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藥話百合

醫文雜談 發佈 2020-01-22T06:26:14+00:00

近日閱讀新像學堂論中藥之文章,覺言辭優美,文義暢達,心嚮往之,今收鮮百合數顆,偶有所感,作小文一篇兼論醫聖仲景之百合病。

近日閱讀新像學堂論中藥之文章,覺言辭優美,文義暢達,心嚮往之,今收鮮百合數顆,偶有所感,作小文一篇兼論醫聖仲景之百合病。



百合分藥用和食用兩大類,其形大同而小異,菜百合其味甘甜馥郁,生嚼之其口感如甘薯但又富含芳香而多汁;藥百合其味甘而微苦,此其口感之大略。


百合原產於中國,性喜涼爽,較耐寒冷,喜生長在清爽的沙質土壤里,鱗莖色白而肉厚,其花一莖一株,色白而凈,或含霞而低垂,如芳蘭而似玉簪。


「夜深香滿屋,疑是酒醒時」,其花淡雅如是,其鱗莖由許多鱗片環抱而成,鮮百合煮開之後,綻開如潔白的睡蓮又似盛開之白菊,故而又有「百年好合」之意。


古人云:合歡蠲憤,萱草忘憂。百合功效亦如是,仲聖言「百脈一宗」,意為人體和百合一樣,雖環抱而生,但一脈相連,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人之百合病,其損為何如?其病欲食而不能,欲臥而不臥,欲行而躊躇,口味開則大啖,倏忽卻惡聞食臭,如寒而無寒,如熱而不熱,諸藥不得治,得藥則吐利,身形似無病,狀若有神靈,其脈微而數,病名為百合,百脈歸一宗,皆可致其病,如百合之環抱,病因終為一。


何為其病因?為陰分虛而神無依附也。蓋人之形與神,同出而異名,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天地生草木,草木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極,草木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收。人之嗜欲不同,故五味各有所通。天賜人五氣,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可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於口,各分藏於五臟,亦可使氣血以流,腠理以密。氣和而生,津液相成,則神乃自生,此為《內經》之神之來由。神生則可統人之一身上下內外,但亦須津液陰柔之涵養充蓄。


而人生天地之間,六合之內,神之內守,形與神俱,談何容易?草木有情,難逃凋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惑其心,繁瑣傷其形,情郁於中,不能發之於外,郁為孤憤,難賦離騷,此六一居士之慨嘆也,七情郁阻,病邪侵擾,則精血為之暗耗,陰津為之煎熬,如水不能涵木,如淵不能蓄魚,則神憚盪而動搖,飄忽無依,如萍之蹤,如烏之影;其神飄蕩,則其行跡多疑似來去有無之間,輾轉躊躇,心猿意馬:將登太岳,則憂大雪封山;欲渡黃河,唯恐河深水急;舉杯持箸,則又默不欲食;拔劍四顧,卻不知路在何處。此為百合病諸多形跡之本因。


其調之奈何?百合劑也。百合,其味甘性苦,質平而潤,如謙謙雅士,溫潤如玉,色白質潔,其味甘美,肉厚多津,正可濡潤以布散,然久旱之地,驟得暴雨,則水流散而不滲蓄,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過猶不及,竣補之下,恐淋漓而不收,不若細水而長流。而百合之質柔而性緩,則如春降甘霖,潤物無聲,緩而行之,其效日用而不知,其功路遙知馬力,加以調神攝志,則百合之病,庶幾可愈。


觀仲聖百合諸方,皆以百合為主藥,或以水漬百合,經盡一宿,當白沫出,去其宿水,換以山泉,取泉水與百合之甘甜清冽之氣,或配伍以知母、赭石、雞子黃、地黃等,此觀其脈證,隨證治之之義。更可堪奇者,尚有百合洗方,水浸百合一宿,後以水洗身,如天降甘露,雲施雨布,如久旱逢甘露,則燥渴得除,此等治法,非用思精微者不可為也。


陳念祖云:《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三病合論,蓋其多為奇恆之病也。病雖奇,而治則簡而朴,此或平淡之中見神奇者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