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農機合作社」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

農機合作社 發佈 2020-01-23T09:50:37+00:00

】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補齊育插秧短板 實現稻蟹雙豐收近年來,水稻種植模式已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水稻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競爭壓力也隨之不斷加大。

【2019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徵集活動,按照服務基礎條件好、全程農機作業服務能力強和綜合農事服務成效顯著的標準,遴選確定了70個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小編給大家整理之後每天發布一篇,敬請關注,如果您周邊還有更加有特色的農機合作社,請聯繫我們。】

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

補齊育插秧短板 實現稻蟹雙豐收

近年來,水稻種植模式已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水稻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競爭壓力也隨之不斷加大。長財農機合作社通過打造現代農機、創新服務模式,開展水稻全程「一站式」服務,堅持水稻全程機械化與綜合農事服務兩條腿走路,走出了一條合作社發展壯大之路。合作社先後榮獲2016年農業部頒發的「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2018年中國農機行業年度「農機化傑出服務獎」等光榮稱號。

基本情況

大窪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盤錦市大窪區清水鎮,由理事長李繼財聯合8戶水稻種植大戶於2009年初創辦,僅擁有水稻作業機械12台套,固定資產60多萬元。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8戶增至70戶,土地經營面積達32000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100%,輻射帶動周邊500戶水稻種植戶生產致富,擁有各類大型農機110台套,農機總動力達2.3萬千瓦。2018年合作社產值達200萬元。合作社發起人李繼財榮獲盤錦市優秀共產黨員、全省種糧售糧大戶、全國農機協會農機化傑出服務獎、農業部示範社理事長等稱號。



主要做法

一、紮根農村,規模經營促發展

合作社發起人李繼財是清水鎮小清村人。農民出身的他,看到當地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加上當時種田利潤少、效益不好,村裡有大片土地撂荒。於是,他把別人不要的地「撿」起來,開始自己的創業歷程。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後,成立了大窪區長財農機合作社。通過連續投入,擴展規模,合作社逐步發展起來。2010年,合作社投資400萬元建設單體育秧大棚200棟;2013年,投資300萬元建設連體溫室5000平方米;2014年,投資350萬元建設日光溫室5000平方米。到2018年底,累計投資1050萬元,建設高標準工廠化育苗溫室。在不降低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作社自有耕地3200畝,流轉耕地7500畝,訂單服務面積21300畝,成為全區訂單服務面積最大的農機專業合作社。


二、拓寬服務範圍,推進全程機械化

合作社利用農機裝備優勢資源,組織開展跨區作業,帶動周邊村屯標準化作業、規模化生產,每年為周邊500餘戶農戶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收、代儲、代運、代銷等全程機械化作業「一條龍」服務,逐步將農機作業服務由育苗+耕整地+插秧拓展到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機械化;水稻農機裝備由最初的12台套增至110台套,2018年全程機械化服務面積達32000餘畝,既解決了農民的難題,又給合作社每年帶來近百萬元的收益。

三、創新發展模式,引領農戶致富

2010年合作社創建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確立了以工廠化育苗和機械化作業服務為主業、以農戶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訂單契約為保障的「一條龍」服務機制;按照基地規模化、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利益風險一體化「五化」要求,基本建立了全產業鏈緊密型經營發展方式。其主要特點是農民入社方式不同,即:在土地入社基礎上,還可用現金、機械入股,並在年底享受盈餘分紅。農戶還可在合作社土地上當工人掙工資。經過多年發展,合作社帶動近200戶農戶走上致富路,10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

四、開展農事服務,實現節本增效

隨著農機服務作業面的逐步擴大,常有農戶提出購買農資的需求,最突出的就是農藥和化肥。2015年合作社組織召集部分種糧大戶,探討開展綜合農事服務。先由合作社聘請植保專家現場指導及探討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方法,最大限度降低農藥用量。2016年,針對很多農民為追求水稻高產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的實際,合作社與雲南雲天化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成立了智能化肥微工廠,為農戶直接提供自家優質肥。同時,為農戶提供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方案。2016-2018年間,合作社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萬多畝,每年節本300萬元。

