企業的晶片設計門檻。在9月25日舉行的2019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平頭哥又重磅發布了為人工智慧場景深度定製的含光800晶片。之前發布的玄鐵和無劍分別是處理器IP和晶片設計平台,致力於幫助企業製造晶片,而含光晶片是阿里巴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成型的AI晶片。同時,阿里雲在雲端上線了基於含光800的AI雲服務。

另外,在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還發布了第三代神龍雲伺服器架構,在IOPS、PPS等方面提升5倍性能。業內把神龍稱為過去五年雲計算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它打破了物理機一定比雲伺服器性能好的神話,消除了虛擬化帶來的性能損耗,雲計算也從過去相對獨立的「標準硬體+分布式系統軟體」走向一個軟硬體超融合的系統架構。

在晶片與伺服器之外,資料庫是雲計算廠商另外一個發力的領域。在2018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正式宣布放棄使用Oracle,並於今年10月,官方博客又發文透露亞馬遜的消費者業務部已關閉最後的Oracle資料庫,遷移正式完成。

2018年,阿里雲也在國內率先發布了自研的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創新採用存儲計算分離、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今年3月,POLARDB還成為業內首個兼容Oracle的雲原生資料庫,大型企業可在數小時內完成業務遷移,10TB數據備份只需要10分鐘。

亞馬遜與阿里雲等雲計算廠商布局晶片、伺服器與資料庫等傳統巨頭的核心產品領域,對傳統IT巨頭的業務帶來直接衝擊。例如,2019年5月,甲骨文在中國大範圍裁減研發人員,2019年10月,IBM發布第三季度財報,連續5季度收入同比下滑;在更早之前的2015年,EMC被戴爾收購,與戴爾的TO B業務重組為戴爾易安信;硬體晶片巨頭英特爾也被迫宣布從「以PC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轉型.......

3

企業數字化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營利潤。在過去,企業數字化的核心手段是上線ERP、財務、人力資源與OA等管理軟體,通過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提升企業在運營側的效率進而帶來成本節約與利潤提升。

但現在,企業只依靠運營側的效率優化已經遠遠不夠,還需要在營銷與渠道等業務環節上進行模式創新,但由於模式創新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的數字化系統能夠更加快速敏捷地響應企業新業務模式變化,同時還能實現企業業務數據的實時在線共享,並被綜合的分析應用,用數據驅動業務智能。但這都是在IOE為主的傳統IT架構下的傳統IT交付方式無法實現的,這就驅動了雲計算廠商開始在雲原生技術上的創新。

雲原生技術的核心目的是將企業IT應用和IT基礎設施的部署變得更加敏捷,從而使企業能夠用較低的技術成本享受到雲的彈性和靈活性。目前這些技術的發展,幾乎完全由雲計算廠商主導。

根據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的最初定義,雲原生主要包括:容器化封裝+自動化管理+面向微服務。2018年,CNCF又更新了雲原生的定義,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和聲明式API給加了進來。具體而言,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與Serverless是雲原生技術的代表。

其中,容器技術被認為是雲原生技術的基石。過去我們常以虛擬化作為雲平台和與客戶交互的介面,為企業帶來靈活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管理複雜度;容器的出現,在虛擬化的基礎上向上封裝了一層,逐步成為雲平台和與客戶交互的新介面之一,應用的構建、分發和交付得以在這個層面上實現標準化,大幅降低了企業IT實施和運維成本,提升了業務創新的效率。

由於多重優勢,讓容器技術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阿里巴巴從2011年便開始全面進行容器化,很早就實現了100%的容器化。基於容器化的統一調度、混合部署,讓阿里巴巴在雙11節省了75%的IT成本。Gartner報告顯示,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會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除了容器技術,阿里巴巴還在內部全面推廣和運用其它雲原生技術,預計未來兩年內,阿里巴巴的業務將100%以雲原生的方式在公共雲上運行。此外,在面向外部企業時,阿里雲也已構建了較為豐富的雲原生產品矩陣,覆蓋8大類別共20餘款產品,涉及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與分布式應用等。

除了阿里雲,騰訊雲等雲計算廠商也在雲原生技術上大力布局。2019年6月,騰訊雲發布了四款雲原生技術產品,包括企業級容器服務平台TKE、容器服務網格、Serverless 2.0與一站式DevOps等。這些雲原生技術產品已經在眾多網際網路業務、傳統業務及政企業務等多種場景下進行過驗證,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從傳統架構遷移到雲原生架構,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從零開始快速構建「為雲而生」的應用。

此外,華為、京東與青雲等其它涉足雲計算領域的廠商,也相繼推出了雲原生產品。Gartner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將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

4

過去20年,全球IT產業的創新主要由IBM、Oracle、EMC與英特爾為代表的傳統IT巨頭主導,它們以擠藥膏式的產品創新推動著全球IT產業的發展。

但從當前情況來看,雲計算廠商的業務範疇已經從最初的基礎設施領域,延伸到晶片、伺服器與資料庫領域,還整合了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等最前沿的IT技術,同時又衍生了無伺服器計算、雲原生軟體架構、軟硬一體化設計與智能自動化運維等全新的技術模式。

這意味著,以亞馬遜、阿里云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正來到全球IT產業的舞台中央,它們已經代替過去的傳統IT巨頭,成為驅動全球IT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

來源: 觀察者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