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鎖國,黑船來航,日本歷史的影響

二弟聊歷史 發佈 2020-01-02T18:41:09+00:00

導讀:黑船來航事件簡介:「黑船來航」事件: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詳說日本史》記載道:「進入19世紀,美國為了推動工業革命,滿足太平洋航行船舶與捕鯨船的停靠與物資補給港口,便謀劃要求日本開國。1846 年, 美國派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比特魯前來遊說,遭到幕府拒絕。

導讀:

黑船來航事件簡介:

「黑船來航」事件: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詳說日本史》記載道:「進入19世紀,美國為了推動工業革命,滿足太平洋航行船舶與捕鯨船的停靠與物資補給港口,便謀劃要求日本開國。1846 年, 美國派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比特魯前來遊說,遭到幕府拒絕。1848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隨著美國西部地區的急速開發美國越發迫切地感到要求日本開國的必要性。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佩里率領四支艦隊出現在日本浦賀港,並提交美國總統的國書,要求日本開國。幕府由於沒有明確的應對方針,又受到佩里強硬態度的威脅,只能收下國書, 讓佩里暫且先離開日本」。1854年,佩里在次來到日本,強迫日本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這就是「黑船來航」事件。

「黑船來航」事件日本被迫開國,日本開國看似是偶然實則有著必然性。

(一)「黑船來航」情報的傳達

早在1852年荷蘭商館館長就給日本傳來消息稱, 美國將於1853年3 月率艦隊抵達日本。

為什麼早就得到了美國要率領艦隊來日本的情報,日本卻沒有作出相對措施,等到美國艦隊登錄日本後,簽訂《日美親善條約》被迫開國,被迫開國後日本為何最終能夠成為亞洲最早擺脫殖民地命運、完成近代化的強國?

①日本「鎖國」與海外信息獲取

163年,日本九州發生了農民起義,也就是所謂的島原之亂。江戶幕府方面對農民起義進行了鎮壓,鎮壓之後對參與起義的人員進行調查後發現,參與人員多為天主教徒。江戶幕府為了杜絕天主教在日本國內的蔓延,江戶幕府決定國外船隻不允許進入日本,同時也禁止國內人員的海外出行,同時還限制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和貿易。這一系列的對外政策就是所謂的「鎖國令」。

幕府施行「鎖國令」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防止西方國家勢力對日本的入侵,以及對專制的幕藩體制和德川幕府的統治地位的維護。

但鎖國中的日本也並非完全處於孤立,不問國際形勢。江戶幕府針對外國設置了四個關口,長崎口、薩摩口、對馬口、松前口與朝鮮、琉球保持「通信」關係,和中國、荷蘭保持「通商」關係。

尤其是進入19世紀以後,日本方面發現來自西方各國的外壓愈發強勢,相對於日本來說,收集國際形勢信息對日本制定本國內政和外交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②「黑船來航」情報消息與幕府的保密主義

對於「鎖國」中的日本來說,美國艦隊將要登陸日本的情報消息無疑是重大而且機密的。 早在1852年7月 ,當時新上任的荷蘭對日貿易商館館長亨德里克曾向長崎奉行轉交了《別段風說書》,其中便記載了有關美國將於1853年美國率艦隊將要登陸日本的情報。

幕府在得到美國艦隊將要登陸日本的預告消息之後,對長崎方面實行了極其嚴格的封口令。對有志大名和御三家則採取了隱瞞態度。 如果公開消息或展開大規模的警備措施必定會受到各大名的干涉, 並引起國民的恐慌,這些問題對於幕府自主決定應對策略和維持既有的鎖國體制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有志大名與幕府的動向

①引起重視的有志大名

雖然幕府對黑船來航的消息進行極其嚴格的封鎖,但是通過各大名之間的信息互通、阿部正弘的內部傳達等多種途徑,一部分大名已經掌握了黑船來航的消息。 雖然幕府的態度比較遲鈍,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消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一部分大名卻並未掉以輕心。

得到消息的福井藩主松平慶永和島津齊彬試圖通過向大名們傳達黑船來航情報,聚集大名之力向阿部正弘施壓 ,當時的有志大名積極收集黑船來航的情報, 並認識到了情報的重要性,紛紛向幕府建言獻策,推動幕府海防部門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②遲鈍麻木的日本幕府

1852年7月,幕府內部在得到黑船來航的消息之後,立即對情報消息進行分析,老中阿部正弘向海防部門徵詢意見。日本海防部勘定奉行等人回復稱情報的真偽無法確定和辨別,提出召回長崎奉行回江戶以進一步確認。長崎奉行奉命抵達江戶,呈上奏書稱「荷蘭商館館長貪得無厭,妄圖漁翁得利」。海防部根據最後認定黑船來航情報為虛假情報。一直到了1853年4月,也沒有看到美國艦隊的身影出現,幕府內部更加認定黑船來航的情報根本是子虛烏有,不必杞人憂天。

