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令人心動的offer」,博士生有令人心梗的offer

八妹說金融 發佈 2020-01-02T18:31:25+00:00

博士生是一群拿著最少的錢、幹著最累的活兒、苦熬五六七八年後,還未必有出頭之日的苦。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思小妞· · ·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在昨晚迎來了大結局。節目號稱是首檔素人職場觀察真人秀,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職場准新人的打怪升級之路。

博士生是一群拿著最少的錢、幹著最累的活兒、苦熬五六七八年後,還未必有出頭之日的苦。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思小妞


· · ·

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在昨晚迎來了大結局。節目號稱是首檔素人職場觀察真人秀,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職場准新人的打怪升級之路。

5男3女共計8名的知名法學院學生畢業之際,在4位代教律師的指導下,經歷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完成課題考驗,最終爭奪3個轉正名額。當然,畢竟還是綜藝節目,少不了明星加持,何炅、郭京飛、papi 醬等5位明星和一位素人律師組成了加油團,會觀察實習生們在入職工作中的表現。

8名素人選手裡,其中一位叫梅楨的實習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借用papi醬的話來說,這是一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博士。

19歲時在澳大利亞邦德大學完成本科學業,20歲時拿到了澳洲昆士蘭的律師資格證,號稱是昆士蘭州取得律師資格最年輕的人。然後被北大錄取,成為2014級北大法學院經濟法學碩士,目前是北京大學法學院2017級經濟法學專業博士在讀。

論顏值,更沒得說,一出場便被大家和網友定性為美女。論工作能力,在剛開始的幾期節目上表現可圈可點。她是團隊里唯一一個主動詢問公文格式要求的實習生,並且樂於分享給團隊,受到成員和加油團嘉賓的一致讚揚,評語:穩當、專業。

大家都說梅楨是非典型博士,她集學霸、美女、女博士,三個大IP於一身。同時,還是已婚未育的職場准新人。隨便拎出來一條都能引起熱議,難怪小姐姐火了。

但節目播了幾期後,非議沓至而來。首先,是她的學歷背景。按理說,留學海外、北大在讀博士妥妥的學霸無疑,但還是被網友扒出學術背景過於水:

而作為從未工作過的實習生,她在業務上的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給律師導師們介紹案件,被導師一致評價抓不住重點:

還有,向客戶匯報時的英文presentation,從口語到演說技巧都被吐槽:

大家漸漸發現,我們印象中站在智商金字塔頂尖的博士,能力也不過爾爾,並沒有讓人特別驚嘆的表現。我在此說一句,綜藝節目嘛,這又不是真的招聘會現場,大家看看熱鬧就好,別當真了!從製作一檔綜藝節目的視角來看,梅楨留學歸來、北大博士、已婚、顏值高、律所實習生、家裡和夫家都是有錢人(家裡有司機的那種)每一個標籤都金光閃閃,加一起啥也不干就是流量了,對製作單位來說,這樣的背景絕對是吸睛絕佳人設,夠了!

況且,不管梅楨的人設是什麼樣、娘家和夫家多有錢,她北大博士生的身份是真實的。但也正如網友評價的,絕對是非典型的博士。真正的博士絕不是節目中看到的那樣。

今天,咱們今天不說職場女性困境、也不講富N代自強自力的故事,就說說梅楨所在的博士群體吧。在學術圈外的人看來,他們是站在智商頂峰的一群人、在象牙塔里為世界的發展作出貢獻。可實際上呢,稱他們為「弱勢」群體,一點不過分。

這絕非我紅口白牙造謠,而是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期刊通過一系列調研得出的結論。

截選自Nature官網

今年,Nature開展了面向全世界博士生群體的大調查,你能在Nature官網上找到一系列調研文章。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們藉此機會好好吐了一把苦水,把科研的焦慮、求職的壓力、對圈子的不滿全都傾訴了出來。


1.

