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不是病!今天,我要為它平反

骨科醫生劉明 發佈 2020-01-22T04:48:02+00:00

今天,我卻要為骨刺「平反」。1、骨刺不是病「骨刺」其實就是骨質增生,醫學中其真正的術語是「骨贅」。這個現象很正常,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人在40歲過後容易長骨刺。

常有病人會這樣問我:

「醫生,我腳跟長骨刺了,走路的時候很痛,吃什麼藥能除掉骨刺啊?」

「我膝關節上長了骨刺,鍛鍊身體會讓骨刺長得更快嗎?」

在很多人眼裡,只要是長「骨刺」就是身體很不好的表現,並且順理成章的認為,疼痛就是因為「骨刺」引起的,疼痛似乎變成了骨刺的主要代名詞。今天,我卻要為骨刺「平反」。

1、骨刺不是病

「骨刺」其實就是骨質增生,醫學中其真正的術語是「骨贅」。人老了,臉上就會長起皺紋;骨頭老了,就會長起一些骨刺。這個現象很正常,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人在40歲過後容易長骨刺。

因此,「骨刺」不是病!這是關節因長期運動而造成的軟骨磨損、破壞,這些損傷會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因而產生了骨刺。

2、骨刺是骨頭修復後的產物

這是一種人體天然的保護機制。人體是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因而具備一套很神奇的自我調節、自我保護、自我平衡機制——代償制。

什麼叫代償呢?就例如一個人的眼睛看不見了,那麼他的耳朵、鼻子等各個感官的敏感度就要比常人高。因為眼睛看不到,為了獲取更多的信息來彌補這個缺陷,其它感官的敏銳度就會上升來獲取更多信息進行補償。

骨刺就是這個代償制的成員,是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可以說,骨刺是骨骼的修理工。

人體的骨骼系統就是一台完整的機械,關節就好比機械軸承一樣,主要靠光滑的關節面相互接觸進行活動,而周圍的軟組織對關節的正常運動進行限制和穩定。


骨刺的生長,其實是在保護你的關節!人的年齡在增長,人的骨骼、關節、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軟骨等會發生退行性變化,骨頭、關節的穩定性就會下降。

這個時候,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重新找回穩定性,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受到的壓強,使骨骼和關節重新變得穩定。

所以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骨刺生長的地方,就是你負荷最大、使用頻率比較高的關節部位,比如頸椎、腰椎、膝蓋、腳跟等等。

3、骨刺不是「刺」

骨刺一般都不是尖的,所以它不會「扎」到你的肉里。很多病人看到「骨刺」一詞,顧名思義就會想到增生的骨頭會像刺一樣,並且扎到肌肉裡頭讓人疼痛難忍,但事實並非如此。

骨刺的形狀,其實不是一根刺那樣,大部分是塊狀的、鱗片狀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很少會是「扎」在肉里的。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骨質增生,但並不會有什麼症狀。因為大部分都是在緩慢而「悄無聲息」地生長、維持機體的平衡。

4、骨刺為啥會那麼疼

患者的痛苦「罪魁禍首」並不是骨刺!之所以出現疼痛、麻木、運動障礙等症狀,主要是增生的骨質比較大,並且累及了神經和血管以及骨質增生造成了局部組織無菌性炎症,例如腰椎間盤突出就是這種情況。

5、骨刺與骨質疏鬆密切聯繫

它們倆是形影不離的好夥伴。骨質增生多數就是骨質退變造成的、而骨質退變多伴有骨質疏鬆。

30歲以後,骨合成減少,如果補鈣不及時,機體會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從骨頭中取鈣、磷等用於骨質增生,因此隨著骨質增生現象的逐步加劇,骨質疏鬆會加劇,補充鈣、維生素D甚至促進骨合成的激素等都是必要的,所以說兩者是形影不離的好夥伴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左側為正常骨密度的骨骼,右側為骨質疏鬆骨骼)


患了骨刺,做好這三點

通常在臨床治療上,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醫生都不會建議進行特別處理或者保守治療。因為增生的骨質是關節自我保護的一種產物,可以使關節相對更加穩定。

第一,要適度運動。

因為關節的主要功能是運動,而慢跑、游泳等運動能夠促進關節液的循環,進行關節正常的生理代謝,預防關節的退變很有好處。

游泳運動對膝蓋受力較小的運動最適合

第二,加強關節周圍肌肉鍛鍊

這樣一方面有助於改善關節血液循環,進而增加關節營養供應,同時增加肌肉力量有助於維持關節穩定,關節穩定了,代償機制就不容易產生,骨質增生的機會就少了。

第三,避免受涼受潮

骨關節對於寒冷潮濕十分敏感,寒冷潮濕會刺激關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與男性相比,女性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更高,而且女性愛穿裙子或單薄的褲子,不利於保暖。

溫馨提示

某種程度上講,骨刺是「好」東西。骨質增生與疼痛之間有關係,但絕大多數疼痛與骨質增生是沒有關係的。

「骨質增生」不是「疼痛」的必然原因,「疼痛」也不是「骨質增生」必然的後果。不是所有的骨刺都會引起疼痛,更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治療,適當的理療與保健很有必要,趕緊轉發這篇文給你的朋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