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服務」彰顯公共服務的高度人性化

東南網 發佈 2020-01-02T19:08:38+00:00

2018年,北京首個「喘息服務」試點在豐臺區啟動——專業機構照料部分老年人,政府買單,讓長期照護老人的家庭成員得以「喘息」。近日,豐臺區啟動第二期「喘息服務」,預計將為1000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務。目前,這項新服務已經在北京多區布局,未來將全面推廣。

2018年,北京首個「喘息服務」試點在豐臺區啟動——專業機構照料部分老年人,政府買單,讓長期照護老人的家庭成員得以「喘息」。近日,豐臺區啟動第二期「喘息服務」,預計將為1000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務。目前,這項新服務已經在北京多區布局,未來將全面推廣。給老年人的看護者「放個假」,成為北京養老服務的新生事物。(1月1日《新京報》)

近日,一位朋友的母親患肺癌醫治無效去世。開追悼會那天看到他,人憔悴得不成人樣,深度的黑眼圈和無比粗糙的皮膚,布滿血絲的雙眼和無精打采的神色,讓人無不動容。從初次診斷為癌症那天開始,他每天過著從家到醫院再到家的單調生活,看著自己最親愛的母親,受到病痛的折磨而無以替代,那種感受如同刀割一般。無微不至的臨終關懷拉長了存活的時間,也讓照料者倍受煎熬,「照料起居和打破生活節奏,身體上的勞累還承受得住,主要是精神上的折磨讓人難以消受。」

「如果再拖一段時間,我估計自己都會住進醫院而成為被照顧者。有的時候,真想有人替幾天,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假。那怕僅僅是一天,讓我遠離那個環境,緩衝一下也好。」據我了解,他家裡經濟條件不錯,整個治療過程聘請了兩名專職護工,奈何其母親對他的依賴性太強,不在身旁陪護一刻都不消停,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少了。這種狀況是很多家庭的縮影,照料和看護家中的老人或病人,單調而重複的生活讓很多人也現了「身心疲勞」,居家養老的大背景下,這些看護者的境況同樣值得關注。某種意義講,這既是一個家庭問題,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對於這群人,浙江省大愛老年事務中心理事朱秋香把他們稱為「隱形的病人」。因為長期照料或者看護老人,看護者往往會出現各種精神上的疾患,最後甚至到情緒崩潰的境地。2015年,A君親手殺死了相伴42年的妻子。隨後他試圖割腕自殺,追隨妻子而去,但沒有成功,只能帶著深深的愧疚向警方自首。在「超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因不堪看護之苦而發生的「看護殺人」事件,正接二連三地上演。在國內,杭州女子照顧老年痴呆症媽媽9年後,她自己則經歷了失眠、崩潰、抑鬱的無限痛苦,回想照料母親的那幾年,她把很多細節都忘了,只記得自己「整個人要快瘋了」。

在極端的個案中,拋棄者有之,遺棄者有之,殺親者也有之,「久病床頭無孝子」,箇中的滋味並非單純的道德說教那般輕鬆,在強調道德之餘給予這些「隱性病人」以人性關懷,應是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通過政府購置服務的方式,讓專業機構階段性替代照料,給那些長期照料老人的看護者短暫放個假,使他們免於處在情緒懈怠和精神崩潰的臨界點,這種慮及多方利益的做法具有兜底功能,也是公共服務前瞻化、人本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體現。

2019年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上指出,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並且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9億人,占比17.9%。老齡化的趨勢還將繼續並將步入「超老齡化社會」,受護工數量短缺,家庭經濟負擔難以承受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未來的養老模式還得以家庭照料為主,通過提供「喘息服務」給老人看護者「放個假」,已然超越了公益事業的範疇,而成為關乎民生民利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

儘管「喘息服務」作為新生事物,其內容和邊界也有待探索,構建一套比較成熟的規範體系也尚需時日,但目的正當性無庸置疑,方向與思路也值得充分肯定。這種高度人性化的初衷需要堅持,期待在摸索與總結中,去不斷普及和推廣,最終成為一項惠及全社會的良策善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