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來有一次最好的機會,卻被一個小秘書給徹底毀掉了

史料書館 發佈 2020-01-22T05:22:36+00:00

都說歷史大勢,浩浩湯湯,誰都無法改變,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細節,無意中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讓人扼腕長嘆:如果沒有那一步,歷史或許真的可以改寫。

都說歷史大勢,浩浩湯湯,誰都無法改變,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細節,無意中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讓人扼腕長嘆:如果沒有那一步,歷史或許真的可以改寫。

比如明朝末年,就發生了一次很小的事故,從而導致了明朝徹底崩潰,再也無法挽回。

那是在崇禎13年左右,大明朝內憂外患越來越嚴重,對外,松錦一戰,清軍消滅明朝十幾萬部隊,精銳損失殆盡;對內,李自成步步緊逼,一座又一座城池被攻陷,形勢極其危急。

從這個形勢來看,明朝的氣數將盡,滅亡是早晚的事。但就在這個時候,大清卻給了明朝一個喘息的機會:提出議和。

當時,大清雖然在軍事實力已明顯占據優勢,但他們還沒有占據中原的意思,他們只是希望能與明朝劃定邊界,然後互通經濟,明朝每年支援一定數量的金銀財寶,他們再回贈點皮毛,因此,提出議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按理說,面對內憂外患,明朝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響應,先安定一邊再說。況且,大清提出的條件也不是獅子大開口,明朝完全可以滿足。

崇禎得到議和的消息後,也是打心眼裡高興,可是,他認為自己是一朝天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堅決不能提議和的事。這時,兵部尚書陳新甲揣摩到了崇禎的心思,主動向崇禎提出,自己願意出面議和。

崇禎一聽,太高興了,由陳新甲出面來辦這事,即使將來不成,自己也不用擔責任,於是當即批准了,並對其交待:此事務必保密,切不可外傳!

陳新甲心領神會,領旨下去了。

這一次議和,雙方都很重視,陳新甲派職方郎中馬紹愉出關議和。出關後,馬紹愉受到了大清的高規格接待,走的時候,大清還搞了儀式隆重歡送,由此可以看出,大清對這次議和是有著相當誠意的。

馬紹愉立即將議和的情況寫成了密奏,傳到了北京。這天早上,陳新甲匆匆看完馬紹愉的密奏,心裡也很高興,如果真的能成功議和,那麼對明朝絕對是大功一件!

但就在這個時候,馬上就要朝會了,陳新甲便將密奏放在桌子上,上朝去了。

歷史就在這一刻,改寫了。

陳新甲有個小秘書,平時就經常幫他處理一些工作,陳新甲走後,小秘書照例去處理工作,發現桌子上有一份陳新甲看完的文書,也沒多想,以為和以前一樣,要立即印成塘報發下去。

明朝有邸報、塘報兩種,邸報都是記錄皇帝旨意和大臣奏陳等信息的,而塘報則是記錄地方各省軍政大事的,要通過驛郵部門發到駐京大臣及地方各省。

這一發不要緊,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堂堂大明王朝竟然要和關外的清朝議和,這是何等的恥辱!一個又一個奏摺從四面八方送到京城,一致反對議和,要求嚴懲主和官員。

崇禎得知議和消息泄露後,勃然大怒,自己一再告誡陳新甲要絕對保密,可他竟然堂而皇之地印發了塘報!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禎嚴厲斥責陳新甲,將一切罪名都安在了他的身上。

陳新甲也知道這事兒太大,如果自己扛下來,死罪難逃,於是就上書申辯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你崇禎的旨意辦的,並在文中多次引用崇禎的指示。

不料,這一下,更惹惱了死要面子的崇禎,把陳新甲任兵部尚書以來所有的失敗都歸到了他一個人身上,最後一個字:殺!

陳新甲被殺後,議和的事自然無人再提,而明朝也失去了挽救自己的一個絕好的歷史機遇。

試想:如果那個小秘書再懶一點,或者再請示一下,議和就可能促成了,大明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了。但歷史就是歷史,不容推倒重來,這或許就是明朝的命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