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村支書林坤:放棄生意返鄉,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齊魯晚報網 發佈 2020-01-22T23:29:51+00:00

「你看這蘑菇,長得多好,昨天一家飯店來拉走一車,多虧了我們林書記,給我們搭建了小拱棚,還送來菌棒,一年下來能收入6000多元。」

「你看這蘑菇,長得多好,昨天一家飯店來拉走一車,多虧了我們林書記,給我們搭建了小拱棚,還送來菌棒,一年下來能收入6000多元。」濟寧市任城區二十里舖街道後屯村52歲的村民郭哲亞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她對政府充滿了感激。

2011年,林坤放棄千萬元生意回到老家當支書,2015年底後屯村實現全部脫貧。在幾年前的後屯村裡,沒有一個人敢想像,他們能過上現在與城裡人一樣的日子。一個出了名的「亂村」,卻在那一年來了個「80」後書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一年我才27歲,從部隊退伍後,和幾個朋友做生意,從來沒想過當支部書記。」林坤說,生意做得也不錯,規模越來越大。「當時街道安排的工作組來找我談過幾次話,說了說村裡的情況,說實話,當時挺為難的。」林坤坦言,父親是第一個反對的人。「他年紀小,對村裡情況又不熟悉,真擔心他處理不了這些遺留下來的難題。」林坤的父親說。

面對組織信任和村民期盼,林坤履行了諾言,放下打拚多年的生意,回到了村裡。剛剛上任,他就找到了村裡亂的原因,窮的根本。「我記得第一次去貧困戶家走訪時,家裡難聞的氣味,不像樣的家具,根本無法想像能窮成那種地步。」當時,林坤就下定決心,要讓村裡人過上好日子,不是直接的救助,而是讓他們有賺錢的門路。隨後,他為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搭建拱棚,購買菌棒。

「脫貧不能靠要,要靠勤勞雙手做出來,要讓村民不返貧。」這是林坤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位於後屯村的市級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帶動300多名農民就業。同時設立產業扶貧創業基金,採取資金扶持、免費提供菌棒和技術的方式支持貧困戶進行食用菌產業創業。林坤的草莓種植基地則採取「黨組織+合作社+產業園+貧困戶」的模式,吸納41戶低保戶無償分紅,為60多個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務工的崗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惠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