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地震活動盤點

震長 發佈 2020-01-02T10:51:14+00:00

地震較為集中的區域稱為地震帶,我國大陸主要有位於中部縱貫我國南北的南北地震帶,位於新疆及境外地區的天山地震帶,位於東部的郯廬地震帶、山西地震帶、陰山- 燕山 - 渤海地震帶和華南沿海地震帶等。

我國地震活動特點

我國大陸受印度 - 澳大利亞板塊向北東方向的碰撞擠壓,同時也受到太平洋板塊向西偏北方向的俯衝推擠。印度 - 澳大利亞板塊向北東方向的碰撞擠壓強烈導致我國大陸西部直接劇烈隆起,形成世界屋脊 - 青藏高原,伴隨有強烈的地震活動,地震空間分布呈三角形,我們稱之為我國西部及鄰區強震活動的「大三角」地區。受太平洋板塊俯衝的影響,我國東部的地震活動也較強。

我國西部及鄰區「大三角」地區7級以上地震分布

我國大陸分為若干活動構造塊體,構造塊體邊界是地震集中發生的區域。我國大陸全部8級以上地震,超過80%的7級以上地震都發生在這些邊界地區。地震較為集中的區域稱為地震帶,我國大陸主要有位於中部縱貫我國南北的南北地震帶,位於新疆及境外地區的天山地震帶,位於東部的郯廬地震帶、山西地震帶、陰山 - 燕山 - 渤海地震帶和華南沿海地震帶等。

我國大陸構造與6級以上強震分布

上述我國大陸所處的構造環境決定了我國大陸地震活動呈現如下特點

1.地震多。我國大陸年平均發生24次5級以上地震,4次6級以上地震,0.6次7級以上地震。

2.強度大。21世紀以來全球共發生23次8級以上地震,絕大多數發生在海洋里,僅有的3次大陸8級以上地震均發生在我國大陸地區及附近。

3.分布廣。我國有30個省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個省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12個省份發生過8級以上地震。沒有記載過強震的地方,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發生,例如青海和四川歷史上就沒有發生8級以上地震的記載,2001年青海發生了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2008年四川發生了汶川8.0級地震。

我國5級以上歷史地震分布(公元前780以來)

4.震源淺。我國大陸的地震94%以上都是淺源地震,易對地表的建築物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

2019年我國地震活動概況

2019 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20次,最大為4月24日西藏墨脫6.3級地震;台灣及近海發生10次,最大為4月18日台灣花蓮縣海域6.7級地震。

2018年和2019年我國5級以上地震分布圖

2019年我國5級以上地震目錄

從我國各個省份的情況來看,台灣及近海發生5級以上地震10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強度為6.7級,數量和強度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一。在大陸地區,西藏發生2次5級和1次6級地震,地震強度最高;四川發生7次5級和1次6級地震,地震頻次最高、強度第二;新疆發生3次5級地震,最大為2月2日新疆塔城5.2級地震,地震頻次與西藏相當;甘肅發生2次5級地震,最大為10月28日甘肅夏河5.7級地震;廣西發生2次5.2級地震,地震頻次和強度在大陸東部各省排名第一。

2019年我國地震活動特點

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低於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2019年4月24日西藏墨脫6.3級地震打破我國大陸地區522天的6級以上地震平靜。

5級以上地震年頻度分布圖

我國大陸地區5級以上地震年頻度分布和地震震級時序圖

多震區地震活動差異明顯

2019 年我國大陸不同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差異明顯。

西藏地區發生3次5級以上地震,地震數量與2018年相當,地震強度有所增強,發生了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震級最高的墨脫6.3級地震。

西藏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四川地區2019年發生8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6級地震1次,為6月17日長寧6.0級地震。與2018年相比,地震數量明顯增多,地震強度有所增強。2018年12月16日興文5.7級地震以來,四川東南部盆地內部5級以上地震持續活躍,2019年四川發生的8次5級以上地震均位於川東南地區。其中,2019年6-7月長寧6.0級地震序列包括5次5級以上地震,其北部的威遠、資中發生2次5級以上地震,分別為9月8日威遠5.4級和12月18日資中5.2級地震。

四川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2018年和2019年川東南地區5級以上地震分布圖

新疆地區地震活動水平持續較低,2018年發生4次5級地震,最大為2018年9月4日伽師5.5級地震,2019年僅發生3次5級以上地震,最大為2月2日新疆塔城5.2級地震。

新疆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雲南地區2019年未發生5級以上地震,2018年發生3次5級地震,其中9月8日墨江5.9級地震為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最大地震。雲南地區自2014年已經連續5年沒有發生6級以上地震,7 級地震平靜近24年,均超過1900年以來的平均發震間隔。

雲南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部分弱震地區地震活躍

2019年我國大陸部分地震活動較弱的區域發生「破紀錄」的地震,如8月20日海南三亞4.2級,10月2日貴州沿河4.9級地震。廣西地區5級地震活躍,發生2次5級以上地震,分別為10月12日北流5.2級和11月25日靖西5.2級地震,地震數量顯著高於年均0.1次(每10年1次)的活動水平。

廣西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台灣及近海 7 級以上地震持續平靜

2019年台灣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最大為4月18日花蓮海域6.7級地震。2018年台灣發生15次5級以上地震,最大為2018年2月6日花蓮縣海域6.5級地震。台灣2019年最大地震強度與2018年基本相當,但5級以上地震數量減少。自2006年12月26日台灣恆春海域7.2級地震後,台灣7級以上地震持續平靜近13年,為1900年以來的最長平靜時段。

台灣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台灣7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我國地震災害特點

我國是全球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大陸人口占世界的1/4,但大陸地震次數占全球大陸地震的1/3,而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數量占了全球的1/2。2000-2019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大陸因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人數僅占了全球的12%。

20世紀我國大陸人口、地震次數和死亡人數與全球對比

2000年-2019年全球因地震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據史料記載,我國造成人員死亡超過20萬人的地震有4次: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為20萬人,1920年寧夏海源8.6級地震為23萬人,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為24萬人,1556年陝西華縣8.6級地震為83萬人(含瘟疫、饑荒)。陝西華縣地震是目前世界上記載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全球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的地震有8次,其中4次發生在我國,達1/2。

地震是我國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自然災害。20世紀後半葉我國大陸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統計數據表明:地震災害占54%,氣象災害占40%,地質災害占4%,海洋與林業災害占1%,其他災害占1%。

20世紀後50年我國大陸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2019年我國地震災害概況

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29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3億元,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台灣2人死亡,16人受傷。

2019年我國地震災害特點

我國大陸地震災害偏低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未發生重大地震災害事件,地震災害程度與往年相比明顯偏低,過去十年平均死亡人員381.6人、受傷人員3472.6人、經濟損失224.8億元,但比2018年偏高。

2009-2019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

2009-2019年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

地震災害分布集中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有7個省份受災,但人員和經濟損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四川省死亡占比約94%,受傷占比約97%,經濟損失占比約99%。

2019年各省份地震災害損失一覽表

台灣地震災害不高

2019年,台灣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地震為台灣花蓮縣海域6.7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16人受傷。地震災害不高。

關注我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