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部孩子必看的紀錄片,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寒假陪孩子一起看

語文報社 發佈 2020-01-22T21:53:19+00:00

看一部經典的紀錄片,能拓展視野、增長學識、滌盪心靈,還可以經歷人生百態,看盡世間萬千風光,讓孩子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

看一部經典的紀錄片,能拓展視野、增長學識、滌盪心靈,還可以經歷人生百態,看盡世間萬千風光,讓孩子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


今天我們從上百部紀錄片中,精選出16部,收藏起來,和孩子一起看,為孩子的假期添點精神營養吧!



園林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投拍的紀錄片《園林—長城之內是花園》共8集,每集約50分鐘,從先秦、漢、唐、宋、明的園林講起,直至現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園林里的慢生活。


國內第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把漢、魏晉、唐、宋、明清、當下串聯為每集節點,從歷史的跨度探究解讀呈現中國獨特的園林文化,從精神上探尋重要的文化命題——園林里的中國美學。


觀眾評論:「不同於一般的紀錄片,不以園林知識的介紹為主,而是宣揚一種意境和美。」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故宮100》是2005年攝製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之後,又一次以故宮為主題打造的影像作品。歷時數年策劃籌備,經過近一年拍攝製作。每集用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築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為故宮創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


觀眾評論:「畫面很美,道理很深刻,建築的大美都在點滴。」



台北故宮

《台北故宮》共12集,追溯了文物遷台歷史和台北故宮現狀,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宮館藏國寶一一進行介紹。從2006年起,《台北故宮》攝製組兩年中四次赴台採訪,採訪對象達60多人,非常難得採訪到了當年親歷文物遷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從中獲得了大量文物遷台過程的細節。因為種種原因,《台北故宮》劇組最終沒能進入台北故宮博物院進行拍攝,但這並沒影響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台北故宮》涉及歷史和當代,重在展現中國上下五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歷史文化的流遷。台北故宮保存著中國歷代帝王數百年來苦心積聚的千年藝術珍寶,是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縮影。


《台北故宮》告訴給你的不僅僅是一些故事,一些情感,還有一聲感嘆和很多的期待。


觀眾評論:「2010年上半年在南京時看的。我喜歡這類風格的紀錄片。片曲很好聽,看似漫長的等待,才是永恆的未來。」



我在故宮修文物

跨越明清兩代、建成將近六百年的故宮,收藏著包括《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在內的180多萬件珍貴文物。歷經百年滄桑,這些人類共同的瑰寶或多或少蒙上塵埃,破損不堪。從故宮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師走入紫禁城的紅牆,通過他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將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銅、漆器、鐘錶、織繡、書畫,不同的文物有著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復的難點。而這些修復師們甘於寂寞,甘於平淡,在與文物的對話中小心翼翼感受著來自古代的微弱的脈搏。文物有靈魂,有生命,它們和人類的內心大美緊緊相連。


當塵封的文物重新煥發奪目光彩之時,不應忘記那些平凡而偉大的匠人所為之付出的艱辛!


觀眾評論:「裡面有段話說得特別好,『文物不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裡,文物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傳播文化。文物修復不止是因為把物品修好了他才有價值,而是在修的過程中跟,人和物的交流,對物的體悟,把自己也融到了裡面。』中國的格物精神。一群真正的匠人。看完遺憾錯過了90年院慶,百年的時候希望可以去。」



我從漢朝來

《我從漢朝來》是央視紀錄頻道2015年重點推出的大型原創紀錄片作品。該片以漢代重要的圖像史料和文化遺產「漢畫像石」作為核心線索,三年間尋訪百餘處歷史遺蹟,用影像復原了畫像石記述的歷史事件,宴飲、勞作、家庭生活等各類場景和人物形象,甚至再現了先民想像中的神仙世界。該片分為《家的記憶》、《漢子的榮耀》、《活得像神仙》、《女子為好》、《宴飲》、《上漢朝一課》共六集, 以漢畫像石為主題線索,探訪百餘處歷史遺蹟,追蹤現代生活中的「漢」文化基因。


