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與大白饅頭

長風法雨 發佈 2020-01-22T23:37:05+00:00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認識也許是對的,農村是熟人社會,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若說了太傷人心的話、做了過份荒唐的事,很可能要被戳脊梁骨,最後會沒臉見人;至於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的事似乎更難以在農村做成。

自古以來 ,國人形成一種觀念, 認為鄉下農村簡單善良、民風淳樸,而都市城鎮則是刁鑽精明、複雜難纏。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認識也許是對的,農村是熟人社會,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若說了太傷人心的話、做了過份荒唐的事,很可能要被戳脊梁骨,最後會沒臉見人;至於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的事似乎更難以在農村做成。

民風淳樸本縹緲

然而,中國曆朝歷代的動亂、暴亂乃至舉義、起義、革命,幾乎都是發端於處於江湖之遠的廣大鄉村,農村社會確乎又是戾氣很重。

由此看來,認為中國鄉村社會具備天然單純善良特徵之觀點肯定是片面錯誤的。中國古代先賢管仲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足以點破問題的本質, 現代經濟學也可證明該觀點的謬誤。

仔細推究,所謂鄉村社會善良簡單、 民風淳樸之想法認識,僅能正確適用於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下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化鄉村。這樣的理想化鄉村社會,可能只是文人雅士及歸鄉政客描繪的詩意綿綿的美妙畫卷,為自己科舉失意或補償宦海生涯而開出的亦真亦幻之精神慰藉劑;也可能是配合治人者給黎民百姓端出的不可充飢之畫餅。這樣的理想化鄉村社會,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從不曾實際存在。所謂民風淳樸、田園牧歌,就如空中樓閣那樣虛無飄渺。

中國廣袤的鄉村社會,如果其實際存在過的官紳共治之模式比較有效時,也至多與前述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化鄉村社會模式有兩分相似而已。

心靈雞湯

回到前文所說的精神慰藉劑,這些歸鄉政客及文人雅士給自己吃,也給鄉村百姓吃,大家一起嗨。因為這種虛幻的精神食糧,用現在的流行話語叫心靈雞湯,其一個主要特點或者優點是:即便服用的人再多,它也不會數量變少而短缺。所以能夠敞開供應,來者不拒,經常還可免費送貨上門服務。文化昌盛地往往還是這類心靈雞湯貨品的包郵送貨區,如江浙等人文薈萃的江南地區,歷史上便享有這樣的待遇。

相比之下,大米白面等實打實的物質食糧供給, 則是經常性地處於短缺狀態, 有我吃的,你便要少吃甚至不得吃,反之亦然。有富餘者也將其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高價沽出,一般不會免費贈予他人,這是人性使然,無可厚非。

大白饅頭

所以,以前中國鄉村,下層百姓對這實打實的大白饅頭是日思夜想,偶爾還會質疑分配不公,很容易出事。幸好還有他人免費贈送的心靈雞湯可供享用,勉強壓下了不少戾氣。

但是,百姓有時實在餓急了, 這心靈雞湯的療效就會不夠,可能就要出事,如果此時再有那別有用心者上門贈送「黃天當立」、「均貧富」、「不納糧」等之類的反向心靈雞湯, 那就非出大事不可!其導致的後果,會不會改朝換代不一定,但生靈塗炭的人間慘劇則肯定要上演!若是改朝換代了,則又是一個繼續給百姓免費提供心靈雞湯的輪迴開始,無可逃避。翻開二十四史,真是血淚斑斑。

若有幸遇到朝廷政治清明、官紳共治比較有效的時候,鄉村提供給百姓的物質食糧與心靈雞湯的配比相對均衡,則大家暫時做穩了奴隸, 百姓感恩戴德、其樂融融; 官家龍心大悅、與民同樂。隨即,文人騷客齊聲高唱鄉村社會民風淳厚,田園牧歌千古傳誦。於是,史書上記載的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康乾盛世」 等等某某盛世就出現了,雖然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及至王朝末季,官紳共治模式崩解,所謂田園牧歌、民風純樸的鄉村社會,大家就更不要多想了,想多了腦袋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