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逗釣的技巧和方法

小劉釣魚 發佈 2020-01-22T01:21:58+00:00

由於採用穀子釣法的主攻對象主要是個體較大的魚,逗釣時要將鉛墜帶鉤在水底一定空間高度上下左右移動,特別是在夏季釣草魚,由於釣深可能比較淺,而大魚的警惕性高,有時鉤、墜會直接落在魚背上,如果鉛墜大了目標就大、重量也重,大魚可能受驚而逃。

水庫野釣採用谷麥這種天然的農作物作為餌料,與一般粉餌相比有它獨到的妙用,已成為越來越多釣魚人的選擇。在實際野釣中運用逗釣技術,將靜止的餌變為活動的餌,更能展現谷釣這種釣法的獨特魅力。

對於野釣愛好者來說,熟練運用逗釣技術是掌握谷釣這門民間技法的必修之課。下面總結野釣高手的經驗,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介紹有關逗釣的技巧及注意事項。

實施逗釣的釣組構成

為了更好地實施逗釣。一般採用手竿和手車竿,且長度比較長,要硬挺,腰力好,一般在6米以上,長的到9米。手竿輕巧,但如果遇到個體大的魚容易跑魚。手車竿就是在手竿上配個線輪,方便收放線,很好地解決了野釣過程中魚的個體大小不確定、遇到大魚谷易斷線、脫鉤跑魚的問題。

手車竿可以說是野釣利器,被許多野釣魚高手所採用,也有很多講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細線、小鉤、輕墜、七星漂,這是實施逗釣技術的前提。同時,對七星漂的靈敏度也有較高要求也需要調漂。

由於採用穀子釣法的主攻對象主要是個體較大的魚,逗釣時要將鉛墜帶鉤在水底一定空間高度上下左右移動,特別是在夏季釣草魚,由於釣深可能比較淺,而大魚的警惕性高,有時鉤、墜會直接落在魚背上,如果鉛墜大了目標就大、重量也重,大魚可能受驚而逃。

提逗要領

提逗是逗釣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技術。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提逗技術,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進一步領會拖逗、追釣等技術要領。

1 逗釣的目的

首先要明白逗釣的目的,是為了將靜止的餌變為活動的餌,讓鉤上的那顆餌與眾不同。野生環境的魚與人工養殖的魚大不一樣,活動的餌更能吸引魚的注意力,可以讓魚儘快發現鉤上那顆餌。可以想像,我們打在窩裡的穀子、麥子、包穀等等數量加起來也有幾百顆,魚能吃到掛鈎的那顆的機會是多少呢,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2 提逗的幅度

根據天氣的不同,魚的活性與攝食性差異很大,提逗的高度應有所不同。天氣正常時,提逗的幅度以6個浮頭剛好完全露出水面為宜。這裡所說的「浮頭」,是民間野釣手對七星漂的叫法,為了方便起見,我們還是將人們常說的七星漂稱著「浮頭」吧。

浮頭提出水面後要停頓片刻,然後輕輕放下,若下落中途浮頭停止不動,不再下沉,也不上浮,則多為鉛墜落在魚背上了。若浮頭在下落過程中停頓一會,又緩緩上浮,出現送漂時,則多為大魚空中接口,應果斷揚竿。

天氣發悶缺氧時,提逗的幅度就應該大些。水體缺氧時,大魚多在窩子上方或四周巡遊,偶爾下底吃食。這種情況可以通過魚星出現的位置,很容易判斷出來。這時大的魚星主要在窩子外面幾米遠處出現,或者明顯感覺到魚星不是從窩子底部冒上來的,而是從窩子上部冒上來的,就說明魚沒下底,而是在窩子上方的某個水層。這時提逗的幅度就要加大。

如果把一串浮頭的總長度算做一個行程的話,提逗的幅度可以是一個行程,兩個行程,這樣慢慢地試探,直到找到魚所在的水層深度。

當我們把鉤提至水體中層再慢慢放下去時,大魚可能會在某個水層深度接口,也可能會在某個水層深度跟著鉤上掛的餌,追到底部去咬鉤。

一般提逗的幅度是一串浮頭的總長度。當天氣不好發悶缺氧時,提逗幅度可增加到兩個浮頭總長度、三個浮頭總長度,甚至更大。

3 提逗的力度

提逗力度宜輕柔不宜快速,向上提竿時應慢慢上提,然後再緩緩放下。如果提逗力度過大、動作過快,鉤尖就容易刺中大魚的肚子、尾巴、頭部下方等部位,好不容易誘過來的大魚,會因此而嚇跑,多半今天再也不會回來了。

放下時要特別注意,應手帶點力輕放,而不是讓鉤自由落體。如果任鉤自由下沉,是鉛墜在前面,鉤在後面,鉛墜雖小也很容易砸在魚的背上而驚魚。

4 逗釣的間隔時間

說到逗釣,也不是不停地逗,這樣不僅累人,還容易驚魚。要逗一會,停一會,沒有魚就換個窩子試試,讓這個窩子安靜一會。在逗釣時,一般間隔時間1分鐘以上再逗一下,要讓鉤在水底靜置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動靜再逗。

我所知道的一位民間野釣高手的做法是讓鉤在窩子上方靜懸幾秒鐘,再輕輕放下,一般落底後幾秒鐘之內就會有大魚試餌或壓線。

如果落底幾十秒鐘甚至1分鐘以上,都沒有咬鉤,再重複提逗。如果重複數次這個動作,浮頭仍無反應,可能是大魚沒在這個位置,那就實施拖釣之術,去尋找魚所在的位置。如此反覆,只要窩子有魚,很快就會有收穫!

