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即便離開舒適圈,做喜歡的事也不覺得苦

玩轉榆林 發佈 2020-01-22T05:03:23+00:00

「人的意識大於一切,我現在更覺得生活大於工作,拍了不一樣的戲,感受也不同了,以前傾向於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拍,也經歷了『想被看見想被肯定』的階段,但後來我越來越認為沒有人可以決定你做什麼,我都是聽自己的聲音,現在只想去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就算是做錯了,我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在新片《緊急救援》中,彭于晏說根本不需要去表演,面對真實的環境,只需要身體本能的反應。

從小胖子到健身達人。

電影《破風》

電影《寒戰2》

這幾年,彭于晏每演一部電影都要掌握一項技能,還要經歷被「炸飛」、被打。

電影《翻滾吧!阿信》

電影《激戰》

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時間很快,我的一年很短暫,幾部戲就過去了。」即將40歲的彭于晏頂著一張「彭三歲」的臉笑著說,他還是那個陽光、正能量的男孩。在即將於春節檔上映的林超賢作品《緊急救援》中,彭于晏再一次挑戰身體的極限,出演一名海上救援隊隊員。

如果說以前的他是為了證明自己拚命,而現在完成蛻變的他,更能直面自己的選擇,他坦承這些改變是角色帶給他的。因為對角色「豁得出去」讓他獲得了外界對他的肯定,也因為「豁得出去」讓他對這些職業有了不同的看法,更多的渴望。

「人的意識大於一切,我現在更覺得生活大於工作,拍了不一樣的戲,感受也不同了,以前傾向於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拍,也經歷了『想被看見想被肯定』的階段,但後來我越來越認為沒有人可以決定你做什麼,我都是聽自己的聲音,現在只想去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就算是做錯了,我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那你覺得自己這些年有改變嗎?」

「當然有,拍戲越多我也了解自己越多,這是我在追求的。對拍戲我依舊是摯愛的,你能認識不一樣的人,學到不一樣的東西,雖說拍完也就拍完了,但我不覺得自己浪費過生命,因為這是我喜歡的事。」

拚命,是為了對得起觀眾

拍完《緊急救援》彭于晏只有一個想法「活著真好」。

那天,他頭朝下被掛在飛機上,下面就是太平洋。導演林超賢則坐在另一架直升機上掌鏡,兩架飛機交錯而飛,受高空氣流的阻力,要想順利拍到彭于晏是很難的。另一邊,強烈的氣流把彭于晏向海面上壓,而繩索又將他向上拉,他整個人開始360度地轉,他想吐,還想著如果鋼絲斷了第一件事情該做什麼。

林超賢說這個鏡頭已經超乎了他的想像:「當時大概有10層樓那麼高,現實中連救撈隊員都沒挑戰過這種高度,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情是很危險的。」而這場吊了近40分鐘的高難度戲份,最後在成片中只保留了20秒。拍完後,面對在場所有人的稱讚,彭于晏先是一陣自豪,隨後搖搖頭,問自己「天啊,我需要這麼拼嗎?」「其實拍之前很多難度我們是預計不到的,拍的時候才感受到真的很難,和我們合作的好萊塢團隊都覺得太瘋狂了。」

但每次面對幾乎不可能的、沒有嘗試過又很想演的角色,彭于晏就會大聲告訴旁邊的人「我可以,我不會輸,為什麼不可以?」這些字眼每次從他口中說出來都是鏗鏘有力的。

他深知林超賢對戲的要求是真實,甚至要求演員達到真正海上救援的水平。「我和彭于晏合作了很多次,我了解他的內心,他能扛下來的,所以難的戲我都會找他,舒服的(戲)往往就想不到他了(笑)。」林超賢說。

《緊急救援》籌備五年,除了高空弔掛這類鏡頭,彭于晏需要不帶氣瓶深潛、被800℃高溫火燒、在爆破場景里救援,每一場戲都充滿了危險,每一場戲他都堅持自己上:「我如果不做,還有誰願意去拍?當然你說找個替身、後期特效也不是不可以,我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做的原因是,那樣才是我演的。」

他沉思了片刻:「觀眾是看得出來的,能看到你演的狀態和臉,只有真實,他們的代入感才會強,要不一會兒替身一會兒演員,觀眾對這樣的表演實際上是無感的。」

表演,從工作變成快樂源泉

這幾年,彭于晏一直在轉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透露出他的野心:為了《激戰》,他在數月里進行了魔鬼式的綜合格鬥訓練,每天挨幾百拳是家常便飯;為了《湄公河行動》,他連炸點都不知道在哪兒就在炮火中穿行,經常被彈出幾米,「炸飛了就炸飛了。好處是疼痛和代價都是真的,就像《緊急救援》根本不用想該怎麼演,要做怎樣的動作,拍戲就應該用身體去感受。」

他把自己這些年的角色形容為「追夢」,他稱角色身上的正能量某種程度上也是他很需要的東西:「可能我身體里沒有他們的一些精神,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需要這些精神。人們總是喜歡去解釋一些事情,用文字去表達,但歸根結底你需要用心去感受,你親自去演、去體驗,活在他們的世界裡,儘管是虛擬的,但它告訴你有這些人的存在,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2019年整整一年,彭于晏沒有新作上映。回頭看,他才發現以前的自己從沒停過,「這一行競爭太激烈了,沒有人是獨一無二的。我也經歷過沒戲可拍的日子,也有很多外界不可控的因素催促著你去趕,曾經演戲對我來說是工作,但現在慢了下來,我反而覺得它是我的快樂源泉,當你快樂的時候就不覺得辛苦了。」

