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春節祈福香火很旺很靈驗的寺廟,心誠則靈

一起來習佛 發佈 2020-01-22T01:29:36+00:00

古語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新年祈福不必走太遠,其實廣東省內也有很多十分靈驗的寺廟。

新春佳節將至,又到了廣大善男信女到寺廟上香祈求來年走大運的時候。那麼,究竟到哪些寺廟祈福最好最靈驗?古語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新年祈福不必走太遠,其實廣東省內也有很多十分靈驗的寺廟。


NO.1 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南約22公里,這裡依山面水,峰巒奇秀。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自廣州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南華寺也是寫下千古絕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南禪「祖庭」之稱。


【主要景點】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明清時及1934年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迴廊,重檐歇山頂,飛檐飾坐獅,頂用雙魚吻,門窗為格子式。殿內正麵塑三大佛像,每尊佛像高8.31米,形貌莊嚴。左右兩壁及後壁是泥塑彩繪五百羅漢像,神形怪異。殿後有千人鍋,元代鑄造,高1.6米,口徑2.08米。


靈照塔

初建於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為木塔。宋朝時改為磚塔。明清及1933年多次重修。塔呈八角形,五層,正面有券門可入內。塔內辟有螺旋形階梯直到塔頂,每層每面均有卷門和小窗,八柱攢尖頂,上置大型銅鑄凈瓶及鐵鑄覆盆。寺後有卓錫泉,俗稱九龍泉,傳為六祖浣洗袈裟之處,泉水甘洌,經年不竭。


NO.2 光孝寺

光孝寺坐落於光孝路,是廣州市五大叢林(光孝、六榕、海幢、華林寺、大佛寺)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最初是南越王趙佗之孫趙建德的住宅。三國時吳國都尉虞翻因忠諫吳王被貶廣州,住在此地,並在此擴建住宅講學,虞翻死後,家人把住宅改為廟宇,命名「制止寺」。東晉時期,西域名僧曇摩耶舍來廣州弘法時,在此建了大雄寶殿。唐宋時期,該寺改為「報恩廣教寺」。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光孝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從曇摩耶舍在此建寺講學以後,先後有許多名僧也來此傳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時代,印度名僧智藥禪師途經西藏來廣州講學,並帶來一株菩提樹,栽在該寺的祭壇上。唐儀鳳元年(676),高僧惠能曾在該寺的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稱「禪宗六祖」,為該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鑒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被颶風吹至海南島,然後來廣州,也在此住過一個春天。

【主要景點】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作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築,構築在高高的台基上,鍾、鼓二樓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內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師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六祖殿前為瘞發塔,相傳唐高宗時,六祖惠能在菩提樹下削髮為僧,主持僧法才隨即將惠能頭髮埋入土中,爾後在該處建塔以紀念這位開創禪學南宗流派的大師。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層,每層均有佛龕8個。造型獨特,是寺內珍貴的文物之一。


睡佛閣

睡佛閣,又稱風幡堂。相傳六祖惠能初到光孝寺,正趕上寺院信持印宗法師在講解(涅經)。當時一陣清風吹來,佛閣頂上的旗幡隨風飄動,印宗法師便向眾僧發問:「這是什麼在動?」一僧曰:「此乃幡」。另一僧謂:「此乃風動」。惠能趨前插話:「此乃心動」。此話一出,印宗法師隨即走下壇來,納頭使拜惠能為師。從此惠能開壇傳法,後人把睡佛閣改稱為「風幡堂」。現在堂前依然掛側巨幡,迎風飄揚。


NO.3 慶雲寺

慶雲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18公里處的鼎湖山天溪山谷,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龍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

慶雲寺是在蓮花庵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明崇禎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來到蓮花峰,視若佛地,於是結草為庵,取名蓮花庵。兩年後,棲壑大師應邀到蓮花庵當住待,並隨即大興土木,把緩坡削成七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可見規模之宏大。

慶雲寺按中軸線對稱布局,自下而上依次為:第一層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南有客堂、鼓樓;北有齋堂、鐘樓;第二層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三殿合而為一;第三層中正堂;第四層毗盧殿,南有藏經樓、七佛樓,北有睡佛樓、佛母樓;第五層塔殿,即原建之蓮花庵。寺宇建成後,棲壑大師見周圍霧靄裊裊,加之山頂有湖,「天將雨,湖先出雲」,遂將蓮花庵易名為慶雲寺。


NO.4 靈光寺

靈光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雁洋鎮陰那村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半山海拔約500米處。相傳為唐代懿宗咸通年間(860-874)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原名「聖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巡撫廣東監察御史梅鼎史擴建,易名「靈光寺」。

靈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菠蘿頂"建築為最大特點,乃全國罕見,堪稱廟堂建築藝術的傑作。這個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蘿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寺內香火盛時,殿內仍不留一絲煙縷,殿頂亦片葉不留,可能與菠蘿頂有關,這是建築科學史上的一大傑作。寺前有古柏兩株,一榮一枯,相傳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經300餘年而不朽,人稱"生死樹",給靈光寺更添了幾分神秘。


NO.5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甘露坊,建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38年),占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改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稱:「開元鎮國禪寺」,又稱」鎮國開元禪寺」,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開元寺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式佛教建築群。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金剛殿、天王殿、大雄[1]寶殿、藏經樓,東邊有地藏閣、客堂,西邊有觀音閣、六祖堂等。周圍是觀音閣、地藏閣、知客堂、韋馱廟、香積廚等建築,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聳立在寺廟中心位置。



殿中供奉三世佛,中間是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側是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像。大殿四周是石欄,有78塊唐宋石刻樹立在周圍,石碑上刻有佛教故事、奇獸珍禽、蓮花瑞草等圖案形象,還有「法輪常轉,佛日增輝、皇風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題詞,純樸壯觀,獨具特色,是研究唐宋石刻畫像的珍貴文物。殿前立唐代石經幢一對,上刻《准提咒》和《尊勝咒》經文。


NO.6 德慶悅城龍母廟



龍母祖廟坐落在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水口,是供奉龍母娘娘的廟宇。龍母姓溫、秦時人。自小能預知禍福,且樂善好助,人稱神女。傳說一天,溫氏在西江邊濯洗時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隻小動物,能為溫氏捕魚。長大後五物竟變成頭角崢嶸、身皆鱗甲的五條真龍。溫氏讓他們施雲播雨,保境安民。人們便稱溫氏為龍母。後來龍母仙逝,五龍悲痛欲絕,



化作五秀才,將龍母葬於北岸的珠山下。後人感於五龍的孝心,就此建廟,名曰"孝通廟",後改為「龍母祖廟」。


龍母祖廟始建於秦漢,歷代有封賜修葺。現存的龍母祖廟重建於清光緒晚年,為磚、木、石結構,建有石級碼頭、石牌坊、山門、香亭、正殿、兩廄、妝樓、行宮、龍母墳。龍母祖廟最為值得稱讚乃其精湛的建築藝術,雕樑畫棟,木雕、石雕、磚雕、灰塑堪稱一絕,被譽為"古壇僅存"。其建築系按低水區特點設計;柱基特高,牆四周砌以水磨青磚,蓋以琉璃瓦,殿內外地面,全以花崗岩石板鋪設。每逢水淹過後,廟內稍作清掃便乾淨如故。此乃龍母廟建築之中的神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