觀眾評論:「全程專注墓葬主題,很有專業性。」



楚國八百年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曾經居住在中原地區的火神祝融之後遭到商王朝的驅逐,於是舉族南遷,歷經千辛萬苦,總算在南方潮濕腥熱的蠻夷地帶落下腳跟。他們給自己命名為「楚人」,雖然身在邊陲,卻始終懷有重返中原的念頭。楚人首領鬻熊協助周王朝推翻商紂的統治,然而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分封,周昭王的南巡更令他們對天子的期望徹底破滅。以熊渠、熊通、楚莊王等有為帝王為代表,楚人開始嘗試向中原擴張。數百年的殘酷戰爭鍛鍊著楚人鐵一般的意志,八百年的基業逐漸走向繁榮,也走向了衰落和滅亡。


本片根據大量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為觀眾再現了楚王國波瀾壯闊的歷史。


觀眾評論:「看到最後一集結束時眼眶都熱了。」



復活的軍團

這套紀錄片分六集、合三小時,展示了秦軍團的昔日榮光 。


王者之師:秦人由西北牧場崛起,因護周有功而獲封,歷550年征伐統一中國。七十年代兵馬俑的出土還原了秦國的神秘軍隊。血色青銅:雖然秦軍的青銅武器落後於鐵器,但經過合理設計的劍、弩、箭頭,在標準化軍工廠中源源不斷生產供應戰事所需。生死之地:以長平之戰為例,再現了秦軍兵種構成,作戰方式。秦軍的步兵由弩兵與武器長度不同的士兵方陣組成,騎兵使用弩箭騷擾,戰車可脫離步兵組成集團高速作戰。關山飛渡:秦統一六國後,開靈渠進占嶺南,拓直道北御匈奴,遍布全國的交通系統和先進的制車工藝為帝國的後勤提供了保障。舉國之戰:出土竹簡所記載的秦國法律條文呈現了秦國耕戰策略的具體內容,鄭國渠與都江堰造就了秦國的糧倉。與子同仇:《商君法》規定了軍功授勳制度,這間接培養了秦人的尚武秉性。


評論:「信息量十足有趣,風格厚重悠遠,難得一見的優秀歷史紀錄片。」



大明宮

公元618年,在華夏歷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唐帝國建立。帝國建立不久,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同胞兄弟,如願坐上皇帝寶座。為了向父親展現孝道,唐高宗在長安城東北方向主持修建大明宮,以作太上皇避暑的離宮。公元664年,雄壯巍峨的大明宮落成,它占地五千多畝,相當於五百個足球場大小。從唐太宗開始,這座帝國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心,在222年的歲月里見證了唐王朝的起伏興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大唐最值得稱道的榮耀頂點,而安史之亂、甘露之變、黃巢起義、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則接二連三在帝國的肌體上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血型傷疤。


戰火和塵埃帶走了幻滅盛景,而今的人們只能從半埋泥土中的斷井殘垣遙想縱隔千年的盛世繁華……


觀眾評論:「淚如雨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去過今凋敝的大明宮更懂這首詩的淒涼。」



美麗中國

從燈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從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到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從長年積雪的高海撥山區到一望無際的平原;從浩瀚大地到碧海藍天……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種特質的地貌,哺育著各族兒女,也孕育著各類珍奇野獸,奇花異草。這次,通過鏡頭,我們去探訪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美麗奇景。沿著長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雲南的熱帶雨林,尋找亞洲野象、滇金絲猴;來到青藏高原,奔赴內蒙草地,攀爬山脈,眺望西部邊陲。這裡,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麗中國。


本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作品,歷時4年拍攝,使用了航拍、紅外、高速、延時和水下等先進攝影技術。一共六集,分別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和《喧鬧海岸》。


觀眾評論:「去城市化的野性中國,不但有美麗多姿的自然景觀,還有和諧細膩的人文關懷。拍了一部良心劇,有幾個地方看得真是淚飛頓作傾盆雨...」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紀錄片。該片以位於中國西部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的黃金段——河西走廊為講述對象,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現了從漢代開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連接的中國 西部 的歷史,以及它對中國歷史和文明進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河西走廊關乎國家經略」是貫穿全篇的主題。


