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對待儒生的態度,為什麼在漢朝建立前後變化很大?

靳師傅 發佈 2020-01-02T18:55:10+00:00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許多人記住的是,劉邦是一個小混混,一個小亭長,靠著玩計謀與膽子大拼了一把,最後十分幸運的開創了大漢江山。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許多人記住的是,劉邦是一個小混混,一個小亭長,靠著玩計謀與膽子大拼了一把,最後十分幸運的開創了大漢江山。所以這樣的痞子皇帝和溫文爾雅的儒生實在是格格不入,怎麼也不可能玩到一起去的。但是,事實上卻是,劉邦前期的確是非常痛恨腐儒,對於儒生的在這亂世的作用嗤之以鼻,對待他們也毫不尊重;但是後期卻收斂起來,甚至開始推崇和依靠起儒學。



那這種轉變的開始與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1)現實的劉邦認為亂世當用法、用兵才有利,故而看不起腐儒

劉邦不是貴族出生,按照嚴格的意義上講的話,他也算是白手起家,跟著一幫兄弟出生入死拼殺出來的。前期困難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的遇到生命危險,這就需要團隊的領導人要殺伐果斷,絕不可婦孺之仁。



所以,你要讓前期並沒有什麼積累的劉邦去學習儒家仁義那一套,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是不現實的。劉邦這個人,是非常的現實的,沒有好處的事情,或者說沒有被驗證過可以得到好處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去乾的。沒有這樣的行為特徵,在這亂世是生存不下去的,因為這個時代是理想主義者的掘墓人,現實一點,反而能夠活得久一點。而項羽就是個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即使攻破咸陽有機會當皇帝,他卻依舊要恢復諸侯分封制度,衣錦還鄉。這就是他的理想,多一步他也不做,點到即止。



而劉邦則不是了,他很現實。從他彭城之戰大敗逃跑的過程中想踢下自己的兒女就可以看出;從劉邦雖然恨雍齒恨得牙痒痒,但是還是為了穩固政權將他封侯就可以看出;從他一個個剪除異姓王的,而絲毫不顧當初的約定,就可以看出。是的,現實的劉邦,在沒有看到好處之前,是絕對不會投入的,儒生所學,對於初出茅廬不久,大業未成的劉邦而言,有什麼益處呢?既然沒有,又何必在意,又何必尊重呢?

(2)看到了儒生的好處,所以開始轉變

要說第一個對劉邦有影響的儒生就是酈食其這個狂生了。



起先劉邦也非常的不尊重他,不給他面子,等到酈食其拿出真知灼見,真才實學之後,劉邦立刻將其捧為座上賓。而酈食其這個老儒生,的確也沒有讓現實的劉邦失望。獻計攻克陳留郡;遊說六國合縱連橫,為消滅秦朝牽制項羽做出貢獻;幫助劉邦攻破武關;出使齊國,居然能夠不費一兵一卒而說服齊王投降,但可惜後來被韓信坑死了。

要說第二個改變劉邦對儒生印象的就是陸賈了。

此人在劉邦平定中原之後,處事南越國,是趙佗信服,俯首稱臣,劉邦對其十分推崇。顯然劉邦也是看中了這個儒生的才華,畢竟劉邦比較現實嘛!

第三個給劉邦帶來巨大好處的就是叔孫通了。

正是有前秦五經博士叔孫通的幫助,劉邦才得以感受到了作為皇帝真正應該受到的待遇,朝堂才得以得到秩序與威嚴,如果沒有叔孫通,想必手下的兄弟們依舊沒大沒小。劉邦也是看到了叔孫通的好處,所以才任用他的。


大圖模式

劉邦很現實,這一點自始至終沒有變,儒生們能夠給予他好處的,能夠帶來裨益的,他都能夠放下身段去以禮待之。而正是因為一個個儒生們的才能帶給劉邦巨大的好處,所以劉邦才慢慢開始轉變對待儒生的態度。

(3)劉邦的治國思想由攻轉守,也在反思暴秦被推翻的原因,故而愈加地認識到了儒家的作用

陸賈在漢朝建立之後曾與劉邦對話:


大圖模式

意思是,劉邦認為他是靠打仗才奪得天下,要學個屁的《詩經》和《四書》啊,有什麼用,有武力來的好使嗎?然後陸賈便援引歷史,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向劉邦說明行仁義的重要性。而劉邦在漢朝建之後,終於也開始面臨一個大統一朝代所需要的守成之難題,終於也開始認真思考秦朝是怎麼滅亡的了。經過陸賈的這一番提點,可以說劉邦的終於是徹底地認識到了「仁政」對於守業的重要性。是的,現實的劉邦看到了儒家的好處,它能解決的問題,正是眼下的劉邦所擔憂的問題。



於是通過叔孫通的示範效應,通過陸賈的點撥,劉邦這個現實和靈活的人,自然便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更多的依靠儒家的禮法制度和倫理制度來加強漢朝的統治,鞏固這個初生的新興政權。因此,劉邦便認識到對待儒生便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了,需要給予一定的尊重。

(4)總結

正是因為現實而聰明的劉邦,逐漸認識到了到了儒家所帶來的好處;而且隨著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治國思想攻轉守,他也愈來愈需要儒家的理論來整頓朝堂鞏固社稷。所以他才對待儒生的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