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時,屬國大理都對宋朝做了什麼?

王銘葦 發佈 2020-01-22T22:35:01+00:00

公元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國號大理,正如雲南大理段氏《段氏宗譜》上之記載:「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大理國,一個歷史上宋朝的藩屬國,在宋朝遭受西夏、遼國、金國、蒙古人的輪番吊打,風雨飄搖之時,作為宋朝的藩屬、小弟,大理國又為宋朝做了些什麼?今天,我來告訴你答案。

——王銘葦

由於歷史資料上的匱乏,加之金庸的武俠小說,這就為大理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歷史上的大理國位於中國雲南周邊地區,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其疆域大概於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北部、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大理國是在南詔國的基礎上,由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其疆域相當於今天雲南省面積的2.9倍,共經歷24位帝王,國祚318年。

段思平:段思平生於893年,為南詔開國功臣段儉魏後人,曾官至南詔通海節度使。

由於段思平武藝超群,才幹出眾,後積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南詔國統轄一方的大將。公元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國號大理,正如雲南大理段氏《段氏宗譜》上之記載:「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歷史的大理國因為其尊崇佛教,因而也被稱為妙香國。

大理段氏本是地處雲南的皇室貴族,在武俠小說之中更是為武林世家,於公元937年立國。段氏雖貴為皇族,但家傳武學卻不曾荒廢,段氏的一陽指、六脈神劍,在江湖中皆是赫赫有名。而皇室成員多為絕世高手,其中多位皇帝都放棄皇位而出家為僧,目的就是進入天龍寺研習更加高深莫測的武學。

段思平身為大理國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威震當代的第一高手。

在《天龍八部》之中,段思平為段譽之先祖,自創了枯榮禪功、一陽指、六脈神劍三大絕世武功,儼然一代武學宗師。根據《南詔野史》等書的記載,段思平時代的南詔國勢力衰微,宮廷政變疊起,所以關於段思平如何英勇無敵的傳說很多,例如他曾得神槍、龍馬,以及受觀音菩薩指點等等。

段思平是否為一代宗師不得而知,但絕對稱得上一位明君。

段思平在建立了大理國之後,他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使當時尚屬蠻荒之地的大理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與宋朝的宗屬關係。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南征至大渡河畔,兵鋒直指建立不久的大理國,為此,大理國君臣無不憂心忡忡。就在此時,宋太祖趙匡胤卻將玉斧沿大渡河一划,河南歸大理,河北歸大宋,然後就班師回朝,大理段氏這才坐穩了南疆之主。

知恩圖報:終大理段氏一脈,皆奉大宋為宗主。

大理國作為一個南疆小國,此後一直固執的向宋朝稱臣納貢,但宋朝卻一直因宋太祖「不暇遠略」的方針,而對大理國有意疏遠,直到那位會吸人內力的段譽出現。在《天龍八部》之中,段譽是大理國 「鎮南王」 段正淳的養子(實為段延慶和刀白鳳所生),擅使「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並因服下萬毒之王——莽牯朱蛤而萬毒不侵,後來更是被金庸武迷們推進了「一僧、二掛、三老、四絕」的十大絕世高手之中。

歷史上大理與大宋的藩屬關係,於段譽為大理國王時期正式確立。

公元1107年,段譽接其父段正淳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其在位長達39年,死後諡號宣仁皇帝。段譽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特別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雖然宋朝一直是對大理國若即若離,但段譽每年都按時入貢,其中就包括宋朝急需的戰馬等戰爭物資。段譽的誠意終於打動了大宋,宋徽宗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蒙古大軍久攻不下四川,欲借道大理攻南宋被決絕,蒙古大軍遂轉攻大理國。

公元1244年,蒙古大軍遠征大理,大理國大將高禾戰死九河,南宋專派使節到大理憑弔,後蒙古大軍因大汗窩闊台之死而退兵。公元1253年10月,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率蒙古大軍再次遠征大理,忽必烈派使者入大理勸降,被大理國斬殺了勸降使者。隨後忽必烈長驅直入,大理軍隊抵擋不住蒙古大軍,段興智成為了大理國的末代帝王。

大理國堪稱是與宋朝神同步,如影隨形般的出現,接踵而至般的滅亡。

公元937年,段思平取代南詔而建立的大理國,比趙匡胤陳橋兵變而建立的大宋早23年,公元1253年亡於蒙古,期間共歷24位帝王,國祚318年。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的大宋,經靖康之亂遷都杭州建立南宋,公元1279年亡於蒙古,宋懷宗趙昺投海自盡,共歷18位帝王,統治319年。

不可否認,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最繁榮的朝代,但因為受到體制上的制約,自立國之初就遭受了西夏、遼國、金國、蒙古人的輪番吊打。

就在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時,作為宋朝的藩屬國大理,一直在與宋朝同呼吸、共命運,為宋朝提供戰馬等戰爭物資,拒絕蒙古大軍借道攻宋,最後更是先南宋一步而亡。

大理段氏雖居於南疆蠻荒,卻不輸慷慨悲歌的北地燕趙。

文化歷史大科普,我是王銘葦,歡迎關注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