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合併尿路感染,令患者「措手不及」,治療方法就在於此

張昱大夫腎病專欄 發佈 2020-01-22T06:14:12+00:00

腎衰患者極易並發感染,儘管其治療原則與一般尿路感染相似,但是,慢性腎衰並發的尿路感染,治療起來困難也還是很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①慢性腎衰時腎臟已萎縮,血流量很差,藥物不易達到有效濃度,要在血和尿中獲得有效抗菌濃度而不至於引起蓄積中毒比較困難;②抗菌藥在腎內的有效濃度要很緩慢地才

腎衰患者極易並發感染,儘管其治療原則與一般尿路感染相似,但是,慢性腎衰並發的尿路感染,治療起來困難也還是很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①慢性腎衰時腎臟已萎縮,血流量很差,藥物不易達到有效濃度,要在血和尿中獲得有效抗菌濃度而不至於引起蓄積中毒比較困難;

②抗菌藥在腎內的有效濃度要很緩慢地才能達到,故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

③感染通常是在醫院所得,病原菌多為耐藥菌株;

④雙側腎功能損害不相等,抗菌藥在兩側腎的濃度有所不同,在腎功能差的一側抗菌藥的濃度低,不能發揮作用。

由於腎臟是許多抗生素排泄的主要途徑,慢性腎衰時藥物排泄延遲,易引起蓄積,增加腎毒性,因此,慢性腎衰合併尿路感染時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應根據藥物敏感性,抗生素的主要代謝過程、排泄途徑、對腎臟的毒性,結合病人的肌酐清除率,以及病人是否透析治療作綜合分析,以決定抗生素的種類、給藥途徑、給藥方法和劑量。

治療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大部分是腎排泄型,因此,應用抗菌素的關鍵問題是劑量的調整。一般首次負荷量同一般劑量,以保證血中的有效藥物濃度。此後,使用維持量,以使血藥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濃度(MIC),血藥濃度監測雖比較理想,但尚未普及,臨床上有兩種方法計算維持量:

①減量法:即用藥間期不變,而第2次以後每次給藥酌減。可用公式計算:該藥每次的正常劑量×1/Scr(mg/dl)或該藥每次的正常劑量×Ccr/100。

②延長用藥間期法,即每次用藥量不減,但用藥間期延長。可用公式計算:正常人的用藥間期×Scr(mg/dl)=患者用藥間期。在這兩種方法中,以減量法較好,而延長用藥間期法對維持血中藥物濃度較難估計,對嚴重感染的病人會影響療效。正在透析的病人,如使用可經透析而被清除的藥物,透析後有必要追加一個劑量。

另外,由於慢性腎衰病人的排泄功能欠佳,故不宜使用抗菌藥作長程抑菌療法,否則會發生蓄積中毒。對於無症狀性菌尿的病人,可選用適當的藥物治療1~2療程,如果細菌尿不能消除,則應密切觀察,一旦出現腎盂腎炎的症狀,立即給予治療。


有腎臟疾病問題的朋友,可以在私信里留言,我會為大家解答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