/ 低於預期+經常抑鬱+過早開始的996=博士生 /


在創業圈,有句話叫「上輩子殺人作孽,這輩子男友創業」。這句話,放在博士圈也適用:上輩子殺人放火,這輩子伴侶讀博。在Nature的一系列調研報告中,其中一篇名為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是特別針對國內讀博的學生製作的,讓圈子外的我們能一窺究竟,博士生到底有多苦。接受調查問卷的690名國內博士生中:

45%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的課程並沒有達到預期;

74%的博士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

40%的中國博士生受抑鬱、焦慮困擾;

54%的學生認同自己的學校/機構的加班文化,甚至認為工作到半夜是正常的;

在全世界社畜都頭疼的work-life-balance的問題上,中國將近一半的博士生(45%)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學業無法平衡。

不是這個圈子的人可能會覺得,博士也是學生,身處象牙塔內、安心讀書、不為生計奔波、沒有職場上的爾虞我詐,至於這麼大壓力麼?

2019年,中科大在讀博士生劉春揚用落水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2018年10月10日傍晚6點,浙大博士生侯京京離開學校後失聯,監控發現其在進入錢塘江四橋下層的觀景平台後,沒有再出現,最終證實為跳江輕生;

2018年3月26日,武漢理工研究生陶崇園「長期遭受導師壓迫,被迫叫導師爸爸、給導師買飯打掃衛生、被導師阻止出國讀博深造」,在親生母親面前跳樓自殺;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的在讀博士生楊寶德被人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其女友認為自殺與他的博士生導師周某有很大的關係;

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宿舍區發生一起博士生墜樓事件。據了解,墜樓學生為航天學院的博士生,讀博已經八九年還未畢業;

……


科研壓力、論文壓力、師生關係、對前途的擔憂是造成博士抑鬱、輕生的主要緣由,

圖片源自網絡

除此之外,單身的博士在適婚年齡擔心自己會成為孤家寡人、非單身的博士考慮自己在讀博期間結婚是否現實、已婚博士的考慮要小孩問題、已婚已育的博士考慮如何兼顧學業與育兒,同時還能順利畢業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

總之,方方面面沒有一項是讓博士生們省心的。

那苦熬到畢業呢?博士生們是不是就熬出頭、能迎來大好前途呢?


2.

/ 畢業前途就光明了?那只是傳說中的…… /


智聯招聘做過一項統計,1.3萬元,1.7萬元,1.9萬元,這是今年招聘市場上分別給予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平均報價(數據不限工作年限)。儘管博士崗位僅為本科生崗位的6‰,但平均招聘工資只比本科生崗位高37.5%。

中國博士生最頭疼的問題是找工作,將近九成中國博士生將未來職業不確定性列為他們最頭疼的五個問題之一。不僅「不確定性」令人抓狂,博士生的職業規划過於單一,也讓大家的就業難度增加。

在Nature的調研里,關於畢業之後想去什麼地方工作,中國博士們表現出了強烈的體制內願望:68%想留在學術界、想去醫療體系和政府體系的分別有16%和11%、想去工業界的則只有20%。如果如果考慮到醫療體系中也有不少民營醫院的話,算下來中國超過八成的博士傾向於去體制內工作。

截選自報告: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

無奈蘿蔔多坑少啊!從博士生招生數量來看,從1982年的302人發展到2017年的8.3萬, 在讀博士生增長率超過20%,

而「68%想留在學術界」的這些博士生們,只能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和自己一樣擁有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但學術界並沒有與之相應增多位置,典型的供過於求。

數據來源:Elsevier,《Research Policy》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種職業都有不為外人所道的苦,加班、不出活兒、難伺候的甲方、頭疼的人際關係是通病,但博士生是一群拿著最少的錢(從2017年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博士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0元,平均每個月1250元)、幹著最累的活兒、苦熬五六七八年後,還未必有出頭之日的苦。

真人秀里的博士生,也許能拿到令她心動的offer。但現實中的博士生,首先,他們沒時間和精力去參加綜藝節目;其次,最終拿到的工作offer很可能令自己心梗。

我認識一對博士夫妻,倆人六年完成自己的博士學業、期間結婚、生子。有一次,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朋友說,你倆都是高學歷,以後好好培養你們的兒子,也讓他讀博士、搞科研。博士老母親當場義正言辭表示:「我兒子如果讀博,就打斷他的腿!」 雖是閒話,但也能從中咂摸出二人這六年都經歷了怎樣的生活。

在網上搜索要不要讀博士這類關鍵詞,跳出來的都是這種含著血淚掏心窩兒的帖子。

有個網紅雞湯句是這麼說的,「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對於博士而言,真相是「耐得住寂寞未必有繁華可守、熬得住孤獨也可能等不到花開」。但是,那些選擇走上博士道路的人,他們也許會向你喊苦、但鮮少有人說後悔。為什麼呢?