他調侃自己擅長自我催眠,除了會告訴自己「我可以」,也要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他自嘲對別人的看法,反應總是比較慢,但生活和工作不是為了「受歡迎」。「比如拍愛情片,有很多人能做得很好,我去也沒什麼特別。我的生活要自己決定,不會因為要更受歡迎去做什麼事,網絡上的虛擬世界在我這裡不存在。」

作為娛樂圈的「黃金剩男」,彭于晏的愛情也一直受到外界關注,「我有五年以上沒談過戀愛了,每次和我媽出去旅遊,她都被拍到背影,就吐槽我能不能不帶她,但我確實無人可帶啊(笑),我也有想過拍完戲找個時機,但哪有那麼好的時機就邂逅了呢?」

【人生獨白】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帥哥

長相和身材,是提到彭于晏後就會想到的關鍵詞。知乎上至今都有關於「彭于晏帥嗎」的問題探討,眾網友給出的答案是:「娛樂圈不缺帥哥,唯獨彭于晏是男生女生公認的帥哥」。

坦白說,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我是帥哥類的。但那都是外界的看法,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帥哥,以前就是個小胖子。我也不是一出道大家就認識我,都是通過作品而熟悉的,這才比較實際。我認為,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拍一些自己喜歡的戲,觀眾才會覺得你不一樣。而且要相信一點:當一件事是你真心喜歡也在認真做的,自然有人能看到,不需要你特地去宣布希麼。

跳出模式化人生會更有趣

很多講述彭于晏成長的文章,都愛用「逆襲的小胖子」,小時候的他身高158cm、體重70kg。出道近八年,他一直不溫不火,低迷期接下《翻滾吧!阿信》,為了飾演體操運動員進行長達8個月的特訓,從單槓、吊環、鞍馬到跳馬;拍《激戰》,和拳擊手連打數日,學會了巴西柔術和泰拳;拍《破風》每天騎行六七個小時,考下場地專業賽車手證……

比照我的拍戲方式,是很苦的,但如果沒有拍這些(戲),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要什麼?這不存在對自己好不好,而是一個我在追求、了解自己的過程。現在社會發展太快,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卻一直拚命工作、熬夜,模式化的按照社會標準去生活。其實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只是很少有人會去想,到後來就故意看不見了,只知道努力工作,承擔社會責任。這可能是對的,但當你跳出別人設定的框框來尋求自我的內心時,你的拚命和堅持會變得更有樂趣。口述:彭于晏

沒學到東西才是虛度光陰

在電影工業如此發達的現今,用近一年的時間只投入一部作品的拍攝,似乎是個很難的選擇。片酬、曝光率、流量的誘惑,成為不少演員瘋狂趕戲的理由。「如果誘惑多就要多拍,我覺得那也太容易被誘惑了吧」。林超賢說,彭于晏屬於那種心無旁騖的演員,不會認真做他是不會來的。

我很少在乎流量的事情,熱搜也很少上,有時上個熱搜也挺奇怪的。

因為現在環境是這樣,大家都想紅,也都在為了紅拚命,但我會想這是真的喜歡嗎?還是因為你覺得大家都在這樣,所以也必須這樣。很多人說你可以輕鬆一點拿更多的錢,但我的價值不在於輕不輕鬆、錢多不多,也不是說我就是為了藝術追求,人都需要賺錢要生活,但重點是你賺錢之餘能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能不能學到經驗,再帶給你愛的人更好的生活。曾經我也試過去做很多事情,但我發現並不適合我,如果我花時間沒有學到東西,才是虛度光陰。

【新鮮問答】

新京報:之前拍的戲一直都很危險,家人朋友會不會勸你別拍了?

彭于晏:我媽基本上已經放棄了(笑),我以前拍的戲她都不敢看,像《翻滾吧!阿信》她看了幾分鐘幕後花絮就直接哭了,因為她覺得太苦了。這次也是很艱難,我經紀人就覺得太恐怖了,我在800℃高溫的火里被燒,衣服都燒焦了還在裡面,她也哭得不行,更不敢讓媽媽來探班了。

新京報:其實像這種高難度的鏡頭或許能用替身和特效代替,為什麼一定要親自上?

彭于晏:當時的劇情是我需要去救一個人,遇上了超級大火,我開始有做預判,但沒想到裡面真的非常非常熱,儘管這個可以用特效,但如果不真燒的話你是演不出來那種人要扛下去的緊張感,其實這個過程挺過癮的。我和林導一直都認為真實是拍戲的生命,他看到這些真實的場面就非常高興,不管是在水裡還是岸上就一直「炸」我,但回想起來確實挺危險的。

新京報:作為林超賢合作最多次的男演員,想知道拍林導的戲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痊癒?有沒有「後遺症」?

彭于晏:反正我知道很多演員到現在都還沒痊癒(笑),你要有百分之百的勇氣,基本的體能配備要每天能跟上他跑12公里,才有機會拍到他的戲,總之大家斟酌吧,生命寶貴(笑)。至於「後遺症」,剛拍完這部戲後,我對救援的新聞會非常關注,以前不會特別去看,人是這樣的,如果沒有關係的事情你就接收不到這個信息。現在我坐飛機有點顛簸也會想是不是要緊急救援,像神經病一樣。

新京報:經過這次拍攝是不是覺得自己膽子大了很多?會不會要更愛自己一點?

彭于晏:有時候我在想,經過這事我真的更了解,也更愛自己了,因為你真的不了解生命的重要,對救援的判斷、我們進行了很多專業知識的學習,就發現人真的很脆弱,但同時也非常有韌性。這次體驗告訴我兩件事:首先要有勇氣,敢去做一些事情;第二,要想清楚恐懼來臨時該怎麼面對,人生都會遇到未知的恐懼,你會害怕離開現有的舒適空間,所以即便是離開,也要繼續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記者 周慧曉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