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明朝的版圖範圍嗎?實事求是地探討明朝和藏區的關係

北斗維斟 發佈 2020-01-02T19:18:04+00:00

一,明朝的軍事力量是否進入青藏高原 首先,確立疆域的概念和標準。如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朝的安北都護府、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就是軍事據點,沒有行政管轄,應該是勢力範圍。

在譚其驤版本的1433年明朝版圖上,將整個青藏高原都滑入其版圖並且標註了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等機構。在較為詳細的明朝上還標註了明朝冊封的各大法王的駐地。但是,譚其驤的地圖一直都有「地圖開疆」的問題,如元朝的地圖上不封頂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小編決定專門寫下一篇文章討論青藏高原到底算不算明朝的疆域範圍。

一,明朝的軍事力量是否進入青藏高原

首先,確立疆域的概念和標準。小編認為,疆域必須是有軍事駐紮和行政管轄並存的地方,如果沒有行政管轄,只有軍事駐紮就算勢力範圍。如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朝的安北都護府、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就是軍事據點,沒有行政管轄,應該是勢力範圍。但是本文放寬疆域的含義範圍,將軍事駐紮地區也算作疆域也是可以的。


1370年,鄧愈和徐達遠征甘肅,攻陷了洮州、岷州等,其勢力範圍開始擴張到了青藏高原的邊緣一帶。於是元朝的吐蕃等處宣慰使司投降於明朝,史書記載為「河州以西朵甘、烏斯藏諸部悉歸附」。然而實際情況是,明朝的軍隊並未進入青藏高原,朵甘(青海)和烏斯藏(地區)也只是少部分宗教首領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同等情況對比,清朝滅準噶爾汗國後,中亞的哈薩克汗國大小玉茲和浩罕都接受清朝的冊封,臣服清朝,但是這些並未劃入清朝版圖。同理,明朝這種情況也是不能的。

關於明朝初期的疆域記載,《明史》記載為「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這裡的「吐番」,很多人認為是唐宋時期的「吐蕃」,實際上概念很大的區別。元朝時候,在青藏高原分別冊封了三個宣慰司,分別是烏思藏宣慰司、吐蕃宣慰司和朵甘思宣慰司,其中吐蕃宣慰司位於河湟地區。因此,明朝文獻中的吐蕃是指河湟一帶。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投降明明朝,於是明朝在該地區冊封了一些衛所,如河州衛(原吐蕃宣慰司,在今甘肅寧夏)、西寧衛(青海西寧)、洮州衛(甘肅臨潭)等。為了進一步控制該地區,1386年,朱元璋派遣長興侯駐紮西寧衛。

古代中國王朝想要抵禦青海一帶的羌族進攻,必須要控制河湟谷地。漢朝、唐朝都曾經在河湟地區爭奪。後來吐蕃強盛,占據了河湟各地。明朝占據河湟谷地,也是對漢、唐政策的繼承。但是,由於農耕民族青藏高原內部高寒環境無法適應,因此無法進入高原內部,只有蒙古、女真等習慣於遊牧的民族才能長驅直入。在西南地區,雖然西藏和四川、雲南接壤,但是古代王朝的軍隊無法翻越高聳入雲的橫斷山,因此這裡就是天然的疆界線了。綜上所述,明朝的軍事勢力只到達了河湟地區,並未到達青海內部和西藏,更別說阿里地區了。

二,明朝對青藏高原的冊封性質探討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的觀念中,「普天之下,非莫王土」,因此將世界(天下)都看作是自己的。因此,古代皇帝喜歡冊封,他們往往將周邊少數民族和來中國交流的國家都冊封為比皇帝低的爵位。所以中國古文獻中只有中國有皇帝,外國沒有,就算是羅馬帝國的皇帝,也被記載為「王」。然而,這只是中國「天朝上國」妄自尊大的表現,並不值得讚美,更不能將這種冊封算作上下級關係。明朝時期是對外冊封的一個高峰期,明朝皇帝冊封的有王、宣慰司、都司等稱號。

許多人將明朝冊封的都司,宣慰司都算入明朝的疆域,殊不知,這實際上和唐朝冊封南詔國、吐蕃松贊干布、回鶻是一個性質的。都司、衛所是明朝在地方設置的軍事機構,不過明朝也會給周邊的民族冠以這些的封號,如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等。宣慰司是明朝一級土司的稱號,主要分布在雲貴地區。但是雲南和貴州都是有幾十萬大軍控制的,並且有行政管轄。而所謂的「三宣六慰」、舊港宣慰司就是明朝名義上的冊封,沒有實際控制。

