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到底有什麼習俗,商鞅非要讓老百姓分家?說出來你別不信

格子道歷史 發佈 2020-01-23T08:18:10+00:00

商君變法,嚴禁父子同室公元前356年,商鞅入秦輔佐秦孝公實行變法,亦是此番變法是使秦國成為了六國中最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之一。

據《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築冀闕,營如魯衛矣。

從這一句話中可見,在商鞅心中,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他此番變法最為重要的政績之一。

商君變法,嚴禁父子同室

公元前356年,商鞅入秦輔佐秦孝公實行變法,亦是此番變法是使秦國成為了六國中最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之一。

商鞅在各個方面皆有所變革。政治上,他改革秦國戶籍、啟用軍功爵位制度、變革土地制度、統一度量衡以及開化民風民俗以及制定了嚴酷的法律。

在經濟上,他主張重農抑商和獎勵耕戰;在軍事上則是主張兼并戰爭,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

《商君列傳》中對商鞅兩次變法中對於分家的措施都有詳細記載:

第一次始於公元前356年,立法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商君強制推行了個體小家庭的制度。

第二次則始於遷都咸陽之後,他對此前制度進行了補充及規範:「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勢要強力革除戎狄的舊俗。

從這兩次立法規定,皆可見商君對於分家態度之強硬,那麼他為何要強制分家?這還要從秦國的建國史說起。

強制分家是為何

秦國的公族本是殷商的貴族,然在商周之交時,秦國公族站錯了隊,因而在西周之時成為了養馬的奴隸了,居所也被強行遷到了與戎狄相交的西部。

身為秦先祖的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了一個附庸國。 治都於於秦邑,號秦嬴,這便是秦國的開始。

公元前的821年,因秦莊公擊敗了西戎,被周天子封為了西陲大夫,並再次賜以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西戎刺殺周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天子有功,從而得到了周平王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又派兵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而被封為諸侯,賜封了岐山以西之地。 從此,秦國便正式成為了周朝的諸侯國。

岐山以西地區雖成為了秦國的封地,但當時這一帶實際上還是為犬戎所掌控。秦襄公決意驅逐戎人,因此秦國與西戎的百年戰爭開始了。

兩國的戰爭是最後是以秦國的勝利告終的,在此過程中,秦國人不斷將一些戎人部落逼到別的地方。但對於那些歸順的戎人,還是要接受的。

至於當時這些戎人與秦人的人口比例如何,已然無從知曉,但能夠肯定的是,時秦人的風俗習慣被當地風俗感染,形成了新的習俗。

受戎狄影響的明顯習俗之一就是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父子無別,但是一個家庭有很多人,父子兄弟皆同室而居,這意味著秦國的文明開化程度低。

這便是商君勢要變革的重要原因。

究其根本,意在富國強兵

但其實商鞅實行這種別籍異財制度,最根本的意圖還是在於富國強兵。

商鞅是為秦孝公的求賢令而來,在他三次面見秦孝公之時,分別列出了「帝道」、「王道」以及「霸道」三種方案,然而秦孝公明顯只對「霸道」感興趣,他想要儘快實現秦國的強盛,因而才有了後來的商鞅變法。

兩個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在短時間之內富國強兵,因此變法的所有內容其實都是為了富國強兵而展開的。

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都是「同居共財」的大家庭,大家長便是這個大家庭的父親,而兒子們即便是娶妻生子了也不能獨立,沒有自己獨立的土地和財產。

因而這樣建立起來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族觀念極為深重。但這樣子,當時的服役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個家庭只需要一人服役,賦稅亦是如此。

因此將大家庭變為一個個的小家庭,戶數能夠增加,服役人口自然也就增加,這對於富國強兵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因此商鞅才會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最主要便是為秦國增加賦稅和服役的人口。

小結

儘管商君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的根本意圖是為了增加服役人口和稅收,是服務於富國強兵的目的,但此做法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秦國百姓開化,提高了秦之文明。

參考資料:《史記.商君列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