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 | 微信「視頻號」內測,一場新的內容淘汰賽開始了

36氪 發佈 2020-01-22T09:03:55+00:00

微信官方對視頻號的定義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台,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從入口位置可見微信對短內容的重視程度,此前有猜測稱短內容可能會在原有的訂閱號中出現,圖文和視頻並存,而微信直接在發現頁朋友圈下方新增了一個短內容入口。

短內容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1月21日,微信視頻號開始內測。微信官方對視頻號的定義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台,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視頻號的入口位於發現頁-朋友圈下方。從入口位置可見微信對短內容的重視程度,此前有猜測稱短內容可能會在原有的訂閱號中出現,圖文和視頻並存,而微信直接在發現頁朋友圈下方新增了一個短內容入口。

「微信正在內測的新能力是一個全新的短內容創作平台。」微信方面表示,我們歡迎,有創作、表達意願的機構和個人加入視頻號,用1分鐘以內的視頻,或者9張圖以內的圖片,隨時隨地發揮創造,和更多人分享生活和世界。

視頻號對機構和個人開放,視頻最多發1分鐘,可以帶上文字和公眾號。用戶可以關注感興趣的視頻號主,點讚、評論互動,也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和微信好友,分享在這裡看到的內容。目前看來,每人每天發布的圖片和視頻內容無數量限制。

呈現形式上,區別於抖音全屏播放和快手雙列信息流,微信視頻號是單列信息流,單列信息流按照時間順序呈現關注視頻號的內容,0關注狀態會呈現未關注的視頻號內容。

視頻號仍在內測階段,並非全量開放,僅對部分城市的用戶開放瀏覽入口。內測條件不僅要郵件提供身份信息,還需要提供影響力證明,根據創作能力來確認是否獲得內測資格。

視頻號彌補了張小龍提到的因公眾號的「兩個失誤」而造成的短內容缺失。從這個角度來看,視頻號是微信內容生態,尤其是短內容的進一步完善。

但作為一個新內容形態的引入,不論是在入口位置還是內容形態上,都會對原有生態再造成一定衝擊。尤其當短內容平台尚未成熟時,視頻內容必然會搶奪一部分圖文內容的注意力,讓打開率本就不容樂觀的公眾號生態雪上加霜。而長期來看,當短內容體系逐漸成型,微信視頻號有可能幫騰訊奪回被頭條系搶奪的用戶時長。

在視頻號的設計中,並不是完全的短視頻內容,而是可以帶上文字和公眾號,且公眾號粉絲和視頻號粉絲並未打通,為公眾號內容增加一個分發渠道。但反過來看,不具備或不擅長短視頻製作的創作者,則不能輕鬆享受這一渠道紅利——一定程度上可以倒推出短視頻能力將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基礎能力。

抖音、快手、B站已經培養了一批成熟的內容創作者,且微信視頻號在一開始就是對機構和個人開放的,這讓普通人、或者剛剛開始學習短視頻視作的文字類創作者,很難在視頻號里脫穎而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和頭部創作者充分競爭的環境。

這就涉及到微信尚未對外公布的算法推薦機制。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中提到了對於流量分發的理念,重視長尾流量,在流量分配上體現更多的公平。「頭部大號集中了最多的瀏覽量,但長尾小號也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但在「普通人友好」這一點上,快手做的更加極致。一方面,快手大部分流量向普通人而不是頭部大號傾斜;另一方面,直到2019年中快手才開始逐步對MCN機構開放。快手流量向普通人傾斜為其建立了社交關係鏈的基礎,但不同之處在於,微信已經站在了關係鏈的既有優勢之上。

視頻號一出,大概又有5億人要教張小龍做產品了。「微信還能用完即走嗎」是對於一個即時通訊工具最直接的疑慮。至於短內容能力的不斷釋放,我們已經看到了視頻號及其入口位置,接下來的看點是未來是否會加入直播形態,是否通過算法推薦,推薦是否向普通人傾斜,以及和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的協同效應是否會放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