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孤獨的人,有鋼琴就不可恥

上海上音琴行 發佈 2020-01-22T20:12:52+00:00

「孤獨」似乎已經成為解讀李泉的關鍵字,他習慣了與孤獨為伴,雖然自稱是猶豫不決的天平座,但在選擇孤獨狀態這事兒上,他近乎本能:「很多事和你的童年經歷有關。我小時候就不跟父母住在一塊,我跟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塊,後來他們也都先後離開了。從高中開始,我就一個人生活,現在也還是一個人生活

原創 echoenjoys Echo Enjoys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音樂才子李泉的現場演出,他來助陣施坦威的新款鋼琴「SPIRIO新悅鋼琴」的上海發布會,當場大秀琴藝與歌聲。

彈琴中途,李泉突然扭頭對大家擠擠眼,笑嘻嘻站起來,離開鋼琴,擺出唱歌的架勢。然後在這款鋼琴特有的自動演奏的伴奏之下,音樂才子唱了自己作曲的《走鋼索的人》。


有修長手指與長腿,有真才實料,而且還有幽默感,才貌雙全的李泉火速把現場的VIP客人與媒體人變成了自己的迷哥迷妹。

李泉當天穿了正規的深褐色皮鞋,搭配正紅色船襪,露出一截腳腕,看得出來是經常健身的人才有的緊實肌肉。我很想問些關於他的衣櫥的話題,要知道這樣會打理自己的直男不常見啊,可惜時間有限。不過他透露自己堅持游泳:「我堅持了十四年,幾乎每天都去。」


在李泉的形容里,他堅持至今的游泳是蠻痛苦的一個事情:「你不可能約人一起去游泳,你只可能一個人,而且游泳不像跑步,還可以戴一個耳塞,邊跑邊聽音樂。游泳是一個特別孤獨的過程,它是非常孤獨的運動。」

「孤獨」似乎已經成為解讀李泉的關鍵字,他習慣了與孤獨為伴,雖然自稱是猶豫不決的天平座,但在選擇孤獨狀態這事兒上,他近乎本能:「很多事和你的童年經歷有關。我小時候就不跟父母住在一塊,我跟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塊,後來他們也都先後離開了。從高中開始,我就一個人生活,現在也還是一個人生活。我的很多朋友都已結婚生子,是因為他們需要。但對我來講,我一個人在一個房間裡面待著,非常舒服。」

1969年,李泉出生在上海,他的父母被分去山區工作,李泉跟隨爺爺奶奶住在上海,他四歲在奶奶教導下開始彈鋼琴,五歲時開始跟著老師系統學習,七歲時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附校。中學時代,李泉就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15歲時開始音樂創作,16歲時發布第一首創作《停留》。20歲時,李泉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副修現代作曲。24歲時,李泉就開始以歌手身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

作為一個來自正宗傳統音樂體系的音樂人,李泉身上有種有趣的衝突感,理性又感性。你能看到他感性的創作與演出,但日常生活里,他不遲到,並且非常理性地堅持去做對的事情,即便那事兒看起來枯燥,比如孤獨的游泳。4歲開始練琴,14歲時與鋼琴與音樂有了深層共鳴,隨後的歲月里,李泉帶著鋼琴遊走在古典與流行之間。在音樂理想陪伴之下,李泉的世界孤獨又豐盈。

鋼琴專業出身的李泉是流行樂圈的異類,他堅持創作,但是他所有的行為顯示他對「名利雙收」有點兒漫不經心。大約這樣的狀態,讓李泉一直收到傳統音樂界的尊重,比如受到施坦威(Steinway )邀約進行合作。


