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佩圖拉·克拉克(一)

知樂古典音樂 發佈 2020-01-22T09:36:20+00:00

這張唱片得到大多數電台DJ推崇,歌手是佩圖拉·克拉克,作曲、指揮為托尼·海奇我試圖將自己的駕駛速度與兩個轉播設備的間隔保持協調一致,這樣便能最大可能聽到整張唱片,了解它。


橫跨安大略——那個被我稱作故鄉的地方——皇后17號公路綿延1100英里,穿越加拿大地盾區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它的軌跡由東向西,越過蘇比略湖東北角,在地圖上呈現史前機械怪物的形狀。好萊塢擅長將這種類型的怪物包裝成萬眾矚目的明星,例如50年代令人毛骨悚然的深夜秀——《來自外太空的野蠻怪獸》(Blood Beast from Outer Space)或者《從天而降》(Beak from the Beyond)。怪獸的身形同時也為飛機XB15型號的外觀設計提供了靈感,印證著科技對於藝術的借鑑。

怪獸尾部的羽毛挑逗著蒙特婁的輪廓線,嘴正輕啄著馬尼托巴湖區肥沃的大草原,於是17號公路成了橫跨安大略湖的通道——盡頭便是農耕文明的最北端。公路兩旁灑落著漁村、採礦營地以及木材採集交易鎮——每隔五十英里便出現的「點綴」賦予了該線路的「人類屬性」。其中諸如密西匹克坦(Michipicoten)和巴茶灣納(Barchawana)之類的名字都在宣揚對加拿大印第安人持續性的種族隔離;羅斯柏(Rossport)和捷克菲什湖區(Jackfish)等地的名稱則標誌了早期白人殖民者的版圖擴張著實在玩真的——並非兒戲;而馬拉松以及被稱為「北岸寶石」的特勒斯灣(Terrace Bay)則常年與戰後美元資本湧入作鬥爭。(特勒斯可以視作安大略省的巴西利亞,與金佰利公司的高潔絲品牌化運作極為相似。)

上面提到的這些城鎮均被安置在北美中部最誘人的風景區,它嚴格地遵循著北部城鎮發展規劃——始於1894年的組合構想。在我看來,這為人類社會生存形態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恰如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後期的幻想小說中某個寓言。

馬拉松——一個約有兩千六百個靈魂居住的木材鎮,人們緊貼著蘇比略湖沿岸的灣區而居。由於某公司工程師對氣象上盛行風的輕微誤判,這個地方處於被擱置狀態。在最初的二十年間,馬拉松是一個散發著紙漿惡臭的地方,城鎮經濟體十分單一,甚至拒絕發展旅遊業來補充財政收入。房地產的價值高低與工廠的距離遠近直接掛鈎。起初在木板浮橋上,公司為未婚、流動工人搭建工棚;隨之發展出街區、酒店、電影院、小教堂以及雜貨店;再接下來便是各種各樣的組合規劃;而以小高層為代表的錯層式房屋則標誌著更高級別的發展。最終,經歷一段平緩的上坡後,聚集地艱難轉型——一棟充滿父權意味的磚式豪宅被奉為住宅典範。只是,倘若它能坐落在韋斯特切斯特郡、紐約私人專屬區就再好不過了。北美社會追求的上進風氣從未被如此鮮明地展現出來,恐怕這也是最具說服力的城鎮發展案例了。當地一位傑出理論專家拍著胸脯向我保證,「城鎮的發展令人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有攻擊的對象」。此人的政治派別後來發展為美特涅親王右派。

幾百碼開外的總統街,一條被鋪平的小路延伸至海灣盡頭,那裡煙霧遁逃於無形,只是在路的入口,一道被政府下令封閉的門橫亘在那,禁止通行。門上掛著警示牌,這種牌子類似於當年泛美航空公司用來裝飾登機通道兩側的矩形招牌,常會看到諸如「本公司無事故工作日已經累積一百六十五天」等等。從那兒再往上看,在遠離工業惡臭的地方,可以看到蒸蒸日上的木材貿易城鎮兩大不可缺少的特色——沿著無特定軌道路徑,河岸密布灌木原樹;道路兩邊的天線確保加拿大廣播公司低功率轉播系統正常運行。

這些轉播設備路徑輻射半徑在三至四英里,卻供給所在附近區域單個小社區使用。當人們沿著十七號公路行駛時,大概每隔一個小時便會經過一個轉播基站,它似乎構證明著我們依然與「外面的世界」相連(我們這些北方人喜歡用「外面的世界「」這樣的字樣)。那些前沿社區播放著加拿大廣播公司的節目,當地的節目填充著CBC(即加拿大廣播公司)所謂的文化高度(在諸如巴茶灣納的地方,布列茲可是個大人物)。到處是充滿想像力傳統的商業電台,更多偏愛公式化的整點新聞,從《公告牌》(Billboard)雜事截取長達五十五分鐘流行訊息等等。這種快樂的矛盾心理令我的17號公路之旅顯得格外有深意。當時,快速在榜單上攀升並在準點新聞中成為熱門聚焦的正是一張名為《我是誰》的唱片。這張唱片得到大多數電台DJ推崇,歌手是佩圖拉·克拉克(Petula Clark),作曲、指揮為托尼·海奇(Tony Hatch)

我試圖將自己的駕駛速度與兩個轉播設備的間隔保持協調一致,這樣便能最大可能聽到整張唱片,了解它。歷經七百英里的旅程,我在馬拉松的一家酒店入住,並計劃就佩圖拉做一番思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