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迪弗洛:「扶智」對扶貧至關重要

參考消息 發佈 2020-01-22T05:43:33+00:00

法國《世界報》網站近日發表該網站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弗洛的專訪。迪弗洛認為,扶貧的背後應該建立更全面的教育布局,「扶智」對扶貧至關重要。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導法國《世界報》網站近日發表該網站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弗洛的專訪。迪弗洛認為,扶貧的背後應該建立更全面的教育布局,「扶智」對扶貧至關重要。文章編譯如下:

埃絲特·迪弗洛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2019年10月14日與他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她也因此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輕(46歲)得主,也是該獎項第二位獲獎女性及第四位法國獲獎者。評委會授予其獎項是因為她對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問題的貢獻。

教育幫扶應當對症下藥

《世界報》記者問:您的工作如何革新了發展經濟的方式?

埃絲特·迪弗洛答:我研究全球最貧困人口的經濟生活。我們在「貧困行動實驗室」框架內的做法主要是不再提那些定義模糊的大問題,如「在發展中國家要推行何種經濟增長模式」或「有哪些『好的』發展政策」等。我們處理的問題要具體得多,並儘可能帶來更具體、更有用的答案。與消除貧困目前採取的做法相比,這算得上是一種方法上的變革。

例如,我們研究的首要問題之一是教育,因為我們知道那些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國家經濟增速較快。然而,經濟學家不應只滿足於對某國政府說要加強國民教育。應當回答更具體的問題:如何能讓孩子們走進學校?如何能讓他們學到東西?什麼樣的機構、通過什麼手段來促成這一點呢?再具體一些:是否應當減少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呢?要有更多的書籍、課桌和作業本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的實驗和人們通常所想的並不一樣。

我們挑選了一些有代表意義的學校作為樣本,並將它們分為兩個組。我們至少在兩個有用的信息方面有所收穫:1.縮小班級規模是否能提高學習成績?2.學習困難來自班級規模以外的其他因素嗎?

問:既然如此,你們有關班級規模的實驗性做法和輔助手段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答:(班級規模)對學生的平均成績沒有任何影響……在教科書的分發上也一樣。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好學生能更好地利用課堂。我們注意到問題主要來自教學方法。在那些曾被殖民過的國家,由於沿襲了只為培養少數人以方便統治的精英教育制度,教學計劃仍然帶有很明顯的精英培養痕跡。精英教育體系的排外性很強,導致很多孩子沒法完成學業。

在一天或一年內安排部分時間,在校內或課外,制訂針對困難學生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改善上述局面,這就是因材施教。在印度,這些幫扶計劃首先是與非政府組織普拉塔姆基金會合作推出,目前已經推廣到很多邦,覆蓋近500萬名學生。我們計劃是將這種做法引入非洲,已經在加納開始首次嘗試推廣。

窮人受助越多越易脫貧

問:有些固有想法仍在掣肘消除貧困的政策,您認為最糟糕的是什麼?

答:最普遍的糟糕成見是幫助一些人會使他們變懶,會鼓勵他們從體制中撈取好處。我們的經歷卻表明完全相反,真正的情況是:給人們提供的幫助越多,他們就越有能力靠自己重新開始,也越有可能擺脫困擾他們已久的貧窮泥潭。

非政府組織孟加拉國農村發展委員會(BRAC)在孟加拉國推行的計劃就是很好的明證。該計劃主要是發放給最貧困者畜禽或一小筆做小買賣的啟動資金,同時跟蹤這些貧困者一年半的時間。此類計劃也在另外六個國家推行並且跟蹤評估,最終得出相同的結論。很大一部分計劃受益者都逐步擺脫貧困,有平均30%的人變富了、更健康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由於可以養活家人,他們也在社會上獲得了有尊嚴的地位。如今,有40多個國家將這種模式制度化,資金主要來自一些私人捐獻者組成的機構。

問:對於援助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優先選項?

答:我認為,援助的發放應當促使政府進行社會創新,以求在長期發展上真正找到自己獨特的路徑。把資金零散投入到不斷提出的很多項目上,起不了什麼大作用。如果背後沒有更全面的教育布局,建30所學校這樣的做法根本毫無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