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送我「機器人」,我送他什麼呢?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01-23T09:46:11+00:00

過一段時間後,再給她更新一批曲目。婆婆也愛好文藝,喜歡看《朗讀者》《詩詞大會》等欄目,平常也愛哼唱老歌。

文|柴洪舸

兒子微信給他爸,說獲得一台掃地機器人的獎勵,等春節放假回家時帶給媽媽。

好事兒啊。不知道機器人對日常家務勞動,是不是能帶來便利,或者能帶來多大便利,只第一時間想到送給媽媽,這份孝心,足以讓我感動。兒子知道,媽媽是整理家務的主要角色。

不知道這機器人是抽獎所獲、答題所得,還是工作嘉獎。至少不會人人都有吧。假如抽獎所得,近千人的公司,是個小機率,算意外小驚喜。偶爾被幸運了一下,樂一樂就好,不足為意。假如是答題所得,適時用到肚裡存貨,雖也有機率使然,畢竟不完全是幸運了,總還有自己的一點努力,也算可喜。如是工作嘉獎,那是辛勤付出的褒獎,值得鼓勵。

(作者兒子)

自兒子參加工作後。日常各自忙自己的事,十天半個月交流一次。有時視頻,有時文字。交流的話題從吃住行怎麼樣,天冷了加衣服,生活是不是愉快,有沒有經常參加身體鍛鍊,工作忙不忙,有沒有加班,跟同事相處好不好,到具體的工作內容,再到工作有沒有盡心盡力,工作環境和整體氛圍怎麼樣,是不是有利於讓人得到鍛鍊和成長等等,不一而足。也常提醒他,工作時要專業專注,休息時要專心專注,吃飯時少看手機,用心品嘗食物的滋味,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走路時不看手機,下大雨少出門,注意安全,避免發生危險,瑣瑣碎碎。有時還跟他開玩笑說,你自己在外面工作生活,也難有時間跟我們談談人生、理想、煩惱、快樂什麼的,回家那幾天也是隨時想到啥說啥,說著說著要麼跑了題,要麼有說教的傾向,不知道你是不是會煩。願意你敞開跟我們說,爭論也沒關係,不高興也說出來,別為了迎合我們而壓抑自己,也別因為壓抑自己,讓我們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篇文章,說是要試著跟爸媽愛好相同。父母試著去接觸孩子的愛好,而不是動輒否定。不因一味否定,而關閉了走進孩子心靈的那扇門。同樣地,孩子也能關注父母的愛好,不要覺得媽媽跳廣場舞,爸爸喝老茶頭,就是跟不上時代了。不要嫌棄父母的腳步慢,多一些耐心,教他們怎麼使用新的智能設備。當孩子們說自己像父母,愛喝茶、愛聽戲、愛唱老歌,變得心境平和了,或者當孩子們說父母像自己,喜歡看電影、喜歡品美食、喜歡去旅行,變得時尚活潑了;當母親的朋友圈裡,有了孩子喜歡的公眾號文章,當孩子經常提醒父母注意飲食起居,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心情舒暢時,這些隱藏在背後的關愛,因愛好讓心靈相通了,讓兩代人的愛意也越來越濃了。

(作者一家與父母合影)

好像是這麼回事。記得母親在世時,喜歡聽老歌。我用mp3、老年人播放機,下載了她喜歡的《小白楊》《媽媽的吻》等幾十首歌,還有呂劇《借年》《姊妹易嫁》、相聲段子等,然後教給她如何前進、後退找歌,怎樣暫停,怎樣充電,充到什麼程度算滿電。過一段時間後,再給她更新一批曲目。婆婆也愛好文藝,喜歡看《朗讀者》《詩詞大會》等欄目,平常也愛哼唱老歌。只是她拒絕我給她買播放機,只用我倒下來不用的舊手機。給婆婆下載了幾十首她愛聽的諸如《洪湖水浪打浪》《駝鈴》等經典歌曲。她說《洪湖赤衛隊》里所有的歌她都會唱,我相信。這些歌我也喜歡聽、喜歡唱。老人對新事物接受慢,前面教,後面忘。又擔心戳著這、弄著那,把手機弄壞了,總是小心翼翼。有時打電話問我,忘了開機是哪個鍵,有時又說手指不小心誤觸螢幕,不知道歌跑哪了。我再一一告訴她。

兒子其實有意無意間也這樣想著、做著。

冬至那天,兒子問我們吃餃子了沒有,問我們去奶奶家沒有。告訴他,我們去了。因時間來不及,買了速凍的餃子,嘗了嘗,也還吃得。我跟他說,奶奶生活簡樸、簡單,從不苛求我們。她年紀大了,還照顧身體不靈便的爺爺,卻不讓我們為她做點什麼。即使我們做了什麼,她也總是一再拒絕。我跟你爸說春節一定自己包餃子。我提前弄好餡、和好面,菜餚做成成品或半成品帶回家,不讓奶奶忙活了。兒子說,好啊,等我回去調餡,我們一起包。

兒子有感恩之心,我一直知道的。去年國慶放假回家,看到我愛運動,又總是腳不舒服,就給我按摩腳。第二天下單買了運動放鬆按摩儀,又把那些小工具在我身上示範,告訴我怎麼用。這樣他不在家,遇到關節、肌肉不適,都可以有工具幫忙。

想起他回來,去奶奶家。知道爺爺手腳不靈便,看到爺爺鬍子長了,就拿電動剃鬚刀給爺爺刮鬍子。一起外出時總是攙扶爺爺上車下車。送老人們回家時,車停樓下,有時我跟他爸在車上等著,他就扶著爺爺,陪著奶奶,安全送進家門,安頓下才走。

