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對照3點自查,很多父母不重視,效果差影響大

庭爸談育兒 發佈 2020-01-22T22:26:35+00:00

愛孩子,對孩子好,這是父母的天性所在。所以,還是從根源上來入手,讓孩子得到這三項本就應該有的,從根源上來說,我們是在營造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只要環境有了,孩子就會自主的成長。

愛孩子,對孩子好,這是父母的天性所在。

只是,很多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是「我認為是你要的」,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不是你想要的」。

這樣的錯位之下,就產生了很多問題,以致於很多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有很大情緒。

在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教育報等共同進行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同樣也揭示了這一點。

這樣的不尊重與無耐心,讓孩子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同時,也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無法排解。

那麼說回來,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呢?

英國著名教育家肯.羅賓遜在《什麼是最好的教育》一書中,告訴了我們,孩子所面臨壓力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

他在書中提到美國高中生所面臨的三大壓力:

學習考試成績、入讀好大學、父母要求自己優秀,這三項,何嘗不也是中國父母們的關注焦點呢?

所有這些,加上種種其它的壓力,共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成長形成巨大壓力,如果一直無法獲得緩解,會讓孩子不堪重負,進而產生各種情緒與心理問題。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

那麼,要讓孩子優秀,讓孩子成才,有必要從減緩孩子的壓力入手,讓孩子能夠釋放壓力,獲得成長的機會。

要怎麼做,肯.羅賓遜在書中總結了緩解壓力的三個方法,這些方法也許很平常,但卻往往為家長所忽視。

一、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沒有得到高質量的睡眠。

這樣的睡眠,既來自於睡眠時間的不足,也來自於睡眠質量的不佳。

人為何需要占用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來進行睡眠,這就是身體所需要的。我們往往發現,好的睡眠過後,整個人都是精神煥發,頭腦敏捷,行動迅速。

但是,既然睡眠這麼重要,父母與孩子卻往往都忽略了,而睡眠時間上,更是遠少於身體與成長所需。

2014年,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發布了一項青少年睡眠模式的調查,調查發現,有30%以上的6-11歲孩子,每晚睡眠時間不到9個小時,而這個數值遠不能滿足其年齡段中成長的需求。

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看電視、玩遊戲、做作業、學習等等。

那么正常的應該睡多久?以下是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大家可以自己測試一下是否達標。


同時,睡眠時間不足之外,睡眠的質量也是令人擔憂。

因為學業壓力的影響,很多孩子無法有充足的睡眠,同時也無法有良好的睡眠質量,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正在緩慢又堅決的破壞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的健康。

而一旦孩子睡眠不足,休息不夠,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連鎖反應:他會因為晚起而遲到,會因為急著上學而影響早餐和心情,而在學校上課時會因為精神不振而注意力無法集中,導致學習效率差,上課開小差的結果,就是帶回家的作業完成起來會更難,更容易碰到不懂的問題而卡殼,這就導致寫作業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

你看,這就像是南美洲的蝴蝶一樣,扇動的翅膀帶來的太平洋的颱風。

那些熬夜死磕學習,呵欠連天的寫作業,只是在感動著自己和孩子,效果如何,卻往往令我們對孩子失望。

所以,在睡眠上,給孩子保障,認識到良好的休息就是戰鬥力和學習力的保障,非常重要。


二、保證有真正的玩耍

玩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蒙台梭利說,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

馬雲也說:

「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

實際上,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就是從玩耍開始的。

這樣的玩耍有多重要?

通過躲貓貓,孩子學會了空間、行動、判斷與躲藏。

通過滑滑梯,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手腳與勇敢、努力和。

通過過家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想像與情景模擬之中。

父母往往意識不到的一點,就是孩子的玩耍,往往是自動自發並且在玩在過程中成長與學習的過程。

我們在批評孩子時常說「就知道玩,不會幹正事。」實際上,孩子挺委屈的,他們幹的正事就藏在玩裡面。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玩耍呢?

1、玩耍的目的就是玩耍本身,是由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所影響的。

2、真正的玩是自由選擇的,如果家長把自認為好的玩強迫孩子來玩,這種玩會讓孩子牴觸和反抗,並非真正的玩。

3、玩耍的過程更重要,在玩耍中的體驗遠比結果更加重要。

4、當孩子在玩耍中說出與事實不符的事情時,家長如果予以糾正,如此較真也會破壞孩子玩耍的心態。

5、玩的規則由孩子自己決定,自己設立,父母可以給建議,但不要強迫。

既然玩耍這麼重要,做為家長,可以對照以上的幾點,幫助孩子更好的玩耍,更投入的玩耍,而這樣的玩耍對孩子就是成長的催化劑與助力器。


正如一位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所說:

「我們學到的一件事是,當孩子們玩著過家家的遊戲,有著想像中的朋友,或者探索不同的世界時,他們正在學習人們是什麼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人們能做的事情。這有助於孩子學會了解自己和他人。我們也有證據表明,這種理解會幫助孩子調整在學校和生活中的社交能力。」

對於父母來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可孩子的玩耍是正當的,是必要的。

同時,要創造更多孩子玩耍的機會,從成長的角度來說,孩子更多的玩耍,更多的探索,就是在給未來成才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希望。

三、讓孩子做些「危險」的事

父母總是希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而這個過程中,卻往往把孩子自己的探索與成長的機會給影響掉。

我們最好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些「危險」的事,而這樣的事情,並非刻意去營造危險的事,而是孩子以後所會面對的事情,只是我們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那孩子就無法學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危險。

比如,讓孩子自己拿剪刀剪開紙箱,這個沒有去做,則孩子以後也需要去學會面對。

正好寫了本《你應該讓孩子做的50件危險的事情》的基弗爾.塔利所說:

「當然,我們必須保護兒童遠離危險,但當保護變得過度時,我們就是失敗的,因為孩子們沒有學會如何判斷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孩子理解未知(或不熟悉)與真正的危險之間的區別。」

正是如此。最好保護孩子的方法,就是讓他去真正的認識未知與危險之間的區別。

從而能清楚意識到,釘釘子與闖紅燈之間有本質上的不一樣,前者鼓勵,而後者是需要禁止的。

換句話說,安全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因為片面的強調安全,而抹殺了孩子去獲得毅力和獨立的機會。

而毅力有多重要?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克沃特專門研究培養孩子毅力和自控力,她說:

「毅力就是有熱情,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毅力是堅持你的目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只是為了一周,不只是為了一個月,而是為了數年,並且努力使目標成為現實。毅力就是把生活當成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衝刺。」

很明顯,我們不給予孩子去有控的面對「危險」,那麼在未來,他在碰到困難與問題時,總是會習慣性的向父母求助,長期如此,談何毅力與獨立呢?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有如此多的巨嬰存在的原因,從根源上說,巨嬰都是父母親手締造出來的。

寫在最後

關於睡眠,玩耍和做危險的事,相信很多家長或許都有意識到,但卻往往因為這些事情是如此的平常,以至於完全忽略和遺忘,我們會更加醉心於我們心目中的教育方式,以為按照我們這麼樣的教育方法,就能讓孩子成才。

​殊不知,這樣的努力有可能會付出越多,失望越多。

投入越大,結果越小。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還是從根源上來入手,讓孩子得到這三項本就應該有的,從根源上來說,我們是在營造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只要環境有了,孩子就會自主的成長。

記住,成長的一切因素,孩子都具備。

對於一粒種子來說,只要陽光與雨露,就會自發成長。

孩子也是。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