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是什麼速度?你看楊貴妃的荔枝和岳飛12道金牌就知道了

文太師 發佈 2020-01-22T05:21:37+00:00

隋唐時期,郵驛事業迅速發展,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一千六百多個驛站,從事郵驛的人員共20000多人,其中驛兵約17000人,驛道之上每隔二十里社一驛站,郵驛方式還包括水驛、水陸兼并等多種形式。

我是華太師同僚文太師,歡迎各位關注。

通過古裝影視作品和小說評書等文藝作品對古代生活的演繹,相信大家對"八百里加急"這個詞並不陌生,但是這個"八百里加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上看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要趕完八百里的路程,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八百里加急"就是古時候的"一日達快遞"。事實上,"八百里加急"是指緊急情況下最快速度的信息傳遞。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日行八百里雖然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是在交通極其不便的古代已經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速度了。著名詩人岑參曾在詩中描寫過八百里加急郵驛的情景,驛馬經過一個驛站又一個驛站,如同流星一般在道路上奔馳,天剛剛亮時從咸陽出發的驛卒,傍晚就能到達八百里外的隴山頭。岑參在詩句里把驛騎比做流星,可見當時的人們對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的驚嘆。

提到"八百里加急"就不得不提支持日行八百里這樣的速度的基礎設施——"驛站"。事實上,有沒有千里馬還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日行八百里並不是一匹馬跑出的工作里程,而是由很多匹快馬以接力長跑的方式分階段跑完的,每到一個驛站換人換馬,連續傳遞下去而驛站的作用就是準備好精力充沛的快馬幫助驛卒快速準確無誤的完成接力。當然驛站不僅僅是幫助驛卒完成接力,它還有許多別的功能:

傳遞文書,軍事文書作為首級、上級下級之間傳遞的和軍事無關材料,都列為次級或者是緩級;招待來往的官吏和軍隊;管理驛長、驛卒、驛舍、驛馬,驛長做好所有花費的統計和支出預算。一個小驛站,在當時卻是整個國家信息網絡的節點,承上啟下,在中國古代的信息傳遞中發揮著不小的作用。

中國的郵驛歷史長達三千多年。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就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並且形成了一套郵驛制度。

隋唐時期,郵驛事業迅速發展,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一千六百多個驛站,從事郵驛的人員共20000多人,其中驛兵約17000人,驛道之上每隔二十里社一驛站,郵驛方式還包括水驛、水陸兼并等多種形式。

當初唐玄宗為滿足楊貴妃要吃荔枝,開闢驛道置騎傳送,八百里加急從2000里外的四川涪陵往長安送荔枝,荔枝不易保存三日味變,三日之內疾馳兩千多里,可見當時八百里加急速度之快,但也可想而知傳遞途中累死無數驛卒和驛馬。

宋代的時候,驛卒由兵卒擔任,規模大不如唐朝,出現了"急遞鋪"。急遞即為當時的"八百里加急",他們在驛馬脖子上繫上銅鈴,郵驛途中,白天搖晃鈴夜間舉著火把,警示行人讓路,撞死人不負責。每到一處驛站就換一匹驛馬,隔幾個驛站就換個兵卒,風雨無阻,晝夜兼程。驛傳分為三個等級,急遞最快,用來傳遞軍事文書,日行四百里,還有朱漆金字牌日行五百里。

當時岳武穆在前線抗金占據優勢之時被宋高宗一日之內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金牌便是上文所說的急遞鋪傳遞的朱漆金字牌,意為十萬火急。 岳飛在前線一日之內便接到的十二道金牌,可想郵驛速度之快,無奈之功毀於一旦。

在古時候一般只有遇到萬分緊急的軍情和事關社稷的大事的時候才會用八百里加急來傳遞信件,這個時候跑死驛馬累癱驛卒都是很常見的事情,要是驛卒體制稍差一些的話,勞累而亡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對八百里加急的驛卒和驛馬的都是精挑細選。郵驛擔負著信息傳遞的重任,關乎社稷,為我國各朝各代所重視。對於郵驛嚴明法令,唐朝更甚,對郵驛各項事宜做出細緻規定,郵驛人員如稍有差錯就會被追究相關責任,受到嚴厲處罰。


有人可能疑問:如果執行八百里加急的任務的時候,遇到強盜搶劫該怎麼辦?歷史上八百里加急遭強盜搶劫的事情卻極少發生。

原因有三:

一、八百里加急的驛卒腰系黃旗,口中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黃色是皇室使用的高貴顏色,劫匪見狀應該知道是朝廷傳遞的物品,劫匪就算再有膽子也不敢公然與朝廷作對。

二、古代法令規定,要是有人敢耽誤、搶劫緊急軍事文件罪加三等,要是造成嚴重後果直接連同家人判處絞刑。

三、八百里加急多為緊急的軍事文書,對於劫匪無利可圖,劫匪沒有必要鋌而走險惹火燒身。

歡迎各位看官閱讀,祝您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笑口常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