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站樁功四大核心要點

時代風采 發佈 2020-01-22T04:59:35+00:00

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鉤,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

1.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 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鉤,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如此反覆練習,會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條大龍,它有了勁力,比武時方能有「神變」。

2.站樁勿求速效。李存義論站樁:若是誠意練習,總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順,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順,下月再站。因三體式是變化人之氣質之始,並非要求血氣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氣、拙力之病)。所以,站三體式者,有遲速不等,因人之氣質稟賦不同也。

3.站樁要「拿勁」。什麼是「拿勁」呢?尚雲祥就做了一個很適當的說法。李仲軒隨唐維祿學過更為複雜吃勁的樁功,往往一站就一兩個小時,雙手一抱就太過簡單,以至於不知該在身體哪個部位吃勁。

有一次李仲軒在尚雲祥面前站了一會後,沒料到尚雲祥說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話:「你抱過女人沒有?」這句令人大窘的話卻使李仲軒隱隱約約有所感悟,渾身一松,尚雲祥說:「對了。」李仲軒明白了,這個「抱」字,不是兩條胳膊使勁,而是抱進懷裡,整個身體都要迎上去。這是對站樁「拿勁」的比喻,拿住這個勁,一站就能滋養人。」4.站樁要有生機。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唐師(唐維祿)所傳的樁功,也有一個相似的要點,即站樁要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為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


站樁時頭部要求

練好站樁,有兩個身形部位是比較關鍵的,一個是頭部,一個是腰部。曾經有一位朋友練站樁,練了好幾年,身體變化不大,內在的體會也不多,他自己也納悶。一看站樁姿勢,頭歪了,歪著頭站了好幾年。我說你怎麼歪頭站樁呢?他回答說不可能,感覺一直是正的。後來他對著鏡子站樁,先閉眼後睜眼,才相信自己的頭部是明顯右傾的,而且低著頭。

練功家認為,頭為至高清虛之地,站莊時頭要中正,頂要虛懸。中正者,不前俯後仰,不左右傾斜;虛懸者,意注百會,「懸命於天」。頭部中正虛懸不僅是周身中正之關鍵,而且誘導氣機上升以養腦營神,使神主宰全身活動之機能增強。《黃帝內經·靈樞·海論篇》中說:「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暈,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如何做到頭中正?可以對著大鏡子練站樁。往大鏡子前一站,閉著眼睛擺姿勢,先按站樁要求把身形調整一遍。感覺頭部以及全身中正以後,再睜開眼睛看鏡子。如果發現頭部歪了,就調整頭部使之中正,然後記住頭部中正的感覺,再輕輕閉上眼睛放鬆站樁。過一段時間後,體察一下頭部,看看還有沒有剛才那種中正的感覺,得出結論後先別動它,而是睜開眼睛檢查感覺是否正確,然後進行第二輪調整。就這樣反覆驗證反覆調整,直至感覺與形態一致,主觀與客觀相符。

如何做到頂虛懸?關鍵是用意不用力。如果說頭中正主要是指形的話,那麼頂虛懸就是主要指意,是意注頭頂而上懸。直接注意頭頂然後上懸嗎?不是,直接注意頭頂容易使頭髮緊,是意注頭頂而沒有上懸。


做好頂虛懸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喉頭回收法:意念使下頦收向喉頭,喉頭向後到玉枕,再到百會,百會向上虛懸。

另一種是會陰上提法:喉頭回收,意念用鼻尖找下頦,下至會陰,從會陰上繞到玉枕,再至百會向上虛懸。

前一個方法是基礎,關鍵在喉頭回收。什麼是喉頭回收?一般收喉頭有兩個動作,一是下頦回收,二是咽喉後撐。咽一口唾沫,咽喉就有往後撐的過程,可以從中體會收喉頭的要領。

意識直接注意頭頂與喉頭回收法相比較,後者容易虛而前者容易實,後者的氣機明顯連及胸腹而前者不明顯。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因為喉頭是人體內氣的一個機括,上能影響頭部,下能牽動胸腹。想做好頂頭懸應該從喉頭回收入手。

一般來說,站樁時如果感覺身體不穩定,可能與頭部左右傾斜有關;如果感覺頭後玉枕發緊,可能與頭後仰有關;如果感覺胸部發緊發悶,可能與頭前傾有關。站樁時犯睏,可以通過頂頭懸來提神;想延長站樁時間,可以嘗試先頂頭懸,然後神往下貫注,使全身成為一個整體。另外,對於有高血壓的練習者,做好頭中正頂虛懸,有利於血壓恢復正常。


