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交子」與「關子」,即古人的「紙幣」和「匯票」

蔡駟讀歷史 發佈 2020-01-22T05:49:00+00:00

實際上,我國最早的錢是「貝」,後來才是金屬貨幣,到了唐代的「飛錢」以後,宋代繼續發展,便出現了「交子」和「關子」,即紙幣和匯票,這在世界上是最早最先進的。

說到古代的錢,第一印象是「孔方兄」——銅錢,內方外圓的金屬貨幣。實際上,我國最早的錢是「貝」,後來才是金屬貨幣,到了唐代的「飛錢」以後,宋代繼續發展,便出現了「交子」和「關子」,即紙幣和匯票,這在世界上是最早最先進的。

「貝」,我國最早的貨幣。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里提到夏朝曾使用「龜貝」作貨幣。另一西漢人桓寬則記道:「教與俗改,幣與世易。夏後以玄貝⋯⋯後世或金錢刀布。」晉朝人郭璞則說得更為形象:「先民有作,龜貝為貨;貴以文彩,賈以大小。」他認為「先民」使用的貝幣,是根據貝的「文彩」來決定幣值的。

古人以貝為幣,是怎麼計量單位的呢?甲骨文、金文文獻中講到貝,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講若干貝,另一種則講貝若干「朋」。在西周前期文物的青銅器「遽伯哀彝」上的銘文記述遽伯哀「用貝十朋又三(四)朋」。在《詩紛·菁菁者我》中就有「既見君子,賜我百朋」的詩句。這在漢代就有兩種說法:一說一朋是二枚貝,一說一朋是五枚貝。清代國學大家王國維根據對古代文物和古文獻的研究,認為每朋為十枚貝。這一觀點比較接近實際。

金屬貨幣是何時出現的呢?《竹書紀年》載:「殷商成湯二十一年大旱,鑄金幣。」史記·平準書》記述:「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尚書・禹貢》:「推金三品」,漢代人孔安國註:「金、銀、銅也。」班固講「古者」「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他們對金銀銅及各自材質都有了嚴格的區分。

宋朝的「交子」,即紙幣,是在唐代的「飛錢」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紙幣。唐代飛錢產生於唐憲宗時,當時地方官府、諸軍要向京師輸送一部分錢財;有些富人在京師有現錢來源,其部分家人住在外地缺少現錢使用;恰好一些商人在外地賺了錢,又苦於難以運到京師。這樣,就產生了同時使這兩種需求都得到滿足的辦法:商人把現錢交給地方官府,或者駐軍、富人在當地的家屬等,取得憑證,拿憑證到京師領取問樣數量的現錢,雙方都避免了長途運輸銅錢的麻煩。這個辦法就是飛錢,又叫便換。交子就是由飛錢演變而成的。

北宋初年,交子發行於成都,隨即發展成為兩宋川蜀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最初的交子是一種初具貨幣流通職能的活期存款單,由商人私營的「交子鋪」發行。交子的面值,按收入現錢貫數,臨時書填。交子兌現時,每貫扣下30文,作為利錢。交子戶獲利甚豐,「收買蓄積,廣置邸店、屋室、園田、寶貨」。交子發行無定時定額,不免多發空券,通脹貶值。真宗大中祥符末年,因無法兌現及詐偽問題,「爭訟數起」,「以至聚眾爭鬧」,於是轉運使薛田請官置交子務,收歸官營。天聖元年(1023年)設置「益州交子務」,從此,交子成為宋朝川陝四路的法定貨幣。

「關子」,宋朝的票據和貨幣,「關」有支付之義。北宋有「金帶關子」。這種關子作為提取金帶的憑證,到北宋末年已成為可買賣轉讓的票據。南宋初年,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宋廷印行一種「見錢關子」。作為支付手段,這種關子比「金帶關子」更進一步,近似現代的匯票。景定五年(1264年),又發行一種見錢關子,也稱「銅錢關子」、「金錢見錢關子」、「銀關」。這種關子與紹興年間的見錢關子不同,而與會子無異,實際是一種新幣。(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