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爛?

說話式唱歌技巧 發佈 2020-01-22T23:51:08+00:00

那我們來看看TheBeatles的《A Dayin the Life》,這首歌發行於1967年,其用了近40人的大編制管弦樂團,包括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等。

自1989至今,已有一批閒得慌的音樂人和數據大佬在在研究音樂的發展變化趨勢

2012年,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曾進行過一項研究,他們把1955年到2010年這55年間的做了一個數據整合分析,樣本抽取約50萬首歌,通過一套複雜的算法測量歌曲的三大方向,分別為:

【和聲的複雜程度】、【音色的種類】及【聲音的響度】


最後發現了一個最令人震驚的結果 ,歌曲的這幾方面的相似度非常高,這從側面可以看出,歌曲的多樣性大大減小了。早在60年代,那時的音樂音色還是很多變的,但從六十年代後期開始,歌曲的音色設置變得越來越同質化,導致了歌曲中使用的樂器和錄音技術也越來越像了。



現在絕大多數的流行歌都是用一把木吉他、鍵盤合成器、鼓機、採樣和音樂軟體用同樣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而不是用不一樣的技術和樂器。更方便更簡單了,看起來好像是進步了,但音樂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幾乎沒了。

不服嘛?那我們來看看The Beatles的《A Dayin the Life》(歌詞手寫原稿賣了120萬美元),這首歌發行於1967年,其用了近40人的大編制管弦樂團,包括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等。要知道,這可不是古典音樂,而是流行音樂!

A Day In The LifeThe Flaming Lips;Miley Cyrus;New Fumes -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wends

再來看看國內的像馬頔的《南山南》,趙雷的《成都》之類的歌曲,隨便帶把吉他就可以進棚錄,這種情況似乎成了現代流行音樂中的主流特色,外行人看還覺得特有個性、特真實

當你聽著前奏,是不是都能想到後面無縫連接的循環呢喃?切換好像還蠻自然的~

自步入70年代,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甚至和聲也變得越來越像。國外音樂博主Patrick Metzger發現了大部分流行歌手使用了完全相同的音符順序,就是在一個大調音階里循環使用五音和三音,會出現一個Wa-oh-wa-oh的套路,Metzger 把這個命名為「老梗唱法(MillennialWhoop)」,比如賈斯丁的《大寶貝》。


而在華語樂壇也不例外,現在幾乎每個歌手都會有一首歌加入這種唱法。

為什麼?因為好簡單!好洗腦啊!

我們不一樣大壯 - 我們不一樣

那天塞著耳機聽了不到半小時,整整一晚我的腦子都是「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

是不是感覺特俗?但依然一堆人跟著唱,上班唱,KTV唱,喝雞湯唱!那為什麼這類型的歌還有如此大的市場?我們為啥如此容易被洗!?


這得益於一個心理學效應——戈培爾效應。戈培爾是在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宣傳和教育部長。就是他一手操控這德國納粹主義文化的宣傳。他用的方法粗暴而簡單,就是說通過重複大量的宣傳,加上操控媒體的方法,讓全國人民都統一了納粹的思想。最後總結就是非常精闢的一句話,無所謂是真理還是謊言,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謊言也能變成真理。


而這個效應可以運用到各個方面——廣告、教育、音樂~~真的很!牛!逼!我們只需要大量重複地說一句話或唱某一句歌詞即可歡樂洗腦。


那歌詞方面呢?


另一項研究「Lyric Intelligence」研究了近十年來一百多首Billboard榜冠軍歌曲,分析了歌詞的理解難度和藝術性,發現整體平均下降了一個檔次,歌詞越來越短,詞彙量也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在Bob Dylan、Leonard Cohen、Jim Morrison那些充滿詩意的歌詞世界裡走丟了。



流行音樂基本掌控在幾個頂尖的製作人上,但你很難發現你現在聽到的歌都是他們這幾人做的。

現在我們能聽的歌一下子變得太多了,多到不知道怎麼去選擇,加上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一堆996的,誰還有精力留意歌中微妙的細節變化,也不是每個人都是音樂家,壓根沒那高超的聽力品嘗好音樂的精髓。


而如果要從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角度看,那這一切都跟風險有關。

在以前,音樂的營銷推廣費用不貴,音樂人在出唱片時僅對個人作品負責,無需承擔太多的市場風險,唱片公司把歌推出去後,有人喜歡就繼續發行,沒人喜歡,就下一個,這無論對哪一方,都呈現成本低,風險小的特點。


在那個年代,聽眾是用耳朵去決定什麼樣的音樂能夠誕生的。

而今天,要推廣新的音樂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燒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寶島,現在的成本在50萬美元到300萬之間,你敢賭嗎?那音樂人和唱片公司也是要恰飯的啊,與其孤芳自賞,取悅自我,還不如先賺小錢錢,取悅大眾。


而洗腦歌正好,旋律和音調簡單明了,學習門檻低,這樣的音樂民眾接受度就很高!


那現在的好音樂是不是已經消失了呢?也不是,只是很難被發現了,很多音樂人在創作好音樂同時,也會出一波爛音樂,一方為市場和飯碗,另一方為真實的內心世界發聲,後者則未必會公開發布。


不過無所謂了,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而存在,本就非眾人能領悟,是否做到頂尖其實也沒幾個在意。迎合市場才是生存之道,其餘的,在高質音樂圈中圍爐取暖也就作罷了。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評論上方)的「了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