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合併哪些症狀,就要懷疑新型肺炎?如何確診

科學網 發佈 2020-01-22T05:08:43+00:00

出院患者要按時隨訪目前有部分患者已經治療好轉出院,尤其是輕症患者,在出院之前,要常規進行核酸檢測,連續2天核酸檢測陰性,且臨床症狀明顯緩解,或影像學表現明顯好轉,可以考慮出院,定期隨訪。

2019年12月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及全國其他地區陸續出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究竟有什麼症狀,如何檢測,如何確認,如何治療,怎樣做好個人防護,出院後需要注意什麼?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專家組根據包括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專家組成員,同濟醫院呼吸科主任趙建平、感染科主任寧琴、急診科ICU主任李樹生以及兒科主任羅小平對指南內容進行了介紹。



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

從臨床表現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卡它症狀少見。一半患者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等臨床症狀,多在1周後恢復。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影像學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除影像學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發熱患者合併哪些症狀要懷疑被感染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肺炎,人群對這種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具有人群易感性,如果接觸病毒數量大,或機體免疫功能較差的患者,極易出現感染。



根據前期診治經驗,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患者發熱的同時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可判斷為疑似病例。

在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實時螢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就可確診。

對於所有疑似病例,需要就地醫學隔離,對於輕症患者,可在門診隔離觀察或居家隔離觀察。所有回家觀察的患者都應該要求其一旦出現任何疾病的惡化表現應立即回到指定醫院集中治療。重症病例者、危重症病例者,需住院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鑑別的疾病

由於此種肺炎患者往往有發熱,雙肺瀰漫性、浸潤性病變,首先需要與其他類型肺炎進行鑑別,例如細菌性肺炎,或支原體、衣原體肺炎等非病毒性肺炎,但細菌性肺炎患者往往血象較高,且以單肺為主,咳嗽時可有膿痰;其次,與其他病毒性肺炎相鑑別。

很多病毒都會引起肺炎,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肺炎,但這些病毒感染引起肺炎機率相對較低,數量相對較少,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出現肺炎幾率較高,傳染性較其他病毒性肺炎強;另外,還需要與間質性肺疾病尤其是急性間質性肺炎相鑑別,主要從流行病學、影像學表現等來進行鑑別。

抗病毒藥、抗菌藥物以及激素應用需要注意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

避免盲目或不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尤其是聯合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老人、孕產婦病情進展相對更快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


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後可能出現嚴重炎症反應,導致ARDS或膿毒症表現,不能掉以輕心。

與SARS流行病學特徵類似,兒童及嬰幼兒發病較少。目前確診的一例兒童患者症狀較輕,但有明確接觸史和典型肺部CT改變,病毒轉陰較快,預後較好。另有多例兒童疑似患者。

出院患者要按時隨訪

目前有部分患者已經治療好轉出院,尤其是輕症患者,在出院之前,要常規進行核酸檢測,連續2天核酸檢測陰性,且臨床症狀明顯緩解,或影像學表現明顯好轉,可以考慮出院,定期隨訪。在隨訪中要注意防範再次出現感染,並居家隔離一段時間,以保證病情完全康復。(童萱 陳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