觀眾評論:「片子最大的看點是場景再現,演員氣質服飾造型和歷史人物相似,畫面配樂搭配極佳,有大片既視感,片子帶你穿越時空在歷史的長河中旁觀去感受這一切。」



森林之歌

由中央電視台、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森林之歌》於2007年12月1日與觀眾見面。這部11集的紀錄片,拍攝製作歷時四年,是中國第一部大型生態紀錄片,填補了我國生態紀錄片領域的空白。


《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文化專題部承制。攝製組從2003年開始,歷經艱辛與危險,赴西藏、新疆、華北、秦嶺、雲貴高原、東北、海南、福建等典型林區,拍攝大量第一手資料和精美畫面。節目論述了森林與人類文明、中華文明的關係,闡述了人、動物、森林和諧共生的關係。


觀眾評論:「武夷山鳳尾蝶那集,在幽森竹海中,鳳尾蝶停在竹身上,任由雨絲沾濕自己的翅膀,音樂響起。生命何其渺小,為了生存為了繁衍,默默的堅守著。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讓我落淚的紀錄片,主題曲這輩子忘不了。」



第三極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紀錄片《第三極》,每集46分鐘,共6集,以近40個故事的體量講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現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區青藏高原上的人類,個體的生存與家族的幸福,人與自然之間的令人驚嘆的平衡,以及在這種極端嚴峻的自然環境中人類生命的堅韌,和由此鍛 造出的心靈的善良、智慧和友愛。


觀眾評論:「看著看著,眼淚就掉下來了。才發現去過一次之後,這個地方就會在你心裡生根(儘管在那兒時候一直喊條件太差了)。第三極的魅力,西藏給人的震撼,不僅來自氣勢磅礴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對堅韌的生命的敬仰。」



布衣中國

2015年,中央電視台與深圳越眾影視公司合拍的十集電視紀錄片《布衣中國》,聚焦「千年美服,講述春綢冬棉和歲月冷暖的故事。本片上下穿越,南北牽掛,展示中國服裝的生成和服裝背後的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從服裝的本質和材質出發,在一絲一縷中發現山河春秋的密碼。


觀眾評論:「央視的文案和配樂真的沒的說,這種橫貫南北,縱通東西的材料獲取和不同的織造方式也令人讚嘆,人民群眾果然是歷史的創造者。穿衣吃飯,普普通通卻又是情感的凝聚和歷史的推動,很棒。」



漢字五千年

大型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通過生動展示漢字產生、演變、發展的過程及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謳歌中華文化優秀傳統。


《漢字五千年》呈現了波瀾壯闊的語言文化發展史,用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勾勒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清晰脈絡。全片包括「人類奇葩、高天長河、霞光萬道、內在超越、翰墨情懷、天下至寶、浴火重生、芳華永駐」八集。


觀眾評論:「特別自豪,也特別慚愧,古文看得太少了。上學時沒好好背文言文真是後悔啊。」



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是2015年「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第一季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大勇不懼、大巧破難、大任擔當……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節目播出之後,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會熱議。


觀眾評論:「干一行愛一行,耕耘一生不求回報。」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茶,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來,茶文化幾經傳承、歷練、蛻變,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和魅力。本紀錄片尋訪了雲南、福建、四川的產茶重地,記錄下小小的一片那嫩葉是如何歷經風雨被採下來,並經過複雜的工序和手藝焙製成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隨攝製組的腳步,觀眾走訪了中國、日本、印度、泰國、肯亞,領略了千百年來茶葉在亞非各國落地開花,所滋養出來的不同的文化底蘊。茶葉何止滋養了一方水土,更聯絡其從東方到西方、從遠古到現代全人類的靈魂與情感。.


它本是一片綠葉,當與人類邂逅之後,它走過漫長的旅途,最終上升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與信仰……


觀眾評論:「本以為會只介紹中國天南地北的茶,沒想到卻是放眼世界,講述了不同國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貴。無論是來自中國,還是日本,亦或是英國、印度等,人們都對這一片樹葉飽含濃濃的情感,茶承載了我們的生計、文化、歷史,人們對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驕傲更是都濃縮在這茶葉里了。」



來源 | 人民教育,片目推薦來自 「人民網」官方微博,內文圖片及簡介綜合自豆瓣影評、網絡

轉自 | 經典導讀微信公眾號

編輯 | 米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