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個「抄襲者」,靠抄襲成就秦國的強大,他抄襲了誰?

謀略傳 發佈 2020-01-23T05:02:56+00:00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原本被認為是荒蠻的邊野之國,卻在秦孝公之後,一躍晉升為超大強國。商鞅變法奠定秦統一根基《資治通鑑》里記載商鞅其人,「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原本被認為是荒蠻的邊野之國,卻在秦孝公之後,一躍晉升為超大強國。秦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商鞅的功勞。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脈,國家政事、經濟、軍事全面發展。從原來不入流、不入眼的國家,變成戰國時代一艘巨型的「戰鬥機」,並為後來秦國一統江山,奠定紮實的根基。

那麼,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卻沒聽說過商鞅的變法是抄襲的。早在商鞅到秦國變法之前,魏國的李悝早已經實行變法,並使魏國強大起來。而且,商鞅的「徙木立信」也是抄襲的,究竟,這又是抄襲誰的呢?

商鞅變法奠定秦統一根基

《資治通鑑》里記載商鞅其人,「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

《資治通鑑》中介紹,商鞅是衛國宗親的後裔,喜愛法家刑法的學問。當他在魏國時,曾經做過魏國國相公叔痤的下屬,在國相家中當中庶子,也就是幫國相管理一些家庭事務。公叔痤知道商鞅的才華,當他重病將去世時,喘著粗氣向魏王推薦了商鞅。誰知,魏王不予理睬。見此情形,公叔痤又建議魏王,如果不用商鞅,那就該上了他。魏王被他這番言語弄得很火大,心裡想著,這老頭將死之際犯糊塗了,一會兒叫我重用人,一會兒又叫我殺了這個人,更加不理會公叔痤。

後來,商鞅來到秦國,經秦孝公寵臣的引薦,他得到了孝公的重用。商鞅還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大力的改革變法,勵精圖治,使衰微的秦國,再次強大起來,回復到穆公時期的國力,並有過之而無不及。

商鞅變法讓秦國得到巨大的改變,《戰國策》中這樣記載這段歷史,「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商鞅變法法令雷厲風行,做事公平無私,懲罰不避權貴,連太子犯錯也同樣要受罰。一年後,秦國路上沒人拾撿遺失的東西,軍隊法律嚴密,軍力強大,諸侯國都畏懼秦國。

商鞅變法不僅是影響了秦國當時的國力,更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非常雄厚的根基。商鞅這麼牛逼,可是,他的智慧卻是偷來的,他抄襲了誰的變法,又抄襲了誰的「徙木立信」呢?

商鞅抄襲魏國李悝的變法嗎?

魏國從「三家分晉」之後,其實力並非三家中最強的,但是,經過「李悝變法」之後,魏國一下子躍升為中原的霸主。

那麼,商鞅有沒有抄襲李悝呢?李悝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據說,李悝是魏國人,曾經拜入孔子弟子子夏門下學習過,後來,他當上魏國國相,大力主持變法革新。他在農業上,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大大提升了量產,並改革稅制,實行豐年平價收購餘糧,荒年平價銷售,減少了災荒的影響,抑制商販對糧食的炒作。他又在政治上,推行法治,廢除權貴世襲的特權,獎勵有功於國的人,使魏國成為超級強國。當時,他還將各國法律彙編成一本《法經》,可惜後來失傳了。


相信,商鞅在魏國國相公叔痤家中當中庶子的時候,一定從公叔痤,或者許多魏國人口中了解到李悝為人處世的事跡。而且公叔痤家中有大量的藏書,《法經》也一定是藏書中必備的,商鞅如此聰明的人,一定不會輕易放過如此寶貴的《法經》,他一定反反覆復地琢磨國《法經》。

為此,後來,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很可能就是抄襲魏國的李悝變法,並且,他在秦國實施的法令,也可能是抄襲李悝的《法經》。當然,商鞅得到了秦孝公更加大力的支持,使秦國的變法更加徹底,也使秦國更加的富強。

商鞅抄襲戰神吳起「徙木立信」?

說起商鞅,大家都會想到「徙木立信」的故事。但是,誰能知道,「徙木立信」這招並非商鞅首創。這招的首創者,其實是戰神吳起,所以說,商鞅其實是個抄襲者。

吳起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戰勝,一生幾乎百戰百勝,不曾有過敗績。他學會儒家、法家和兵家,曾在魯國、魏國和楚國三個國家工作過。他還著有《吳子兵法》與孫武並稱為「孫吳」。

其實,吳起在魏國治理河西地區時,就用過「徙木立信」這招。他在河西駐地的北門,立了一個木櫞,並下令如果有人能夠把這根木頭搬到南門,就獎勵良田百畝。剛開開,遲遲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願意去搬這個木櫞。一直到了中午,有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去搬木頭,沒想到,還真得到賞賜,老百姓們對吳起有了信心。後來,他下令,看看誰能攻下河西秦魏交界處的秦國哨崗,命令一下,很快就有人把哨崗攻下來。

而商鞅的「徙木立信」,就幾乎是原原本本照抄了吳起的辦法,他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然而,不知是歷史的巧合,又或者是商鞅的不幸。商鞅與吳起同樣實施了改革,商鞅抄襲了吳起的「徙木立信」,沒想到,還抄襲了吳起悲慘的結局,吳起被舊貴族殘害,而商鞅卻被車裂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