總結提逗的力度和間隔時間,可以形象的概括為656-60-656:

6,是指上提的速度不能快,控制在6秒鐘把6顆浮頭全部提完露出水面,差不多是1秒鐘提一顆;

5,提完過後,讓鉤在空中靜懸5秒鐘;

6,放下的速度不能快,控制在6秒鐘把6顆浮頭全部放入水中,差不多是1秒鐘放一顆;

60,每次提逗的間隔時間60秒鐘以上,就是把提起來的浮頭全部放入水中後,開始數秒,數到60秒鐘以上仍無動靜,再進行第二次提逗;

656,重複前面一個提逗過程。

拖逗要領

我們在水庫野釣打窗後,經常會遇到魚進了窩可能沒有魚星的情況。很多水庫特別是已經釣了一段時間的水庫,大點的魚都釣滑了,經常是進窩後悄悄地吃,根本就沒泡,看不到魚星,也不知道魚在窩子的哪個部位,這時就有必要用鉤在窩子裡去找魚了。

只要大魚進了窩,不管它在哪個部位、哪個方向,我們就得主動去尋找它、靠近它,主動地增加魚咬鉤的機會,這個時候拖逗就有用武之地了。

1 拖逗的目的

前面說過,提逗是為了把靜止餌變活動餌以引起大魚的注意,拖逗就是用鉤主動去找魚,可以說拖逗就相當於變換位置的提逗。

2 拖逗的部位及範圍

以窩子為中心的1米到3米以內的範圍最好不要在窩子中心部位拖。原因有二:一是大個體的魚警覺性高,經常會在窩子外圍巡遊,不會輕易進窩;二是窩子中心部位小個體的魚相對較密集,拖逗容易鉤住它們的肚皮而驚窩。

3 不能貼地拖,要讓鉤從窩子上方越過

如果貼地拖,一方面鉤尖容易掛上水底的雜物,如樹葉、草葉、草根等。鉤上如果掛上雜物,魚一般是不會咬鉤的。另一方面,如果讓鉤從窩子中心穿過,很容易鉤到魚肚皮而驚魚。

4 拖逗提起要領

拖逗時是先提起,將浮頭全部提完,然後把鉤在空中慢慢平移一定距離,再慢慢放下。提放的速度跟提逗的速度一樣,一秒鐘提一顆,一秒鐘放一顆。

5 拖逗的距離判斷

不論是提逗還是拖逗,有關高度、距離的判斷,如果用眼睛去看、去估計,可能很不準確,而通過數浮頭的顆數就更為直觀。因此,如果對自己的漂距心中有數,通過看浮頭的顆數來判斷距離,就簡單容易得多。

6 拖逗的距離

每次拖移的距離一般是半串到一串浮頭總長度。

7 拖逗的時間間隔

每次拖逗的時間間隔跟提逗一樣,一般60秒鐘以上。

8 提逗與拖逗的時機把握

一般是先提逗後拖逗,當用提逗沒有口時,再考慮運用拖逗找魚,不能盲目地拖。

適當運用追釣

追釣就是鉤追著魚拱起來或嘴裡吐出來的泡走,泡在哪裡鉤就落在哪裡。

追釣時魚的頭部方向判斷。如果把鉤落在魚的頭部附近,魚則容易發現;如果把鉤拋在了魚的尾部,魚則不易發現釣餌,不容易咬鉤。一般而言,泡最密集、最多的地方往往不是大魚的頭部,而是大魚的尾部或腹部。

要特別注意有零星單泡冒上來的部位,久而不破的單泡,是從魚嘴裡吐出來的。這個冒少量單泡或串泡的位置正是大魚的頭部,鉤就應該輕放在這些單泡的附近,或者放在單泡時常出現的部位附近,魚更容易發現而咬鉤。

單鉤靜懸下落法

野釣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窩子裡泡好得很,心情一陣激動,以為很快大魚就會咬鉤。結果把提逗、拖逗的辦法都使盡了,還是沒有魚咬鉤,為什麼?這是因為沒有找到魚的頭部方向,或者是沒有找到魚所在的水層,魚沒有注意到鉤上的餌料。

野釣高手的做法是:把鉤輕輕放在窩子上方離底一定高度時靜止不動,讓鉤懸垂於窩子上方片刻再輕輕放下。這樣很容易引起大魚對釣餌的注意。當釣餌下落時,可能很快就會被魚吞進口中,或者鉤一落底,馬上就中魚。這種辦法在魚口不是很好時特別有效果,你試試看?

以上就野釣大魚的逗釣技巧進行了介紹,主要是針對手車竿穀子釣法的,其他釣法不一定適用,要注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