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首批3個股份合作社成立 村民變「股東」

區縣解讀 發佈 2020-01-22T20:36:51+00:00

新春伊始,1月20日,大盛鎮青龍村1組的楊三全迎來一件喜事:當天,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成立。


新春伊始,1月20日,大盛鎮青龍村1組的楊三全迎來一件喜事:當天,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成立。楊三全領到一本紅色的「股權證」,從村民變成了「股東」。

楊三全今年61歲,與老伴兩人有2.33畝地,此前一直處於撂荒狀態。去年青龍村村幹部動員村民參與合作社搞集體經濟,拿出土地和資金入股可享受分紅。在了解清楚後,他便將土地和5000元積蓄入股合作社,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這一切還得益於村裡近一年來的改變。楊三全說,在短短一年多時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成了梯田,柑橘樹掛果了,房子也越來越漂亮,這讓他對村裡的規劃有了信心,相信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當天,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成立。現場,3個合作社新當選的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與股東見了面,並頒發股權證。

青龍村的變化是近年來渝北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

為解決當前農村土地無人種、種地不賺錢、農產品產銷脫節、集體與農民關係不緊密等諸多難題,2019年,渝北區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結合全區農村「雙十萬工程」(十萬畝經果林、十萬畝生態林)建設,選擇在大盛鎮青龍村和魚塘村等9個鎮(街)的12個村創新「一社三部」組織模式,開展「三社」融合發展試點,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並取得初步成效。

具體而言,「一社」即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三部」即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

按照計劃,今年,渝北要在近50%條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到2022年,涉農鎮要建立鎮供銷合作社,培育鎮供銷合作社11個;行政村100%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國家級示範社1個,市級示範社10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追溯體系基本建成;有意願的農村常住農戶100%加入合作經濟組織,農民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據悉,渝北區通過創新「一社三部」的組織模式,核心是要把生產、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來,把政府、企業、農民三方面的作用統籌起來,通過建立農戶與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

來源 新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