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魚一禁10年!為什麼?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1-02T10:52:26+00:00

《農業農村部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中明確指出,對於長江流域範圍內的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對於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有關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通知引發廣泛關注,網絡上網民一片叫好支持,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魚價會不會上漲」「還能不能釣魚」等疑問。


《農業農村部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中明確指出,對於長江流域範圍內的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對於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大型通江湖泊中有著名的鄱陽湖、洞庭湖。


為啥要「禁漁」?


從青藏高原匯流而下的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從青海到上海,流經11個省市,再由崇明島流入東海,一路生機蓬勃。然而,近年來,長江流域不斷惡化的生態狀況成為一個大難題。

長江路線圖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流域生態功能退化嚴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乾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而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的衰退,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便是酷漁濫捕。部分漁民為了獲得捕撈收益,濫用「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不僅抓大魚,小魚苗也不放過,造成了「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有居住在長江上游的網民寫道,「到了晚上,漁船捕撈突突突的馬達聲音能從上半夜一直響到凌晨」。


電捕魚 圖源《中國周刊》


據報導,長江「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資源較上世紀50年代已經減少了90%以上,而且長江流域的珍稀魚類如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的生存繁衍也面臨著危機:2003年,最大體長可達7米的長江白鱘最後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2017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已經降至1000頭左右……保護長江,迫在眉睫。


長江江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源中國網


為啥要禁止十年這麼久?


實際上,我國對於長江的保護行動一直在進行。2002年起,長江開始春季休漁制度,當年農業部在長江中下游試行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後在長江流域正式實施。2017年開始,禁漁期進一步延長到4個月。


但是,中科院院士趙進東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每年數月的禁漁在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並未從根本上改變長江漁業資源急劇衰退的大趨勢。

捕魚「迷魂陣」 圖源《中國周刊》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在2006年首次提出長江流域全面禁漁十年的建議。「為什麼是十年?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通常生長四年才性成熟,連續禁漁十年,這些魚類得以有二到三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能夠顯著增加。」曹文宣院士說。對長江實施長期禁漁計劃的呼籲在近年的全國兩會中也常被提及。如今的落地實施,少不了這些研究者、關注者持之以恆的努力。


禁漁以後會不會影響老百姓買魚、吃魚?


「長江已基本喪失漁業生產價值,捕撈漁業推出長江不僅不影響老百姓吃魚,反而有利於長江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


據統計,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已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如今的不足10萬噸,僅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對於中國人「餐桌」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如今我們食用的魚類大多是人工養殖魚塘提供的。所以,大可不必擔心魚價上漲、沒有魚吃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有學者指出,人工養殖魚類在經過多代繁衍後會出現遺傳多樣性退化,需要補充優質的野生親魚改善種群,長江正是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如果我們再不保護好長江這個基因庫,可能將來會連「四大家魚」都吃不到。


禁漁以後,還能不能釣魚呢?


答案是可以釣魚的。


在通告中,農業部明確指出:各級漁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內從事娛樂性游釣和休閒漁業活動進行規範管理,避免對禁捕管理和資源保護產生不利影響。


通告中要求長江流域各級漁業主管部門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加強執法監督管理,並鼓勵建立「護魚員」協管巡護制度,確保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制度順利實施。


呼籲釣魚愛好者在垂釣的時候,監督違法捕魚行為並及時舉報,爭當「護魚員」志願者!


綜合新華社、光明日報、北京晚報等消息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黃靚瑩

圖片|源自《中國周刊》、中國網等

編輯 | 黃小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