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宗一朝名將如雲,安祿山為何敢造反?

李一桐老公永結桐心 發佈 2020-01-23T10:47:32+00:00

《舊唐書玄宗本紀》:丙寅,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率蕃、漢之兵十餘萬,自幽州南向詣闕,以誅楊國忠為名,先殺太原尹楊光翽於博陵郡。

導語:大唐玄宗一朝名將如雲,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在下作文來一探究竟。



《舊唐書 玄宗本紀》:

(天寶十四載)丙寅,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率蕃、漢之兵十餘萬,自幽州南向詣闕,以誅楊國忠為名,先殺太原尹楊光翽於博陵郡。

案:玄宗一朝雖名將如雲,然時至安史亂髮前後,堪稱名將者其實唯有五人而已,他們是:郭子儀、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和李光弼。

然經在下粗略考證,當日的五大名將實無一人可令安祿山甚為忌憚。

一、郭子儀

《舊唐書 郭子儀傳》:

……始以武舉高等補左衛長史,累歷諸軍使。天寶八載,於木剌山置橫塞軍及安北都護府,命子儀領其使,拜左衛大將軍。十三載,移橫塞軍及安北都護府於永清柵北築城,仍改橫塞為天德軍,子儀為之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案:郭子儀生於697年,然其至於天寶十三載已有年近六十歲,卻還無甚軍功(比起王忠嗣等少年英雄實在差太遠了),如此之人怎麼使安祿山生懼?

郭子儀畫像

二、高仙芝

《舊唐書 高仙芝傳》:

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游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

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小勃律國王為吐蕃所招,妻以公主,西北二十餘國皆為吐蕃所制,貢獻不通。

後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並靈察累討之,不捷,玄宗特敕仙芝以馬步萬人為行營節度使往討之。

……

至是,仙芝徐自招諭勃律及公主出降,並平其國。

天寶六載八月,仙芝虜勃律王及公主趣赤佛堂路班師。

八載,入朝,加特進,兼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員,仍與一子五品官。九載,將兵討石國,平之,獲其國王以歸。

又《新唐書 高仙芝傳》:

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還連雲堡,與令誠俱班師。於是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案:兩唐書高仙芝本傳皆為載其兵敗怛羅斯之事,而僅僅是散於他人傳記之中(如《李嗣業傳》《段秀實傳》等),可見此事在當時兵部出名,安祿山也未必知曉。則從安祿山的角度看來,高仙芝值得注意的軍功不過滅小勃律和石國而已。

高仙芝影視形象

三、封常清

《舊唐書 封常清傳》:

以破達奚功,授疊州地下戍主,便以為判官。累以軍功授鎮將、果毅、折衝。天寶六年,從仙芝破小勃律。

……

十載,仙芝改西節度使,奏常清為判官。王正見為安西節度,奏常清為四鎮支度營田副使、行軍司馬。十一載,正見死,乃以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十三載入朝,攝御史大夫,仍與一子五品官,賜第一區,亡父母皆贈封爵。俄而北庭都護程千里入為右金吾大將軍,仍令常清權知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等使。

案:兩唐書封常清本傳皆未載其滅大勃律之事,似乎亦不見於他人傳記,想來安祿山也未曾聽聞。則在安祿山看來,封常清其實無甚戰功,不過區區一邊將爾。

四、哥舒翰

《舊唐書 哥舒翰傳》:

初事節度使王倕,倕攻新城,使翰經略,三軍無不震懾。……後節度使王忠嗣補為衙將。……忠嗣以為大斗軍副使,嘗使翰討吐蕃於新城,有同列為副者,見翰禮倨,不為用,翰怒,撾殺之,軍中股怵。遷左衛郎將。後吐蕃寇邊,翰拒之於苦拔海,其眾三行,從山差池而下,翰持半段槍當其鋒擊之,三行皆敗,無不摧靡,由是知名。

天寶六載,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充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先是,吐蕃每至麥熟時,即率部眾至積石軍獲取之,共呼為「吐蕃麥莊」,前後無敢拒之者。至是,翰使王難得、楊景暉等潛引兵至積石軍,設伏以待之。吐蕃以五千騎至,翰於城中率驍勇馳擊,殺之略盡,餘或挺走,伏兵邀擊,匹馬不還。

……

……代忠嗣為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明年,築神威軍於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築城於青海中龍駒島,有白龍見,遂名為應龍城,吐蕃屏跡不敢近青海。吐蕃保石堡城,路遠而險,久不拔。八載,以朔方、河東群牧十萬眾委翰總統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將高秀岩、張守瑜進攻,不旬日而拔之。上錄其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與一子五品官,賜物千匹、莊宅各一所,加攝御史大夫。十一載,加開府儀同三司。

翰素與祿山、思順不協……

祿山以思順惡翰,嘗銜之……

又《新唐書 哥舒翰傳》:

久之,進封涼國公,兼河西節度使。攻破吐蕃洪濟、大莫門等城,收黃河九曲,以其地置洮陽郡,築神策、宛秀二軍。

翰耆酒,極聲色,因風痹,體不仁。既疾廢,遂還京師,闔門不朝請。

案:哥舒翰於吐蕃軍功極甚,必是令安祿山深為忌憚的;然安祿山與其素來不和、矛盾重重,又在長安安置眾多耳目,必定知曉哥舒翰「疾廢」之事。故安祿山於情於理都有戰勝哥舒翰的把握。

哥舒翰影視形象

五、李光弼

《舊唐書 李光弼傳》:

天寶初,累遷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候。五載,河西節度王忠嗣補為兵馬使,充赤水軍使。忠嗣遇之甚厚,常云:「光弼必居我位。」邊上稱為名將。

八載,充節度副使,封薊郡公。十一載,拜單于副使都護。十三載,朔方節度安思順奏為副使、知留後事。思順愛其材,欲妻之,光弼稱疾辭官。……祿山之亂,封常清、高仙芝戰敗,斬於潼關。又以哥舒翰率師拒賊。尋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收兵河西。玄宗眷求良將,委以河北、河東之事,以問子儀,子儀薦光弼堪當閫寄。

案:李光弼在安史亂前軍功甚少,更是在天寶十三年(亂髮前一年)「稱疾辭官」,直到高仙芝、封常清戰敗身死才為郭子儀舉薦,從而「出山」。

安祿山之所以「看不上」這些名將,和他本人的經歷也是有關係的。

安祿山在東北擁三鎮重兵,稱雄一方,早年被名將張守珪收為義子;待其勢力壯大之後,麾下又何嘗不是猛將如雲?如史思明,安史亂中,能穩勝之者不過李光弼一人而已。

安祿山畫像

所以,儘管玄宗一朝名將如雲,安祿山仍有造反的實力和底氣。

且從安史之亂的前兩年經過來看,安祿山在造反前早已經過多年的戰略規劃,即使玄宗沒有瞎指揮,安史叛軍業已取得了重大戰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