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中醫筆記」肺系病證之肺 脹(中醫內科學8)

健康養生貼身管家 發佈 2020-01-23T00:56:30+00:00

肺氣脹滿多老年,喘咳上氣病纏綿,蘇子降氣合三子,痰濁雍肺應精選。越婢桑白適痰熱,痰蒙滌痰安宮丸,平喘補肺金水虛,水泛真武五苓散。

肺氣脹滿多老年,喘咳上氣病纏綿,

蘇子降氣合三子,痰濁雍肺應精選。

越婢桑白適痰熱,痰蒙滌痰安宮丸,

平喘補肺金水虛,水泛真武五苓散。

【證候特徵】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病程纏綿,時輕時重,經久難愈;多見於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誘發,其他如勞倦過度、情志刺激令也可誘發。

3、臨床表現為咳逆上氣,痰多,胸中憋悶如塞,月部膨滿,喘息,動則加劇,甚則鼻煽氣促,張口拾肩, 目脹如脫,煩躁不安。日久可見心慌動悸,面唇紫紺,脘脹滿,肢體水腫,嚴重者可出現喘脫,或並發懸飲、脹、撤積、神昏、譜語、痙厥、出血等證。

【病因病機】

1、肺脹的發生,多因久病肺虛,痰瘀瀦留,雍阻月氣,氣不斂降,氣還肺間,肺氣脹滿壅滯而成,每因復願外邪而誘發或加重。

2、病變早期在肺,繼則影響脾、腎,後期病及於心臟虛的漸進過程,又多夾有因虛致實、因實致虛的相互為病。

3、病理因素主要為痰濁、水飲與血擦的相互影響,兼見同病。

4、病理性質多屬標實本虛,以肺、脾、腎虛損為本虛,以痰濁、水飲、血瘀為標實,形成本虛與邪實相互為患,相互夾雜,傷及氣血,損及五臟的病理過程,且多以標實為急。感邪則偏於邪實,平時偏於本虛。

【辨證要點】

1、辨標本虛實。

2、辨病情輕重。

【治則治法】

1、治療應抓治標、治本兩個方面,根據「感邪時偏於標實,平時偏於本虛」的不同,有側重地選用扶正與祛邪的不同治則。

2、標實者,分別採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活血祛瘀,甚或開竅、息風、止血等法。

3、本虛者,當以補養心肺,益腎健脾為主,或氣陰兼調,或陰陽兼顧。正氣欲脫時則應扶正固脫,救陰回陽。

【分證論治】

1、痰濁壅肺證:胸膺滿悶,短氣喘息,稍勞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膩或呈泡沫,畏風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膩或濁膩,脈小滑;化痰降氣,健脾益肺;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其中蘇子降氣湯降氣化痰平喘,偏溫,以上盛下虛、寒痰喘咳為宜;三子養親湯亦降氣化痰平喘,偏降,以痰濁壅盛、肺實喘滿、痰多黏膩為宜。

2、痰熱郁肺證:咳逆,喘息氣粗,目脹睛突,煩躁,痰黃或白,黏稠難咳,或伴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飲,漫赤,便干,舌邊尖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湯或桑白皮湯加減;其中越婢加半夏湯宣肺泄熱,用於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氣、目如脫狀、身熱、脈浮大者;桑白皮湯清肺化痰,用於痰熱塞肺,喘急胸滿、咳吐黃痰或黏白稠厚者。

3、痰蒙神竅證: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請妄,煩躁不安,撮空理線,嗜睡,甚則昏迷,或伴肢體動,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舌質暗紅或淡紫,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滌痰,開竅,息風;滌痰湯加減,另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以清心開竅。

4、肺腎氣虛證:呼吸淺短難續,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悶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尿有餘瀝,舌淡或暗紫,脈沉細數無力,或有結代;補肺納腎,降氣平喘;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加減;其中平喘固本湯補肺納腎、降氣化痰,用於肺腎氣虛、喘咳有痰者;補肺湯補肺益氣,用於肺氣虛弱、喘咳短氣不足以息者。

5、陽虛水泛證:心悸,臘咳,咳痰清稀、面浮,下肢水腫,甚則一身悉腫,腹部脹滿有水,脆,、納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靡質暗,苔白滑、脈沉細;溫腎健脾,化飲利水;真武湯合五等散加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