3.

/ 讀博雖苦,但先苦後甜 /


當然不是人家嘴硬!而是讀博雖辛苦,但畢業後,無論從社會尊敬度、工作前途、婚姻、還是下一代的教育來看,都有更高几率成功和美滿。

在西方國家,一個人一旦拿到博士學位後,人們對他/她的稱謂就不再以XX先生/小姐相稱,而是XX博士(Dr.xx),自我介紹時,也會向對方說「I am Dr.xxx」。因為「Dr.」的頭銜代表著這個人曾經努力過許多年、經過了科學訓練、做了一定年份的科學研究,為科學發展做出了一些貢獻。這是一種褒獎和榮譽。

在工作方面,僅從應屆畢業生來看,學歷越高、薪資越高也是事實。

對於不喜歡坐班、聽命於人、拿工資的人來說,去創業,博士成功的機率也更高。《2015中國創業心態調研報告》顯示,在不同學歷的受訪者人群中問及創業意願時,博士學歷受訪者的創業意願最強,並且創業成功度也最高。

而在婚戀市場,男性博士也更值價(當然,筆者是很瞧不上貶低女博士的行為的)。之前流傳過一份很廣的「中國相親市場鄙視鍊表格」,從房子、戶口、工作、學歷等各方面計算折價,在相親市場,海龜博士值100-150萬、本土博士值10-22萬。

雖然二者差距有點大,但「秒殺」其他學歷。

為什麼博士學歷在婚戀市場依舊值錢?排除工作前途、知書達理(當然也不是全都如此)這些方面,僅從下一代教育來看,有個博士爹媽放在家裡鎮宅也是安心的。

今年年初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不就因為一所小學裡有「133位博士爸爸和61位博士媽媽」,共有194位博士家長」的新聞上了熱搜麼?

這所小學坐擁近兩百個博士家長,學校非常懂得利用資源,組織起來「科普小課堂」活動,請這些博士家長來給孩子講解和普及科學知識。而這些博士家長們呢,也積極配合翰林小學開設的課外課堂。從科學素養、能源汽車、豐富的植物、大數據、到計算機網絡安全……天上地下、飛禽走獸、古今未來,沒有這些博士家長搞不定的。

真是羨煞眾人。

朋友的孩子才上幼兒園,班裡就時常有高知父母給孩子「上課」。今天來一位研究墨西哥歷史的教授爸爸給大家英語+西班牙語雙語讀書、明天來位化學教授媽媽,告訴小朋友們下雪是怎麼回事。

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高知父母坐鎮,孩子成才的幾率確實更高。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台曾做過一項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情況的調研,雖然博士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和學習的比例遠低於本科生、研究生和大專生,為79.9%,但博士家長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陪孩子做科學探索和實驗上,這一比例達到35.9%,比研究生家長高出15個百分點,比本科生家長高出近20個百分點,比高中以下學歷的家長更是高出7倍之多。

非博士家長們在育兒上追求的是分分分,而博士家長們更在乎的是孩子的綜合思維、動手能力。後者是受用終身的本領。

中國校友會網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2007-2016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調研發現,能否成為高考狀元與其家庭背景、父母職業及學歷等有密切關係。最近10年來,父母為大學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狀元比例逐年上升。

人生道路千萬條,博士肯定不是必要選擇,也不是成功的絕對保障。正如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說的「科研是一種生活方式」,而讀博是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第一步,有誰能說哪種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確的、划算的、最好的?評判的標準恐怕只有個人意願、以及適不適合。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朋友、伴侶正在讀博,請好好珍愛並支持他們吧。畢竟他們「以身犯險」,然,未來可期。

思小妞(吳靜思),獨立撰稿人,她的第三本書,《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寫盡世間「狠」女人,正在各大電商平台售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