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了什麼?讓這個非洲小國浴火重生

霂霖清看世界 發佈 2020-01-22T03:36:29+00:00

▲部分國家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屠國也無人問津然而二十多年前,由於家在東非內陸不靠海,家裡又沒什麼像樣的自然資源,因此在國際社會這個班級里,盧安達蜷縮在非洲的一角毫不起眼。

歲末年初,各國都在撥拉著算盤賣力算經濟帳,而全球只有東非小國盧安達的增長率超過了10%。

不少人對盧安達排名第一心有不解,甚至之前都沒聽說過它。但就是這個面積還沒有北京和天津加起來大的彈丸小國,近些年創造了非洲的「經濟奇蹟」

▲ 部分國家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

屠國也無人問津

然而二十多年前,由於家在東非內陸不靠海,家裡又沒什麼像樣的自然資源,因此在國際社會這個班級里,盧安達蜷縮在非洲的一角毫不起眼。

以至於在1994年的短短三個月里,上百萬的平民被蓄意的殺死,都沒有引起班級內那幾位強勢大佬的注意。

二戰之前西方殖民者的刻意劃分,使得獨立後盧安達國內,圖西族和胡圖族兩者之間的矛盾對立日益尖銳。最終引發了20世紀末的種族屠殺。

而西方人之所以無動於衷,無非就是深處內陸的盧安達,戰略地位不甚重要、資源不夠豐富。凡事以利益為前導的西方人,最終放任血腥的清洗髮生在文明的現代社會。

▲ 1990年10月,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與胡圖族政府軍又爆髮長達3年的內戰,雙方雖於1993年8月簽署了和平協定,終因積怨太甚而未能得到正實施。而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乘坐的飛機被擊落,成為盧安達大屠殺的直接導火索。(圖片來源:環球網)

美國政府高官曾赤裸裸地表示:「我們並不在乎盧安達或蒲隆地發生了什麼,美國的利益不在那裡,不能把這些無聊的人道主義問題和諸如中東、北韓等重要問題混為一談。」

這個被西方拋棄的小國,所有人都以為今後它就徹底完了。

然而情況卻發生了180度的大逆轉。

小國奮鬥史

在《2019非洲國家營商環境排名》中,盧安達居第二位。盧安達的治安環境居非洲第一,首都基加利被認為是非洲最安全的首都之一,並在2008年成為非洲首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另外,政府對腐敗「零容忍」。與此同時,盧安達建立了很多經濟特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良好,便於外企投資落戶,而且勞動力成本也很低。

一個非洲的後進生,居然此前還制定了2020年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2020願景」發展規劃。最根本的是,大屠殺之後的這二十多年,當非洲的一些兄弟國家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時,盧安達的發展藍圖都按著規劃的願景在穩步實現。

▲ 盧安達首都基加利(圖片來源:海外網)

起點低,人均只有不到800美元,這個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也不到非洲平均水平的1/2。並且,還歷經了屠殺和內戰。

妥妥的後進生,為何能夠在滿目瘡痍的國土上逆襲成功,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西方人一直在自詡,他們給世界輸送了現代文明。但現今的盧安達人或許會說,得虧當初沒有讓西方染指過深。

和世界其他洲比起來,因為膚色的緣故,非洲大陸在近現代不但被殖民的非常徹底,上億的人口還被當成奴隸給販賣到了美洲。尤其那些臨海臨河的非洲地區,人口被大規模的擄掠,原有的社會架構和組織文明也被徹底打碎。

而當白人殖民者深入非洲腹地時,大規模的奴隸貿易也接近尾聲,盧安達由於深處內陸,客觀上國內的人力以及社會架構都沒有被破壞。在其後比利時和德國的殖民過程中,白人也沒有施行直接統治,仍舊由當地人自己治理。

▲ 盧安達經常可見的中國元素,華為手機店(圖片來源:海外網)

一個國家的文明記憶沒有被打斷,那麼維繫這個國家繼續成長的根系就還存在。相比之下,非洲沿海地區在殖民時代人口大規模喪失,使得這些地區的文明記憶出現斷檔。即使很多國家後來也具備了現代國家的外表,可空有一個外殼,內在還是被過去西方宗主國牢牢掌控,個個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以至到現在還是政治腐敗、國民經濟凋敝。

因此,在文明記憶的延續上,盧安達是相對幸運的。

但事物都有兩面性。文明記憶的延續,在20世紀碰上民族主義這個新生事物時,又會帶來新的不幸。

盧安達的內亂和屠殺,就是殖民時期,西方人強行分割兩個民族而種下的禍根。然而一個國家深陷混亂和內戰的泥淖時,雖有民眾流血,可在客觀上,整個社會的組織能力卻在一點點被鍛造。高效的組織運行在戰爭年代是用來殺人的,但和平降臨後,這種紀律性就能夠讓一個國家高效正常的運轉。

現實的情況也確實如此。經濟學家林毅夫曾經說起:他去其他非洲國家開會,往往約定9點開會,結果整個上午人都沒到齊;只有到了盧安達,說9點開會,結果8:45就上至總統,下到各部門秘書統統到齊。所以盧安達政府的辦事效率比其他非洲國家高很多,已經能做到上傳下達、令行禁止了。有了這樣的組織紀律意識,那麼搞經濟建設工業化就容易多了。

▲ 盧安達首都基加利(圖片來源:海外網)

再者,內亂造成的傷痛雖然會留下永久的疤痕,然而只要痛定思痛一心求發展,藉助於戰爭時期形成的組織能力,沒有什麼問題和困難是不能被解決的。

文明記憶凝聚共識,組織能力讓社會運轉高效有序,把這兩者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還需要穩定的政治架構。