施坦威(Steinway)的新款SPIRIO新悅鋼琴的中國首場新聞發布會選在深圳,那天郎朗現身,現場彈奏演繹;緊接著,上海站就請了李泉助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李泉是施坦威全球第一位參與SPIRIO錄製的流行歌手,SPIRIO新悅鋼琴非常特別,像其他施坦威鋼琴那樣,在提供無與倫比的音樂體驗的同時,還能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度臻音重現施坦威鋼琴的現場演奏效果,並且,只需通過在 ipad上的簡單操作,就能給使用者帶來全球最傑出藝術家的音樂作品。為了SPIRIO新悅鋼琴,施坦威公司特別邀請了全球的1800多位施坦威藝術家,前往紐約演奏並錄製各種流派的音樂,這其中就包括李泉。



Echo 問 李泉

Echo:

您剛才在前台說,音樂會越來越往裡面走,這句話要怎樣理解呢?


李泉:

不僅僅是音樂往裡面走,你的年齡、你的經歷也會讓你越來越往裡面走,特別是做創作的人。

做創作的人,一定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從很想表達自己,到慢慢去學會怎麼樣去控制的表達,到最後是把自己的內心全部都放開,進入一個非常松馳的狀態 —— 松馳地對待自己內心,不太會去刻意設計。

最後那種狀態會越來越個人,大部分人是不太能夠理解的。這種表達就像你剛才看到的視頻,音樂大師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的《童年情景》。那裡面有很多的呈現不會符合學校老師的要求,但是連在一塊就不一樣了,你就會發現這是情緒的表達。而他到了這個年紀後這樣處理音樂,其實是非常可貴的,因為不是每個人到這個年紀後都能夠有這樣的感覺。

Echo:

作為專業人士,您能不能給喜歡音樂的外行人一些建議?


李泉:

就是要多聽。當一個人看書超過了兩千、三千、八千、一萬本的時候,他對於文字的理解、以及怎麼表達自己內心的方式方法就一定會有不一樣,音樂也一樣。

如果你小時候沒有一個大量聆聽積累的過程,到老了再聽可能理解會不太一樣。

比如,同年齡看同一本《悲慘世界》,獲得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太多事情你自己親身經歷過之後,即便書中寫的年代不是你的年代(偉大的作品跨時代的),你還是可以從中感受到、得到很多東西。音樂也是一樣。音樂更個人化,你年輕時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年紀大了還會喜歡。

Echo:

您會怎麼看自己年輕時候創作的作品?


李泉:

我是一個特別尖刻的人,我以前的作品,我一概都不聽了。

除了平時要演奏給大家聽的,我其實不太想要去演奏以前的東西,因為心態不太一樣了。當時,在創作它時是非常真實的,可是現在,演奏它的感覺就不是那麼真實。我最近這幾年特別想打破自己,特別想把以前所有的東西都放棄。

Echo:

您7歲就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附校,但您把它稱為「音樂運動隊」,那麼是什麼時候開始,您對鋼琴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李泉:

14歲某一天,彈鋼琴時突然對音樂有了感悟。當時彈的是格里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我覺得,不是那個音樂本身有什麼特別,而是,因為某個年紀,那時正好處於一個特別敏感的時期,比如發育,比如情竇初開。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那個年齡段的回憶,突然有一天,對異性有了懵懂的感覺,或者是突然有一天看到情書、情詩,看到一部讓你突然有一種異樣感覺的電影。我覺得這種感覺是一樣的。

Echo:

最近遇到過有什麼特別打動您的創作嗎?


李泉:

年紀大了,這種事兒就越來越少了。我記得我最多愁善感時,大概是十七、八歲到二十三、四歲。那個時候,打動我的東西特別多,因為你對這個世界了解特別少,所以能夠打動你的東西就多,這就像談戀愛一樣。

Echo:

啊,這個我還蠻好奇的,因為好像我們一般經歷多了以後就會比較寬容。


李泉:

我是說被打動和寬容是兩回事。被打動,就是一種荷爾蒙被挑起的感覺,是一種衝動,是一種原始人的一些本性的問題。但寬容跟荷爾蒙沒有關係,寬容是你的閱歷,寬容是你的善良沒有被改變,同時,你的格局越來越大,你的世界也越來越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