(作者兒子與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照片)

想起,兒子研究生畢業那年,假期後準備返校時。專門去姥姥和奶奶家辭行。他偷偷把300元錢放在姥姥家的博古架上。出門上車後,才給姥姥打電話告知一聲。讓姥姥自己買點營養品或者喜歡的東西。大概是姥姥說她自己有錢,他又沒掙錢,還給她留什麼錢。他直說,有壓歲錢,他的一點心意。去奶奶家,他也如法炮製,給爺爺奶奶留下600元錢。

記得有一年也是他放假。元旦前一天,母親胃部不適,晚上9點多打電話給我,我去看後,覺得必須去醫院治療。兒子在外面聽說後,從同學聚會的地方打出租過去。看到母親軟軟地倚著我,他去找了推床,扶母親躺下,脫下自己的大衣,疊好墊在母親頭部。打點滴時,他坐在椅子上,一手握著母親的手,另一隻手攥著輸液管,想用體溫來暖一下涼涼的液體。打完針,返家時,已是凌晨1點。天上正有雪花簌簌飄落,一片潔白靜謐里,只有我們的車沙沙而行。那新年的第一場雪,像是要扑打掉我們祖孫三人身上所有的塵埃,讓我們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母親在世時,每每說起這些事,總是眼泛淚光,直說外孫子沒白疼。

想起,兒子從小被奶奶帶大。兒子身量高,奶奶個子小。四五歲時,奶奶領他出去玩,累了就讓奶奶背著,兩條大長腿都夠到奶奶的小腿了。鄰居玩笑說,都快趕上你奶奶高了,還讓背著。奶奶總疼愛地說,俺孫子個高,可還小呢。上中學時,兒子每天去姥姥家解決午飯。姥姥姥爺總是換著樣給他做吃的,吃完飯,再打發他午睡,到點按時叫他上課。從未因自己的疏忽,讓兒子遲到過。

想起,兒子上幼兒園時,會用彩筆畫一幅小畫送給我做三八節禮物。上小學了,有零花錢了,又會在我生日時,買一串項鍊送給我。那些小畫哪怕只有幾根簡單的線條、幾個紅紅綠綠的色塊,那項鍊哪怕只是小小的塑料珠串,都是兒子呈獻給媽媽飽蘸了濃烈深情的一顆小小的赤子之心。

假期回來,他也常約著同學去看望老師。在他整個大學教育期間,遠隔重洋,我沒有參與和融匯到他的大學生活當中。參加工作後,又遠在外地。出外求學的孤獨和學業的壓力,如今工作和人際關係等等現實問題也肯定都有。對於我們的擔心和關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啥事,我現在都挺好。在單位也好,平時也好,發展也好,都挺正常。有時有些磕絆也正常,總之是朝著向上的方向發展。我知道兒子總是報喜不報憂,就像我曾經對父母那樣。他所說的一切都好,怕也只是隱藏或者解決問題以後的表象吧。

記得去年11月份,他去法國參會,說那一周里有收穫也有挑戰。挑戰過去的自己,感恩現在的生活,收穫美好的明天。總想問問他的收穫是什麼,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那些挑戰得到了怎樣的解決。

兒子說自2018年參加工作,國內外充足的參會、交流機會和豐富的團隊活動,讓他在很多城市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因為公司和期刊的蓬勃發展,給優秀的同事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從助理編輯,一步步成為獨當一面的責任編輯,組長。如今又被單位安排到一個工作和管理都相對薄弱的部門任職,要帶領100多人的團隊一起工作。這既是單位對他能力和業績的認可,也是他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我們交流時跟他說,團隊的進步可不是一個人進步,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只有做不好的領導者,沒有帶不好的團隊。作為負責人,辦事要有公心,處事要公道正派,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虛心向前輩請教,多向大家問計,才能開闊思路,拓展工作。對同事多一點關心,少一點苛責。要擔得了責任,受得了委屈。人家不是說了嗎,度量是委屈撐大的。得撲得下身子,捨得了力氣等等。我與他也常用文友張宜霞大姐《娘的三句話》中的「人的力氣就像井裡的水,出了還有。」來共勉。

他爸昨晚說,恍惚間有個記者採訪時,質疑我的管理能力。我跟她說,管理就是人財物、產供銷,就是制定目標,制定計劃,然後分解、落實、修正、考核、評價。她又問我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我一下嚇醒了,成功礙我啥事,只是聽說成功要格外堅持和努力。哈哈,原來卻是一夢。

(作者兒子)

好像一夜之間,只是看到兒子的進步和成長,似乎也印證了他諸多的感恩和對工作的執著。曾經跟他說,成長就是要更多的經歷,增長見識,所謂見多識廣。有人說,成長就是漸漸溫柔、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盛大。我說,你所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有你的見識在裡面,那些過往都會像卡片一樣儲存在你記憶中。如今把這點點滴滴的事穿起來,依然如漣漪般溫柔地蕩漾在心海。

赫爾曼•黑塞在《悉達多》中有這樣的話,石子兒會找到沉向水底的最快捷的路線。悉達多有了目標時也是如此,他只為自己的目標所牽引,他不允許任何人亂自己目標的東西進入他的靈魂。這就是習悉達多從沙門那裡學到的,這就是愚人們所謂的魔法,他們認為那是由妖魔所驅使。然而沒有任何事物受妖魔的驅使,世上並不存在妖魔。只要能夠思考,等待和齋戒,任何人都可以施魔法,任何人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2020,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機會。新的一年,願你依然意氣風發,不負韶華。

作者簡介:柴洪舸,女,河北省固安縣人,現任淄博市張店區金融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淄博市網絡作協會員、淄博市作家協會會員。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