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防控重大疫情,如何用好大數據

環球網 發佈 2020-01-23T09:52:52+00:00

有人提議,大數據可以有效分析武漢人的行蹤,為疫情監控提供幫助。筆者認為,在新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用好這個工具。

陳經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疫情,受到舉國上下極大關注。有人提議,大數據可以有效分析武漢人的行蹤,為疫情監控提供幫助。筆者認為,在新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用好這個工具。

例如,從某軟體統計的航空信息可以看出,自2019年底疫情初起到今年1月20日疫情升級,從武漢天河機場到北京的人數最多,到廣州的其次,而且有具體人數。再如有數據公司通過大數據,找出了很多11月去過武漢海鮮市場的人,畫出了這些人後來去哪裡的分布圖。也有人認為,通過移動支付的交易大數據,也可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

「用大數據幫助疫情防治」的想法能夠產生,說明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以前要大規模跟蹤人群的流動是不可想像的,它需耗費很多資源。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各類APP日益滲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活動在電子世界產生了印跡,大數據追蹤從技術上確實有可能。實際上,基於大數據的應用是未來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果有人根據掌握的大數據,對疫情進行提醒,例如提示何處出現了異常人流,從技術上說是可能的。有關部門利用大數據的便利,綜合海量數據信息,作出重大決策判斷,這也是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疫情緊急的情況下,也許大數據能發揮關鍵作用,可迅速為形成決策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要知道疫情防治是極為特殊的事,要與大數據的一般應用場景區分開來。大數據主要是基於統計原理,對於人群的動向能夠通過數據進行分析。即使存在一些數據誤差,對海量人群的分析結論影響不大。而疫情防治不同於一般任務,對於數據精準程度要求更高。在疫情升級後,各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視,對每一例病例都做到精確跟蹤匯報。這種精度的要求,一般的大數據挖掘算法難以實現。也許在疫情的早期或者後期,大數據分析能夠為發現疫情、跟蹤疫情提供一些幫助,但有些核心工作還是離不開人的努力。

中國從2003年非典開始,付出極大心血建立疫情監控防治體系,對於各地有明確的信息收集匯報的要求,理論上能夠有效獲取精準的信息。而大數據能夠在跨領域、跨行業、跨地區方面提供巨大幫助。所以,利用好大數據從側面幫助確認,就已經不容易了。

還需注意的是,疫情防治是有明確法規的,因為其敏感性比一般的法規要求還要嚴一些。例如,只有國家部門才有權發布疫情,以免對社會情緒造成衝擊。

而大數據本身,其實也很敏感,涉及了許多用戶的隱私數據。這些數據如何使用,社會還在摸索之中。相對歐美來說,中國民眾更願意提供數據授權給數據公司。但是,公眾日益重視自身的數據信息隱私,也是一個明確的趨勢。如果疫情防治需要使用公眾的隱私數據,最好應事先說明,並依據相關的法規行事。應注意避免以「疫情防治」的名義,而忽視公眾的隱私權。筆者認為,政府在內部決策時以法規為依據利用大數據,在公眾輿論層面則充分尊重用戶隱私保護,應是正確的做法。(作者是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

責編:趙建東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 huanqiu.com 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