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燒紙是陋習?中國固有傳統文化不能廢

族譜號 發佈 2020-01-22T02:17:07+00:00

自宣傳文明祭祀以來,「燒紙是一種陋習」已經深入人心,市民中逢節便燒紙的情況已經大為減少。況且當時朝廷有明令,上墓時只許「於塋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其他行為,一律禁止。

自宣傳文明祭祀以來,「燒紙是一種陋習」已經深入人心,市民中逢節便燒紙的情況已經大為減少。但,有些市民依然在四大傳統祭祀日以燒紙的方式祭奠先人。問之,則稱,孝敬先人,尊重傳統。

那麼,祭祀燒紙到底是不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呢?

中國傳統孝道,儒為先。《論語·為政》有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說明孔子確實強調祭奠先人乃是為政為人的根本,但孔子的時代,距離東漢蔡倫造紙足有540多年。縱使到了蔡倫時代,紙卻是稀罕物兒,決計不能用來燒的。

時光荏苒,一直到了公元7世紀的唐朝,寒食與清明這兩個相近的節日才被融合成清明節。您要問,燒紙習俗就是這時形成的吧?非也。寒食禁火。一個連煮飯的火都要禁,只能吃冷食的節日,還談何燒紙呢?況且當時朝廷有明令,上墓時只許「於塋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其他行為,一律禁止。

燒紙到底起源於何種情境,目前已不可考。及至中唐,掃墓者或有燒紙行為,但只是個案。待五代時,燒紙才成為一種流行風氣,在其後的千年歲月中縱橫跋扈。然而,通過考據,我們會發現,燒紙這種方式,既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這種習慣的形成,便是有違歷史傳統、生活經驗和公序良俗的。

儘管千年來,燒紙成為中華民族的習俗之一。但我們更應明白,國人不燒紙的文明時代比這更長。在我們的祖先沒有發明燒紙之前,中華文明的祭祖禮儀同樣淵遠流長,甚至更富有紀念意義。如果強調尊重傳統,我們為什麼不能越過這種事實證明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不良習俗,而直接恢復到孔子「厚養薄葬」的美好風氣之中?

所以,喜歡燒紙祭祖的人們,不要動輒對文明祭祀行動扣上反傳統的大帽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