1853年6月,佩里率領的美國軍艦出現,在江戶灣浦賀港口登陸 ,並帶來了美國總統的國書,佩里以相當強硬的姿態,限期日本3日內給美國作出答覆。最終阿部正弘決定接受美國國書,並要求佩里率領軍艦暫時離開日本。

不久之後幕府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逝世。 得知德川嘉慶逝世消息後的佩里覺得此時正是趁亂出擊的大好時機,於是1854年2月,佩里率領艦隊再次來航日本。經過一個月的交涉,雙方於3月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5月又簽署了《條約附錄》。以此為開端,日本又陸續與俄國、英國、荷蘭簽訂了內容幾乎相同的條約,朝資本主義世界敞開的日本大門自此越敞越大。

(三)日本開國的必然性

①帝國主義國家的對外擴張

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在全球範圍內開拓市場,資本主義列強開始「東漸」,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蠶食,迫使這些國家淪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除了推動美國紡織業和給捕鯨船提供補給的目的,為了發展西海岸據點和開拓太平洋航路,美國更是有意將日本作為進駐中國市場的中轉站,開發中國和日本市場以形成自由貿易圈。

沒有獲得殖民地的美國相相比較進駐清國的英、法、荷等國,感覺到了自身的滯後性,因此把目光投向了還未受到關注的日本。佩里還對過去各國扣關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反思,於是決定採取強硬手段,最終因美日軍事力量懸殊過大,日本方面沒有商議出應對措施,最終只得被迫打開國門。

②日本幕藩體制和國內階級矛盾

日本江戶時代的政治體制不同於中國的中央集權制,而是「雙重二元政策體制」, 是一種以擁戴天皇為統治象徵,德川家族為統治盟主的「雙首體制」。並有200多個大名與德川幕府存在隸屬關係,但是幕府與大名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非常緊密,而是一種鬆散的關係,大名在自己的領地上擁有相應的獨立權,這就相當於 200多個小國家。

德川幕府並沒有絕對的保障,而是需要通過調動大名履行軍事、勞役義務來維持和鞏固幕藩體制。尤其在黑船來航前,幕府對大名的管制有鬆懈的趨勢,德川家族內部的聯合也在弱化。這樣一種鬆散的「雙重二元政策體制」面對外來危機時很難達成一致意見,同時也更容易瓦解。

③危機意識與開國傾向性的萌芽

江戶時代的日本雖然處於「鎖國」狀態之下,但是對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學習卻沒有由此而止步。幕府於19世紀前期加強「鎖國」力度並不是因為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相反正是意識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征服世界的企圖和其日漸壯大的國力與軍事力量的結果。面對遙遠而不知何時到來,無法預測的危機,當時掌權的幕府官僚並不認為這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故而採取加強鎖國的政策來保證當政期間的太平。

對西方各國形勢的情報掌握、對西方國家入侵日本的危機感以及開國傾向性言論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使日本政府認清了自己與西方各國實力上的絕對差距,奠定了日本避戰開國決策的基礎,使幕府末期在面對佩里來航危機時放棄抵抗轉向「開國」,從而使日本避免了像當時的大清帝國一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保持了國家的獨立。

④「邊緣」性的傳統文化利於外來文化吸收

在秦漢以後,中國率先進入高發展階段封建社會,其文化傳到朝鮮、日 本、越南等邊遠地區,構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日本處於文化圈的「邊緣」。中國文化作為一種根基深厚、歷史悠久的原生文化具有很明顯的穩定性和排他性,固有的「文化定勢」使其難以輕易接納外來文化。

日本作為一個文化邊緣的國家,作為次生的弱勢文化,其轉型則相對容易。從吸收漢唐文化到學習西方先進文明,日本外來文化尤其是對西學的攝取不僅停留在科學技術方面,還積極吸收與取捨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日本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特質令其在開國以後能夠迅速走上改革維新之路,開啟了文明開化和近代化進程。

總結:

1854 年,美國艦隊到達日本,佩里用野蠻的方強迫日本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的「黑船來航」事件,日本結束了長達 200 年的「閉關鎖國」政策。「黑船來航」被認為是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開始瓦解崩塌的一個重要事件,導致幕府的垮台象徵日本進入一個新的社會時期。

明治維新後,時任首相伊藤博文親筆手書「北美合眾國水師提督培理上陸紀念碑」,樹立在當年佩里登陸的地方。為紀念佩里,日本還在橫須賀市修建了一座佩里公園,每年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黑船祭」,「黑船來航」事件在日本歷史上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