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快慢交替練習法

武博功夫 發佈 2020-01-22T20:57:08+00:00

快慢交替練習法的概述   筆者在這幾年的套路練習中嘗試著一種新的訓練方法,那就是在一次多趟的練習中先慢練後快練並相互交替,感覺效果還不錯,故在此總結出一些心得來與大家交流。

(一)拳架練習快慢的不同  

 

在太極拳拳架的訓練中,不同年齡和不同體質、不同功夫層次的人在行拳速度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或快或慢。行拳快慢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不同人完成每個招式所體現內涵的快慢程度,以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為例,一般的熟練者打完一趟大概需要三十分鐘,而快的可以十幾分鐘完成,慢的亦可以長至一個小時左右。這些情況都是合理的,並不存在衝突,只要練習者能夠將整套套路的內涵表現出來,時間的長短並無絕對標準。   


根據行拳的速度,筆者將太極拳練習分為快練和慢練兩種。但時間的長短並不是區分的關鍵,區分快練與慢練的關鍵在於定勢的有無。定勢是在招式的最後一個動作停頓的狀態,每個招式銜接之間存在一兩秒的定勢,用來對身形、步法和腰胯進行調整,然後再進入下一招式。在練習中,招式的銜接之間有定勢的是慢練,沒有定勢的是快練。   


在都能夠體現出套路內涵的前提下,快練比慢練要吃功夫,更能顯現出練習者所達到的層次。因為在慢練中有時間調整身形與步法中存在的輕微偏差,以實現中正安舒和節節貫串。而快練則需要練習者對身形、步法、勁力以及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有深刻的體會和純熟的掌握,否則在每個動作銜接的過程中會因較小的偏差不能及時調整而導致身體的中正和平衡受到影響,致使練習不能一氣呵成,從中斷開。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的拳論在套路練習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這裡是說學習拳架之初應該先追求身體的舒展,在保證虛領頂勁的前提下,四肢關節能夠放鬆,以實現勁力的貫串。但是用較長的時間調節好身體各部分狀態後再發勁的做法並不能在實戰中獲得實效,所以更高的層次,要求練習者在能開展的前提下求得招式的緊湊,在較快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招式將太極拳的內涵表達出來。可以說,從慢練到快練是功夫提高的表現,也是提高技巧的必然要求。

  


(二)快慢交替練習法的概述   


筆者在這幾年的套路練習中嘗試著一種新的訓練方法,那就是在一次多趟的練習中先慢練後快練並相互交替,感覺效果還不錯,故在此總結出一些心得來與大家交流。   


一般情況下,太極拳練習者每天都會練習幾個套路或者將同一套路練習幾遍,以達到訓練所要求的強度。在這裡,筆者以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的多趟練習為例,講一下快慢交替的練習法。  

 

第一趟練習宜慢練。因為剛從普通狀態進入太極拳的練習,往往四肢不夠放鬆,精神還沒有收回來,慢練可以將練習者逐漸帶入太極拳的境界。這時候要遵循虛領頂勁、沉肩墜肘,節節貫串等要求,此處不復贅言。需要強調的是,在慢練中必須儘量體會拳架中各動作的含義,在身形和步法存在偏差的時候應該迅速調整過來,不能因為是慢練而出現內勁遲滯,動作中斷等問題。例如從扇通背轉翻身白蛇吐信到進步搬攔捶這一系列動作。我們可能因為從扇通背轉身時扣腳的角度不夠而致白蛇吐信時身形不正,無法使左腳前蹬的勁力傳到左手,這時候應該迅速做出反應以調整左腳內扣的角度。在此後的搬攔捶中,應在保持右臂棚勁圓撐的情況下用腰帶身體左轉以準備搬捶,搬捶後待左掌攔出時身體右轉並收右拳。身體轉正後,松腰沉胯右拳隨右腳蹬出同時尺骨外旋並沖拳直至到位,這個時候的勁力是圓轉而不停滯的,雖然緩慢,但卻像水流一樣連綿不斷,練習者應該用心去體會其中含義,以鍛鍊放鬆和感覺內勁的傳導。   


練習者在定勢的時候可以充分調整自己的身形和步法。如身不正的可以轉正,扣腳或撇腳不夠的可以調整,腰胯不靈可以放鬆。在定勢後手上的動作已經到位,但勁力的流轉並不停止,此時配合呼吸並通過眼神和意氣的放遠可以使勁力傳達更遠,更有穿透力,同時蓄勢為勁力的下一運轉做準備。如攬雀尾按出後呼氣而出,目視疋前方,此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雙手往前走的勁力。在準備進入單鞭之前,意氣已經引導勁力先於身體往左轉。  

