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近代擺脫奧斯曼帝國和英國, 終成阿拉伯國家的龍頭老大

張美volg 發佈 2020-01-22T00:53:08+00:00

1、古埃及文明的歷程古埃及有31個王朝,這個算法是截至到公元前332年,這一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與此同時,我國正處於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相互稱王后聯合攻趙,無功而返。

埃及,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先行者。

當我國進入春秋時期時,古埃及文明便已經被魔鬼帝國——亞述所摧毀,這一年是公元前671年。接下來古埃及又不斷被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所征服。

1、古埃及文明的歷程

古埃及有31個王朝,這個算法是截至到公元前332年,這一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與此同時,我國正處於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相互稱王后聯合攻趙,無功而返。

公元前30年,古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從此徹底喪失了獨立性,此時我國處於西漢末年。

埃及的歷史可以分為四部分:

法老時期

希臘羅馬征服時期

伊斯蘭化——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征服時期

擺脫奧斯曼和英國獨立

這四部分中真正屬於埃及的歷史僅僅是第一個時期——法老時期,而那已經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事了。

今日的埃及主要有兩大民族:阿拉伯人和科普特人。

比例:其中阿拉伯人占84%,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科普特人占16%,信仰基督教。

科普特人一般認為是古埃及的直系後裔,但也已經是羅馬征服之後的埃及人了,因為這些人信仰的是基督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哪個更能代表古埃及文明?只能說基督教進入古埃及更早。

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從此埃及從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變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並迅速伊斯蘭化。

阿拉伯帝國(圖-

公元1517年,埃及境內的馬穆魯克王朝被奧斯曼帝國所滅,此後埃及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直到近代西方列強的到來。

2、穆罕默德·阿里擊敗拿破崙後主宰了埃及

公元1798年,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領的拿破崙遠征埃及,並占領亞歷山大。

士兵們!四十個世紀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

這是當年拿破崙的名言,正是在金字塔之戰中拿破崙擊敗了馬穆魯克騎兵——當年曾一舉擊敗蒙古鐵騎,成為埃及的霸主。

不過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並未完全衰落,公元1805年,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將領擊退了法軍,成為埃及的總督,他便是穆罕默德·阿里。

穆罕默德·阿里志向遠大,建立了包括今日埃及和蘇丹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這一王朝一直持續到公元1953年。

穆罕默德·阿里被視為現代埃及的創立者,他是第一位領悟到工業革命重要性的中東領導人,此後大批埃及人被派往歐洲學習。而埃及也正是從他開始,逐漸開始走向獨立,不過名義上它仍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3、大英帝國進入埃及

民族主義,對於伊斯蘭世界來說本是舶來品,在西方人到來之前,無論種族、語言和文化,所有的穆斯林均被看作兄弟姐妹,也就是說伊斯蘭的信仰是超越民族的存在。

但隨著穆罕默德·阿里時期埃及的西化,民族主義思潮逐漸進入中東。這是因為當一個埃及人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之時,不可能不同時接受到歐洲人的思想。

於是,埃及人在學習如何像歐洲人一樣工作時,也開始了像歐洲人一樣去思考,於是他們意識到埃及人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

19世紀的埃及,曾是中東地區西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當時的埃及人頭戴大禮帽,而並非今日的頭巾。

穆罕默德·阿里的孫子伊斯梅爾被譽為埃及民族主義運動之父,他將自己在奧斯曼帝國內部的頭銜從埃及帕夏(總督)升為赫迪威(王公)。

但也正是伊斯梅爾,使埃及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伊斯梅爾在公元1869年開通了蘇伊士運河,運河連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元1882年,大英帝國出兵占領了埃及,目標便是控制蘇伊士運河。

從此,埃及雖然名義上還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已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4、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開始

一戰中,英國屬於協約國,奧斯曼帝國和德國屬於同盟國,為了確保大英帝國在中東的利益,英國徹底隔斷了埃及與奧斯曼土耳其的關係。

此時的埃及人,希望土耳其和德國能贏得戰爭,不過兩國最終戰敗了,大英帝國獨霸埃及,從1914年至1956年也是英國在中東的全盛時期。

英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一戰使埃及人的民族主義真正復興了:

我們寧可拙劣的統治自己,也不願外國人妥善的管制我們。

這是埃及人的心聲,科普特人和阿拉伯人手挽手遊行,並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與此同時,反對西化的最具群眾基礎的穆斯林兄弟會成立了,「古蘭經就是我們的憲法」,他們希望恢復伊斯蘭教的傳統和國家機構。

5、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獨立

二戰,英法與德國的戰爭中,埃及人盼望英國戰敗,以便擺脫英國的軍事占領。

但埃及人又失望了,英國人又贏了,還記得二戰後期的《開羅宣言》嗎?這份對戰後秩序影響巨大的宣言便是在埃及開羅做出的,那是大英帝國的主場。

埃及人自視為阿拉伯人,其實也是在獨立鬥爭中開始形成的,並非一直如此。

公元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條約》,宣告聯盟成立。

阿盟(圖)

由於埃及的近代化早在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伊始時就已起步,到阿盟成立時已經有一個半世紀之久,所以此時的埃及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在阿拉伯世界內遙遙領先。

至1950年埃及人口大約有2000萬,與敘利亞有300萬人、伊拉克600萬人、沙特300萬人等國相比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從此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埃及當上老大的第一戰就是圍攻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國。兩天後,1948年5月16日凌晨,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但是,埃及戰敗了,這是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恥辱。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成立了「革命指導委員會」,同時開始驅逐英國人。

納賽爾(圖)

應當說,這是自羅馬帝國吞併古埃及之後的兩千多年以來,埃及人第一次真正掌握了國家政權。

1954年,英國被迫同意分批從埃及撤軍,直到1956年英軍才全部撤出埃及。

納賽爾完成了埃及的真正獨立,但代價便是西方政權對埃及的極端仇視。

1956年,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英法和以色列聯手攻入埃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這一時期的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領袖,始終站在戰爭的最前沿。

總結:在近代,埃及擺脫奧斯曼帝國,靠的是英國,但擺脫英國,則是靠的自己。獨立後,埃及的工業化程度和人口規模使其成為阿拉伯國家的領袖,阿盟的總部也設在開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