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要續家譜?

藝聲不坑 發佈 2020-01-22T05:27:33+00:00

從我們出生到懂事時,大人就會反覆告訴我們——「記住,你姓xxx,你是xxx人......」。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


來源:古玩收藏 微信號:guwanshoucang2013


到底「我是誰」?

你有沒有疑惑過這個千古以來的哲學難題?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這也是清朝順治皇帝久久解不開的的心中大惑。

誰讀懂了生命的來龍去脈,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書。

從我們出生到懂事時,大人就會反覆告訴我們——「記住,你姓xxx,你是xxx人......」。

是的,當你姓了某個姓氏時,其實就已經知道了你的家族血緣關係了,通過這個姓氏還可以追溯根源。

那麼,想要了解「我是誰」,何不先了解自己的先祖、那些逝去的親人?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

其實,這就是家譜。

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在中國,家譜約有3000年歷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

古語云:

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古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

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家無家譜,就如國無國史

如今,一本本家譜已成陳跡,很難再與家族的後人重逢。

現在還講究這些的人不多了,於是起名字不按字輩,各地親戚回鄉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只在一些鄉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修譜人也大多是老人。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繫著社會秩序。

縱觀歷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

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

因此自唐代以來,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

家譜包含有哪些內容

姓氏源流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

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家譜》中有詳細記載。

從一姓到一國一家,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

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係,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

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家訓

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

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

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

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傳

家傳一般分為:

列傳、內傳和外傳等。

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

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

藝文著述

「譜乃一家之史」,其中當然少不了家人的藝文著述。

家譜中的藝文著述,在體例上一般稱作:藝文志、辭源集、文徵集等。

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為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札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

家譜圖像

家譜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片資料為輔,但一張好的圖片也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

將圖片、照片納入家譜的意義在於,為家族傳承提高了一個最直接的環境背景,使家譜不在局限在文字記錄、整體概念,變得鮮明而生動起來。

只要是能讓人對家譜有更進一步認識的古地圖或老照片,均應該被收入家譜里,包括:

1、老照片;

2、祖先圖片(遺像、人物畫、肖像畫);

3、風水圖(祠堂圖、墓圖);

4、故居/村莊圖。

家譜到底有什麼用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

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

「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尋根留本,承前啟後

古人曰:

「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裡來?有了譜書你就能夠追根溯源。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

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

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

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敦親睦族,凝聚血親

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

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覆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

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

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

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

治家齊國,教化子孫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

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跡,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

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

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

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

願中國每個家庭、每個家族,都能擁有一本自己的家譜,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續,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