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如何發揮中醫藥抗病毒的特色和優勢?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發佈 2020-01-22T21:36:34+00:00

除戴口罩、洗手等,還要養「正氣」很多人對SARS並不陌生,但是十七年前,SARS病毒和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一樣,是一種新型的、從未見過的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來勢洶洶。截至1月21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440例,報告死亡病例累計9例。

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同屬一個家族的冠狀病毒,但屬於不同的亞群分支。巧合的是,其發生時間也都在冬末春初,也都給春運帶來了一定的考驗。

下面,小編帶您回顧下十七年前的那場「非典」,並結合中醫科普,期待能對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有所幫助。


日常如何防?除戴口罩、洗手等,還要養「正氣」


很多人對SARS並不陌生,但是十七年前,SARS病毒和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一樣,是一種新型的、從未見過的病毒。

「非典」在2002年冬天悄然出現,在2003年春天爆發,傳染性強、傳播快、死亡率高。隨著感染者的流動,它蔓延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發現「真兇」的過程中,果子狸一度成為首要「疑兇」。

研究者確認,果子狸的確是將SARS病毒傳播給人類的直接源頭。但是,直接源頭並不等於根本源頭,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直到2013年,央視發布新聞稱: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不是當初以為的果子狸,而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的動物。

人類花了十年,才真正確認了SARS的自然宿主。

據央視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提出,從流行病學調查的話,新型冠狀病毒或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了人類,像竹鼠、獾等,但並不能確定具體是哪一種。

無論是SARS,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均以「瘟疫」命名之。說到瘟疫,就不能不提明代醫家吳有性。

吳有性,字又可,江蘇吳縣人。他是一位民間醫生,生活於明末戰亂大疫之年,在繼承前人溫病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卓見,於崇禎十五年(公元1624年)撰成《瘟疫論》,為後世溫病學說的發展和系統化奠定了基礎。吳有性在《瘟疫論》中指出: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吳有性將瘟疫的源頭歸結為「戾氣」。在細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被人類發現之前約200年,他通過在疫區親身觀察和診病施藥,結合前人經驗,對疫病的主要特點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述:「戾氣」通過口鼻侵犯人體(突破了前人「外邪傷人皆從皮毛而入」的觀點);瘟疫有強烈的傳染性,不同種類的「戾氣」會選擇性地侵犯某些生物種群或人的特定器官,造成特異性疾病;人類的疫情和禽獸的瘟疫,致病各有特異,「然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獸不病」。他還認為:疫病侵襲人體,與正氣勝衰、病邪毒力強弱有關。

談到新型冠狀病毒,有的人會恐慌,或因此失眠,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情緒的不穩定因素增加,反不利於養「正氣」,不利於提高「免疫力」。此外,還應該注意別太勞累,不要熬夜,適當運動,保持好的飲食習慣,節慾養生,增強自身免疫力。


小貼士: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減少與病原接觸。要勤洗手,在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應用紙巾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注意保持所處環境開窗通風,清潔。


中醫如何治?「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中醫沒有細菌、病毒理論,卻可以治療傳染性疾病,尤其在應對病毒性傳染病時,有突出的治療效果。因為中醫走的是另一條路:傳染病的發生是細菌、病毒,與人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中醫的重心,在於調整和改變人體的「內環境」,使細菌和病毒失去生存的條件而「自滅」。

我國古代醫家劉完素、吳瑭、葉天士等也都對中醫溫病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他們的診療方法,在今天仍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鄧鐵濤曾在其論文《論中醫診治非典》中說:「中醫辨證論治不把著力點放在對病原體的認識上,而在於病原體進入人體後邪氣與正氣鬥爭所表現的證候。溫病的發生是因氣候環境、致病物質活躍、正氣不足以拒邪所致。故中醫的治療不單與病毒對抗……『非典屬中醫春溫病伏濕之證,病機以濕熱蘊毒,阻遏中上二焦,並易耗氣挾瘀,甚則內閉喘脫為特點。中醫治療分早期、中期、極期、恢復期辨證選方用藥。」

河北中醫藥研究院曹東義教授曾在《回顧SARS,中醫藥收穫了什麼?》一文中說:「在全國內地5326例非典型肺炎確診病例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確診病例累積總數達3104例。每一個病例,從發病到確診都有詳細的流調資料;中醫藥在何時應用,效果如何都有詳細的記錄,是一個可信而難忘的真實歷史過程。」

小編聽說身邊很多人,最近都在囤一些板藍根顆粒(主要成分為板藍根)備用。中國中醫科學院王振華博士說:「這種做法有點盲目。只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現為熱毒型,患者服用板藍根或清熱解毒類藥物才會緩解病情;對於未感染人群來說,如果有內熱體質傾向,使用板藍根具有一定的預防意義,否則會適得其反。因為板藍根味苦、性寒,對於沒有內熱者,服用板藍根反而會損傷陽氣,降低機體抵抗力,或給病邪有可乘之機。

無論是SARS,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其發病都有一定的特異性,根據特異表現來總結出病的共性,針對這種共性而進行的治療,叫做辨病施治。醫者需要觀察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感染患者有沒有一個共性的中醫證型表現,是集中在熱毒型還是寒濕型?是肺熱熾盛或是風熱襲肺?是上焦實熱還是濕熱壅肺?抑或是其他?如果大部分患者都表現為某一種類型,可根據辨病施治的原則,制定一個通用可行的方案。

不同患者的體質不同,在辨病的基礎上,還需要「病」「證」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方藥的運用要靈活,治療方案既要有普遍意義,又要凸顯個體化診療,才能真正發揮中醫藥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特色與優勢。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應急專家:我們能從17年前的非典學到什麼?《新京報》2020年1月

2.果子狸還是蝙蝠?《深圳特區報》2013年3月5日

3.SARS病毒究竟從哪裡來?《生命與災害》雜誌 2013年11月

4.論中醫診治非典 《天津中醫藥》雜誌 2003年6月

5.回顧SARS,中醫藥收穫了什麼?《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4月10日

6.板藍根:流行更要辨證吃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8年3月


編輯:王志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