五、發展綠色稻米,打造稻蟹產業鏈

盤錦河蟹享譽全國,消費市場火爆。將稻蟹嫁接共養,必將各取其利。合作社想到做到,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為目標,全力打造品種、養殖、銷售全產業鏈,力求做大、做強、做精「稻蟹」產業。2018年合作社擴大規模,將周邊連片1500畝水稻進行稻蟹混養,其中,扣蟹養殖面積500畝,成蟹養殖面積1000畝,年底養殖獲利達55萬元。同時,蟹田稻品質高於普通水稻,售價比普通水稻增加0.2元/斤。2018年「稻」「蟹」雙豐收為合作社增收近100萬元。同時,合作社2018年與鞍鋼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1000畝地作業合同,利用鐵尾礦資源的物理化學特性與有機肥、糠醛渣、粉煤灰等製成新型土壤改良劑,開展改良鹽鹼地和水稻種植試驗,共建無公害、無污染、綠色有機大米生態基地1000多畝,每年為農民增收近300萬元。


六、關注新技術,培育新農人

合作社與遼寧省鹽鹼地研究所、瀋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聯合,承擔了19個水稻新品種的試驗種植任務,為雜交水稻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生育期等特性評價提供科學依據。為省市植保部門提供1000畝水稻二化螟綠色防控示範區,示範應用性信息素誘捕器防控水稻二化螟。帶領水稻種植戶應用水田栽培和機械化新技術,推廣科學種田。為了傳揚新技術和培育新農人,合作社承辦多種形式現場會,邀請專家指導經驗,引進示範先進農機,著力把合作社的成熟種田技術和經驗無償傳授給鄉親們,讓500多戶水稻種植戶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培養水稻產業新農人200多人,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的「雙贏」。

七、樹立良好聲譽,鍛造企業文化

合作社經營同樣離不開企業文化。「內誠於心,外信於行」,鑄就了合作社獨特的誠實守信文化,而良好信譽和服務質量,恰恰是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市場越來越大的致勝秘籍。在實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幾年裡,受天氣、市場等因素影響,合作社效益並不好。特別是2012年春遭遇罕見大風和暴雨,基地200餘棟大棚骨架連同塑料布被大風捲起,秧苗裸露被暴雨砸壞,直接經濟損失300餘萬元。即使這樣,合作社沒讓社員承擔一分錢。2014年盤錦市遭遇罕見自然災害,大多數工廠化育秧大戶受災,但由於管理到位,長財合作社的水稻秧苗長得特別好,當時每盤秧苗可售12元,很多外地農戶來合作社買苗,但合作社首先想到的是保證清水鎮所有農戶都插上秧,最後,秧苗全部以每盤7元低價賣給了當地農戶。不唯利,只為農,讓合作社在農戶心中有了良好口碑,合作社也由此獲得了農戶的信任,為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技術應用等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願景

一是打造自有品牌和農產品銷售平台。計劃註冊農業產品商標,著重品牌建設,在市內各大商業網點建立直銷店,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實現資源互補和優勢整合,為優質農產品找到優價出口。把水稻產業尤其是綠色水稻產業做精做強。二是增設農事服務項目。與高校院所對接,聘請專家講授新技術新知識,把先進技術裝備集成,為農戶提供全程機械化體驗和「一站式」綜合服務。發揮規模化經營優勢,探索節本增效途徑,為農戶和合作社增收開拓空間。延長水稻生產鏈條,向收儲運、產加銷方向適度拓展,從產業鏈中尋找利益點。三是規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抓住土地託管和土地流轉機遇,實現水稻田快集中連片,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創造條件。內強管理,外強實力,吸收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合理內核,把合作社的激勵機制建立起來,讓每位社員能盡心為合作社出力獻策,打造國內先進農機示範社。

啟示

合作社健康發展離不開以下要素:一是需要優秀帶頭人引領。「頭雁效應」在合作社發展中凸顯,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正是在發起人李繼財的引領下,通過創新經營模式,發展規模經營,引進先進技術,發展多種經濟,使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現水稻規模化經營面積達32000畝。二是需要科學管理模式。管理講求「嚴」「細」二字。「嚴」體現在依法辦社,依章辦事,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章程》,成立理事會和監事會,嚴格管理制度。 「細」體現在從土地翻耕整平到育插秧植保再到機收運輸等各個環節,分階段細化服務內容,讓農戶有了更多選擇。三是需要先進管理手段。打造網際網路+農業服務精準服務平台,為農戶提供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服務,使全區化肥施用量大幅減少30%以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