站樁的手型

站樁鍛鍊方法早在二千年前,即在《內經.素問》一書中有這樣記載:「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站樁是大成拳之基本功,王薌齋先生創大成拳,充分強調其重要性並予以發展完善,經過實踐總結豐富其內容,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所以王薌齋先生常說:「要知拳真諦,首由站樁起」。


大成拳以顯著的養生與技擊為世人所稱譽,尤其是大成拳樁功的操練,對養生作用格外好,站樁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發揮體內燃燒,且能加強各種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因而能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機能,保持健康,治療疾病。

所以現在站樁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對站樁的手型比較忽視,很多講述站樁的書籍和文章也大都一語帶過,現在教站樁的人也很多,但是很多人並不重視手型,就是有講手型的,但是說法都不太一樣,因而讓學者莫衷一是。筆者師承果春先生,學樁之初,先生就從站樁的手型,對我進行過詳細的講解和要求。


為什麼站樁的手型很重要?

古有「十指連心」的說法,手指是人體上肢的末端,氣血流注到此而返回,五個手指有6條經脈循行。心、肺、大腸、小腸、心包、三焦等經絡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這幾條經絡溝通表里、聯絡臟腑、運行氣血。人體經絡一旦被堵塞,氣血便會受阻,內臟也會失衡,長期累積會形成疾病。十二經脈的起點和終點都在身體末梢,其中有六條走到雙手,停在指頭。五根手指,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才完成了各種複雜的工作;五根手指,又各主不同的臟器,相互補充,才保障了全身氣血的順暢。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認為人體組織由血、肉、筋、骨所組成,與這些組織相對應的末端是指四梢。發為血梢,舌為肉梢,齒為骨梢,指為筋梢,因此四梢的鍛鍊直接關係到血、肉、筋等人體內部組織的健康與功能鍛鍊。梢者,末也。人體末梢強健,說明機體組織臟器功能健全,經筋脈絡暢通,營養狀況及血液循環良好。反之,則為健康不佳或不健康的表現。注重四梢的養生保健,更有益於健康長壽。


大成拳站樁之所以強調手型,蓋指為筋梢,有統領之義,五指作用必不相同,極散為合,方集各指所長,手指一弱,周身縱有千力之力也不得真正一用,手型飽滿,梢節自然有力。王選傑先生說過:手型不對,筋梢就不對,那全身不對的地方就太多了。


怎樣才是正確的站樁手型呢?

一般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五指自然分開,每個指縫之間似夾有一根香菸,虎口撐圓,而指尖微斂,站樁時要時刻關注虎口位置,看是否撐到位。掌心內吸,手心內涵,同時與五指遙相呼應。食指挑,中指頂,無名指按,此三指成品字形,中指微外挑相臨兩指微內彎,感受這指尖間形成的牽扯的綿韌的勁。

大拇指和小指形成上下對拉之勢(拇指和小指對拉也能形成掌心內吸),這樣擺好後用拇指和小指分別外張的感受一下,不要過份用力,動作也不要大,感受綿韌的分爭。不站樁的時候,也可以在那擺弄擺弄手型。

這個手型與我們平常打籃球時的手型多少有些類似,打過籃球的朋友都有體會,特別是控球的時候,拇指、食指和小指都是很關鍵的,就拿手指來說,太松和太緊都不能控好球。用意不用力。用意,指的是人的精神能量。用力,指的是人體肌肉能量。這兩種能量在運用中會相斥。然精神力量是無窮的,肌肉力量是有限的。所以,真正的功夫會追求無窮的精神能量而捨棄有限的肌肉能量。


一旦肌肉能量工作,則精神能量減少,這是成反比的事情。所以,想得到精神能量,必須放鬆,放鬆就是放棄肌肉做工。只有放棄肌肉能量,才能更好得到精神能量。

拳術,拳學,拳道。拳是分層次的。王薌齋先生說,技擊微末技。這是因為,練不練拳,都可以技擊,只是後果和結果不同。我們練拳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好的技擊結果和後果。這是拳的基本構成,也是不可逾越的。如果一味追求技擊,不如去練拳擊散打。只是現今社會發展,技擊的機會越來越少,從而造成很多人玩起了拳學,而忽視甚至放棄了作為技擊的拳術,這點以太極拳為最甚。拳,最高境界是由武入道。若只停留在技擊上,就等於步入畸途。可放棄技擊,也就相當於放棄了根基。所以,拳,技擊必須要有,學問必須要做,參道最好要行。如此,方可謂全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