1373年,烏斯藏薩迦派宗教領袖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和南哥思丹八亦等到南京朝覲明朝,於是朱元璋冊封喃加巴藏卜為烏斯藏都司指揮使,冊封南哥思丹八亦為朵甘都司指揮使,並且還對其推舉的60人冊封為元帥、招討、萬戶、千戶、監藏、指揮同知,下設僉事、宣慰使同知、副使等。這實際上就是一件比較荒唐事情,例如明朝對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的冊封書是這樣寫的:

朕君天下,凡四方慕義來歸者,皆待之以禮,授之以官。爾搠思公失監,久居西土,聞我聲教,能委心效順,保安境土,朕用嘉之。今設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命爾以元帥之職,爾尚思盡乃心,謹遵紀律,撫其部眾,使疆土靖安,庶副朕委任之意。可懷遠將軍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元帥宜令搠思公失監。准此。

意思很明顯,只要來明朝的外國使者,都「皆待之以禮,授之以官」。在譚其驤的地圖上,將俄力思軍民元帥府標註在了阿里地區。我們來看看當時的西藏局勢。當時的西藏主要分為前藏、後藏和阿里三部分,前藏是拉薩和山南地區,後藏是日喀則地區,阿里在藏北高原上。在前藏地區,從元朝到清朝初期出現了薩迦、帕竹、仁蚌巴、藏巴汗四個小王朝交替。在阿里地區,有拉達克和古格兩個王國,1633年,拉達克王國吞併了古格王國。

然而事實上,明朝對烏斯藏地區根本就不了解,不僅不知道這裡政權狀態,就連基本的地理知識也沒有。明朝後期,利瑪竇畫了一幅世界地圖,於是明朝人在地圖上面標註中文名字,以及加入了明朝所知道的地名,然而該地圖既沒有烏斯藏地區的任何名字,就連青藏高原都幾乎不存在。在地圖上,印度直接和河西走廊的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等連在一起。可想而知,明朝可能認為烏斯藏等只是河湟谷地周邊的小羌族部落。


明朝還在烏斯藏地區大規模的冊封一個高僧。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冊封帕竹政權的首領釋迦堅贊為「灌頂國師」,冊封薩迦派宗教領袖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此後,明朝陸續在前藏冊封了一些宗教領袖,如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闡化王、輔教王、贊善王、護教王和闡教王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冊封的法王都只是宗教上的意思,類似於唐玄奘被冊封為「三藏法師」,並非行政意義上的冊封。

三,明朝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經濟關係

一件重要的常識,那是在同一個王朝管轄的範圍內,是沒有關稅的,也是沒有多少貿易的。例如山東人可以去河南做生意,也可以到雲南來做生意,古代和現在都是如此。但是,如果超越了國界線,就是貿易,那就有關稅,有貿易的限制。明朝在對外貿易上採取的是「海禁」,實行了200年才在月港開放了一個口岸,允許民間貿易。

明朝的「海禁」實際上不僅僅針對的是海上國家,而且針對亞歐大陸內部國家。從陸地上和明朝的明間貿易也是被禁止的。明朝只允許通過「朝貢」的方式來進行貿易。但是,明朝對陸地上的貿易不可能完全禁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需要馬匹,如果完全禁止,那明朝的騎兵就沒有了優勢。於是,明朝推行了「茶馬互市」的政策,規定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進行「茶馬貿易」。而西藏、青海等地也就和蒙古一樣,屬於明朝「茶馬互市」的範圍內。從這個經濟政策來看,明朝自己也沒有把烏斯藏、蒙古當做疆域範圍。

明朝在朝貢貿易上採取了「厚往薄來」的政策,也就是只要來朝貢,必定以高額的金銀珠寶來回報,於是周邊的各國都紛紛向明朝「朝貢」,明朝財政壓力很大。如日本在大戰後,經濟蕭條,於是決定向明朝「朝貢」,得到了大量的資金。烏斯藏的法師被冊封后,於是經常跑來明朝朝貢,開始是幾年一次,後來變成一年幾次,甚至出現了當地的部落長官冒充明朝冊封的法師來朝貢。後來明朝的財政壓力很大,於是在1465年規定只准三年來一次,並且規定國師以下級別的不准來朝貢。

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交通,朱元璋下令吐蕃地區修建驛站,許多人誤認為驛站是通往西藏的,實際上,這些驛站處於河湟一帶,其主要的功能也是「以通西域之使」,而洮州、河州、西寧三衛負責馬匹的供給。這也說明,明朝的勢力是無法到達青藏高原內部的。

綜上所述,明朝在青藏高原並沒有勢力存在,只是一些名義上的冊封。並且,明朝對青藏高原的形勢也不太清楚,並不知道當地一些地方政權的存在。因此,這些並非明朝的疆域範圍。之後的清朝派遣軍隊進入青海和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和西寧辦事大臣等,才真正算是把西藏青海納入了版圖之內。


9%{�u�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