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崛起(3)——從「快樂的英格蘭」到「日不落帝國」

學會經濟思維分析 發佈 2020-01-22T02:20:29+00:00

伊莉莎白一世女王三、「日不落帝國」的形成1651年英國政府頒布了《 航海條例 》,規定「一切在歐洲、非洲和美洲生產的商品,只有在英國船員管理的英國船上才能運入英國領土」,這引發了歷時七年的英荷戰爭,最終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


三、「日不落帝國」的形成 1651年英國政府頒布了《 航海條例 》,規定「一切在歐洲、非洲和美洲生產的商品,只有在英國船員管理的英國船上才能運入英國領土」,這引發了歷時七年的英荷戰爭,最終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由此為轉折,英國開始逐漸地取代荷蘭成為海上霸主。英國憑著其優越的地緣條件,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等的活動。1846年-1849年,英國廢除了國內保守的《穀物法》、《航海條例》等,從而從重商主義走向了經濟自由主義。二者的區別非常之大: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的財富取決於對貴金屬的擁有量;而經濟自由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的財富取決於一國可以用來和他國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因此國家的生產能力就是財富的體現。


自18世紀開始,英國的主要對手是實力雄厚的法國,而英國霸權的取得也主要是在同法國的戰爭中逐步得到實現的。1815年的滑鐵盧之戰,英國威靈頓公爵擊敗了法國拿破崙皇帝,在建立全球性殖民帝國的道路上,英國再也沒有任何對手了。

1783年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宣告了第一帝國的終結。僅僅幾十年後,一個更龐大的「日不落帝國」又被英國建立起來了。「不列顛治下的和平」的中心是印度,從1815年到19世紀中葉,英國的商船與戰艦出現在全球各個角落,獲得領地、開設口岸、掠奪資源、傾銷產品…。19世紀40、50年代兩場鴉片戰爭,英國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其主要目的是要得到貿易、投資的特權,占領新加坡、亞丁港、香港。從好望角—印度洋—太平洋,英國建立了通暢地海外貿易通道、殖民地遍及全球。英國開拓的疆域之大、統治的人口之多,「帝國+海上霸權+工業霸權」,將英國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工業革命的發生對英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推動了英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也使英國的紡織、鋼鐵、煤炭、機器製造及交通運輸等工業部門迅速的建立起來.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便取得了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的壟斷地位。同時,工業革命也促進了英國社會的全面變革,手工工場及手工作坊等被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所取代,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在英國取得了統治地位。伴隨著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英國不久便步入它的輝煌時代。


1850年英國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量的20%,10年後增至40%,英鎊成為國際貨幣。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保羅甘迺迪說「聯合王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占歐洲人口的10%,確似乎具有相當於全世界潛力40%-50%的現代工業能力。」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的盛世時光,這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以忘卻的流金歲月。(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