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雖弱,但從秦國對之不輕易吞併可知:名正言順的重要性

小雍當藝 發佈 2020-01-22T09:55:22+00:00

公元前270年,即周赧王四十五年,秦國計劃攻打西周,準備一舉吞併西周,掃除東進的障礙,該歷史事情就是這段時期內西周為阻止秦國的打擊而進行的遊說。此時,秦國對西周虎視眈眈,周赧王時常徹夜未眠,周最做為周王最賢惠、最能幹的兒子,這時無疑承擔起了阻止秦國進攻的重任。

公元前270年,即周赧王四十五年,秦國計劃攻打西周,準備一舉吞併西周,掃除東進的障礙,該歷史事情就是這段時期內西周為阻止秦國的打擊而進行的遊說。

此時,秦國對西周虎視眈眈,周赧王時常徹夜未眠,周最做為周王最賢惠、最能幹的兒子,這時無疑承擔起了阻止秦國進攻的重任。於是他來到秦國,遊說秦王,對秦昭襄王說:我聽說秦王在策劃攻周已然很久,但我今天來到這裡,我將把我認為秦國不適合攻周的理由講個大王聽,即使您可能不採納,但我仍然會力薦說服你。

我認為秦王您不適合攻取西周,原因為西周土地面積狹小,人口基礎少,資源少,但是西周畢竟是繼承天子的衣缽。如若是秦國一意孤行的吞併了西周必然引起各路諸侯的聲討。就當今而言,各諸侯中唯有齊秦是兩大霸主,如若秦國攻取西周,則其它諸侯必定與東邊的齊國交好,借著周天子的被滅的藉口,各路諸侯合力攻打秦國。

如若這樣的形勢一旦形成,秦國就被完全的孤立了,齊國就會越強盛,遠超秦國。何況到時各國都依附於齊國,已然不會聽取秦國的號令,秦國的霸主地位難保了。故此我建議秦國放棄攻擊西周,因一旦秦國攻滅西周,各諸侯名義上的天子就不存在,一定會有其它諸侯合力討伐秦國,所以得不償失,還請齊王三思。

秦王考慮了好久,也與朝廷內的大臣商議,最終得出結論,現在攻滅西周為時過早,得不償失,所以放棄了攻擊西周的計劃。

其實該歷史事件與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點類似,相似的原因就在於漢朝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各路諸侯還是得依附在漢朝這顆大樹下,如任何一個諸侯都不敢將漢獻帝怎麼樣,唯有將其供養起來,只是曹操比較聰明,掌握住漢獻帝而以令諸侯而已。

那麼類似得歷史事件,強大如秦國、如曹操為何不敢輕易攻擊很弱小的西周或是漢獻帝呢?其實不是戰勝不了而是有其它諸侯在制衡,如秦國要是不合時宜的攻滅了西周,又或是曹操滅了漢獻帝,自起門路。那麼就會引來其它諸侯的合力攻擊,自己反而可能會因此覆滅,故正是因為如此,當秦國或是曹操不夠強大,強大到不懼怕其它諸侯聯合時,他們不是不會輕易的、也不能一意孤行的按自己內心想法而做。

這是大局的利益決定的,同樣也真是這些強人懂得適應了這些規律,才能越做越強,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否則他們立足的資格都沒有,談何而來未來成就霸業呢?如此,我們當考慮要做一些事情之時,一定考慮此件事的結果,以及該方案一旦實施後,所帶來的影響如何,利益方影響如何,是否名正言順。警示我們不能做以上歷史事件發生的事情,若發生如上事情,即使能力再強、資源再強,所承受的失敗未必自己能受得了。所以事情三思而後行呀?

故此,我們工作中一定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那麼我認為大家一定要理智對待,以大局為重,該忍則忍,這樣也才能慢慢磨練自己的心智,才是做大事人該具備的能力。你們覺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