自內戰結束後,盧安達取消了民族劃分,國內統稱為盧安達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矛盾得到了一定彌合。消弭民族矛盾的同時,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黨爭不斷的情況比起來,盧安達國內的政治是相對穩定的,政府制定的多種政策都能有效延續和推行。

從2008年開始,盧安達政府高壓反腐,對腐敗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賄賂一塊錢和一個億一樣。國內承建商講過一個實際案例:一個商人賄賂一個官員,金額換算下來甚至不到100人民幣,兩人都被判有期徒刑六年。

▲ 盧安達經常可見的中國元素,基建企業(圖片來源:海外網)

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民眾向心力高,後進的國家一旦想要發展,設若再有外部的國家幫扶一把,何愁不會一舉飛升。

後進生背後的輔導員

而真正幫扶他們的國家,就是中國

這一點,從盧安達的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可窺見一斑。自從1971年建交以來,中國在盧安達援建了國家和平體育場、外交部辦公樓、醫院、稻米加工廠、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水泥廠、公路和小學等。

以中國路橋工程集團為例,1974年開始參與盧安達的基礎設施建設。現今已經成為公司在盧安達辦事處的總經理,自1989年就到盧安達工作了。而中國人剛到盧安達的時候,對這裡的感覺是人們生活節奏非常慢,懶散而純樸。耕地開墾率很低,街上穿鞋的人也很少。整個社會似乎仍舊處於原始狀態。

▲ 盧安達經常可見的中國元素,國產T恤(圖片來源:海外網)

但懷著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氣勢,我們從零開始,一點點改變著這個國家的落後面貌。

即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內戰時期,工程人員也只是短暫撤離了幾個月,期間他們自己建設了防彈牆,一直在堅持。雖然戰爭讓這個國家變得滿目瘡痍,但最終的和平也還是來了。而大規模的援建還在持續,並且隨著我國自身經濟的飛速發展,幫扶的力度更大了。

據統計,僅中國路橋在過去40年間就承建了26個項目,累計修建公路1200多公里,占盧安達現有公路近70%。中國幫盧安達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全長160公里,至今路況良好,保持著「非洲樣板路」的美名。

當我們在盧安達以及非洲一磚一瓦搞建設時,西方人思考的卻不是如何幫助重建,而是在背後不遺餘力詆毀。

▲ 盧安達的孩子們大多都會說「你好」(圖片來源:海外網)

他們將我們描繪成非洲的掠奪者。

西方大肆炒作的主要議題是,我國在非洲的採掘業投資最多,中國人想挖空非洲。

但事實上,我國在非洲的投資總額中,與採掘業相關的投資,只占到總投資的三分之一。在非洲投資的另外三分之二來自基礎設施,建築,電力生產,製造業和金融業。

反倒是西方人,採掘業投資在非洲占比高達87%。誰在真正的竭澤而漁,這不是一目了然嘛。

至於西方人說中國讓非洲背上了沉重的負債,盧安達總統卡加梅有過一番公允的表態。債務,不是貸款的必然結果。結果只取決於我們非洲人自己,如果你覺得你借了這筆錢還不上,那為什麼要借?如果你借了,不去努力工作,不去努力建設,造成借的錢沒有達到預期的回報,那你應該怪誰呢?

▲ 盧安達總統卡加梅

任它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發展,才是對外界質疑最好的回應。

如今的盧安達已今非昔比,近五年來,它的年均GDP持續增長,清廉指數在非洲排名前四,是第一個用上4G網絡的非洲國家,還曾多次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列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改革步伐最快的國家。

在當地工作的很多中國人,也感受到了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顯著變化。城市面貌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人們穿著時尚起來,基本上每一個當地人包括底層服務人員都有兩個手機。

新時代對接新產業

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一些傳統產業模式逐漸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商在國內完全成熟,移植和拓展至非洲的步伐也在加快。

在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裡,跨境貿易專業的盧安達留學生就有22人。2018年9月,他們從盧安達來到杭州,開始為期四年的跨境電商專業學習,這些人都是盧安達高考滿分的學霸。

▲ 在中國求學的盧安達留學生(圖片來源:浙江新聞)

21歲的Theogene Tuyishimire希望開始電商創業,幫助家鄉的農民通過電商平台把收成賣個好價格。19歲的黛安娜Dianah Rutayisire Mahoro則表示,她希望到盧安達開網店售賣盧安達製造的服裝,實現創業的夢想。他們共同的夢想,是改變盧安達人對電商平台、數字支付的看法,創造更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而盧安達政府的發展理念也很清晰,在沒有資源、交通優勢的大環境下,推廣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希望將盧安達打造成為東非的信息產業中心。

作為盧安達第一個開網店的時尚品牌,90後的女創業者Kevine也曾經參加「阿里巴巴創業者支持計劃」,在杭州遊學兩周。

來中國學習,可以完全改變自己的未來。因為他們在這裡能夠看到未來,回到盧安達以後能實現這個未來。

中國的幫扶和成套可以借鑑的發展模式,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這個東非國家。

「這是一段與殖民歷史無關的敘事,中國在非洲的行動不斷強調著這一點。」中國問題專家、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分析師蒂埃里佩羅說。

我們都一樣

曾經,落後就要挨打的傷痛深深植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始終秉持發展經濟和民生為第一的要務。我國發展的這幾十年,開創了有別於西方掠奪世界和竭澤而漁的模式。

所以,我國的發展經驗對非洲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 2017年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肯亞蒙內鐵路正式通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來自東方的資本、技術和發展模式與經驗,正日益助力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並確保可持續發展。

最重要的是,曾經我們也窮過,並且現在也還在為擺脫貧困帽做著鬥爭。

對於貧窮和落後,我們和他們能感同身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