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溫陽,陰虛滋陰,如何做好「陰中求陽,陽中求陰」?

飲食健康說 發佈 2020-01-22T02:25:03+00:00

我們的機體,現代科學認為,大致是由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營養物質構成。如何更好地「陽中求陰、陰中求陽」,上述幾個方面,供同好一起參考交流。

我們的機體,現代科學認為,大致是由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營養物質構成。其中任何一種的偏多偏少,都有可能影響身體的健康。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身體,就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一個健康的身體,必然是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的狀態。只要是生病,必然會存在陰陽的偏盛偏衰。

因此,兩種觀點的對比,無論是中醫還是現代科學,都有一個交匯點:某個方面的盛衰多少。現代科學可能精確到某種元素、某個細胞,而中醫則以「陰陽」一以概之,但本質則沒有不同。

所以,就養生來說,現代科學講究各種物質的「補充」,缺什麼補什麼。例如,缺鐵了就補鐵,缺蛋白質就補蛋白質,其效果雖然立竿見影,但有時難免會有「膚淺」之嫌。

而中醫養生的調理陰陽,無論是陰虛還是陽虛,陰虛者滋陰,陽虛者溫陽,這似乎也和現代科學的「缺啥補啥」殊途同歸。但中醫養生則更注重於「調」。也就是說,更關注到引起陰陽盛衰的原因,也就是「治病必求於本」之體現。

陽虛:

什麼是陽虛?很好理解,陽虛就是陽氣的不足,大致就是所有「功能運動的、溫暖的、向上的」等多方面的不足。

而引起陽虛的原因,無非就是「陰寒」。當然,這裡所說的陰寒,既包括明顯的寒冷,也包括功能收縮性質的「陰」。

陽虛的調理,一般就是溫陽。簡單兩個字,卻包含很多種意義。比如,我們常說的理中湯之類,就是溫陽,而黃芪補氣健脾,也算是廣義的「溫陽」。

陰虛:

什麼是陰虛?無非就是陰津的匱乏。「陽熱陰寒」,根據陰陽平衡的概念,陰虛必然陽氣相對強盛,因此表現出一系列干、熱之像。其本質,卻還是陰不涵陽、陽氣自亢所致。

陰虛的調理,無非就是滋陰補水。相對於溫陽的廣義來說,滋陰所涵蓋的似乎更窄一些。無非就是津液與營血兩個主要方面。

雖然,我們常說的陰虛陽虛、滋陰溫陽,上面一段簡單的話就概括了。但實際操作起來,如果墨守這個成規,卻鮮有奏效者,這是為何呢?

關於這個問題,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新方八略》里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其實,關於滋陰與溫陽,並非張景岳所獨創,早在《黃帝內經》就有過相關的闡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陽損及陰,陰損及陽。」

其實,張景岳說了那麼多,無非就是對陰虛陽虛的調理、做出更合理的指導性原則:溫陽時從陰津著手,滋陰時兼顧陽氣。

說起來簡單,但對普通人來說,還是比較生澀的文字而已。我們可以藉助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我們把陽氣比作陽光——可以直接利用的陽氣,把柴禾當作「陽質」——尚未開發的陽氣;再把冷氣比作陰氣——可以直接降溫的陰氣,而把冰塊比作陰質——尚未開發的陰氣。

當我們想補充熱量的時候(陽虛),直接曬太陽就能溫養陽氣,但如果曬完之後,還是覺得冷,這就需要燒柴禾烤火。燒柴禾取暖,就相當於將尚未開發的陽氣轉發出來,也就是「陰中求陽」,而且,烤火的效果必然好過曬太陽。

當想要乘涼的時候,我們先用冰塊可以降溫,這就是直接的「滋陰」。但是,冰塊融化之後,陰津還是未能補充好,這時候,我們可以繼續吹冷氣。吹冷氣比冰塊更能持久,而降溫(滋陰)的效果更好一些。

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就是「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最形象的解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反覆讀幾遍,自然理解其中的意思。

如果理解了什麼是「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那麼,如何直接指導我們養生中的滋陰與溫陽呢?

溫陽——陰中求陽:

如果是陽虛之證,必然需要溫陽。溫陽之品,無非桂附乾薑之屬。但是,這些辛熱之品,或許吃的時候似乎覺得陽氣滿滿,但停下來,似乎又恢復原形。

這就是桂附乾薑這些直接的「陽氣」未能完全被「儲存」起來之故。所以,這時候的「陰中求陽」,就是在原有基礎上,配伍熟地黃精枸杞之類,讓陽氣轉換為「陽質」。或者說,就像充電寶一樣儲存電力。

滋陰——陽中求陰:

如果是陰虛之證,必然需要滋陰。滋陰之品,也就是生地麥冬芍藥天冬之屬。如果這些滋陰之品並未能充分滋補到陰津,這時候,就需要「陽中求陰」了。

陽中求陰,並非單純的滋陰配合溫陽。更多情況下,乃是指利用「清熱」的膏、知、梔子之類。這樣,生地麥冬之屬的「陰質」,也不會在烈日下很快融化——因為石膏知母這些清熱之品,等於是將「陽光」移走了。

總之,無論是陽虛還是陰虛,對於中醫養生來說,都是不好的陰陽偏衰,是需要溫陽或者滋陰以糾偏的。如何更好地「陽中求陰、陰中求陽」,上述幾個方面,供同好一起參考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