 

在第一趟拳架走完後,身體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放鬆,行拳者也在此時找到了一些練拳的感覺。此時可以進入快練的階段。  

 

快練比較吃力,因為快練把定勢的時間取消了,而且每個動作完成的時間相對縮短。但這並沒有放棄對勁力貫串的要求,當一個動作勁力傳達到位之後立即進入下一動作,不能有停留。這樣練習更好地體現了太極拳套路的延續性和連貫性,對練習者的要求較高,但可以讓練習者對勁力的體悟更加深刻。   


仍以上述動作為例,當扇通背轉翻身白蛇吐信時,隨左腳蹬地而帶動上身後轉,這個時候左腳必須馬上扣到位而待身體轉正後右拳打開左掌推出,這一系列是連貫的。然後右臂棚起,搬右拳,接下來左掌攔出,收右拳,蹬右腳,右拳捶出,這些動作在慢練時可以在保持定勢後一段一段的完成。而在快練中必須連續完成,這對身形,步法和勁力的傳導要求十分高。   



(三)快練中的問題解決   


快練的時候比較吃力的是腰,因為腰是太極拳運動的主宰,上下是否連貫完全取決於腰是否放鬆。在慢練的時候可以集中精力注意命門後撐,尾閭內收等要領,而快練要在短時間內關注到身體的每個地方,無暇將精力完全放在某一點上。因此,此時松腰變得更為困難。根據筆者自身的體會,開始採取快慢交替練習法的時候,腰是很吃力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腰會更為松活,從而使自己對松腰的體悟更為深刻。

  

快練中另一個比較困難的是呼吸,在慢練的時候呼吸可以隨著動作的開合配合,增加了對內勁運行的體悟,而在快練當中要注意的東西比較多,速度也比較快,因此肌肉和精神較為緊張,導致氣息比較急促。筆者認為,在這個時候需要更加放鬆練拳時那種比較緊張的神經,一任動作的流轉。比如在高探馬中,右臂隨尺骨的移動向前探出,左手向胸前回收,這些都是通過腰胯的旋轉帶動的,只要能夠放鬆腰胯和肩肘,就能夠很輕鬆地完成,而不至於通過背部肌肉的緊張將身體硬拉回來,這樣氣息自然隨之緊張。能放鬆身體,氣息便不致於急促。至於在快練中如何使呼吸和動作配合,筆者的體會是,先一任自然,待練得純熟之時氣息的配合自然容易實現。

  

(四)快慢交替練習法的總結   


慢練並不是單純求緩慢,而是要關注身體各部分的松沉,感覺勁力的運行。如在白鶴亮翅定勢後,先松右胯,再沉右肩,肩帶動肘、腕下沉,直至整個右臂向右後方走。慢練可以按照這個路徑,一步一步地完成。而在快練中,身體的運行雖然也按照這個路徑,但並不是像完成分解動作那樣一步一步進行,更多就像是同時到位的。根據筆者自己的體會,在快練中上述動作仿佛是腰胯和肩一沉,整個右臂就被帶過去了。其實這是在腰胯和肩放鬆得較好的狀態下完成的,因此,慢練是通過自身的調整來感覺和實現關鍵部位的松沉,快練更多的是在關鍵部位自然松沉的情況下直接完成。   



相較而言,快練走架快,不定勢,勁力一滿、一到位就直接進入下一招式,需要精神專注,神意合一,否則招式和意氣就有脫節。同時下盤要穩,腰胯的轉換才能靈活,否則重心不好控制,導致上身比腰胯走得快,上下不相連。在進行了一輪快慢交替的練習後,可靜下來放鬆一下身體和關節,如果有時間可以再進行一輪練習。沒有足夠時間練習的也應該對剛才的訓練進行反思,反思一下在快練中遇到的問題。如在控腿的動作中,如果腳尖外撇和身體轉向的角度不夠,在快練中很容易站不穩,而且容易導致勁力因重心不穩或偏離問題而中斷。在下次慢練的時候更加注意這些關鍵點,更好去調整,保證在快練的時候能夠按照要求一步到位。這樣也就提高了自我修正拳架的效率。這是長期慢練達不到的。因為在慢練中有時間去調整身形和步法,所以練習者往往不會注意去改正那些細微的偏差,而快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損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