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歷史地圖2——南海疆域線、南海十一段線是怎麼形成的?

地圖看世界 發佈 2020-01-23T12:37:20+00:00

1927年廣東陸軍測量局測繪《西沙群島圖》。比例尺十萬分之一,分幅拼合,各具圖題。計有:林島(今永興島)、石島、柏蘓奇島(今盤石嶼)、掌島(今廣金島)、燈擎島(今琛航島)、北暗礁、南暗礁、東島、偏杜路島(今珊瑚島)、南極島(今中建島)、沯卑利父暗礁(今浪花礁)。

1929年廣東陸軍測量局測繪《西沙群島圖》。1929年8月,廣東陸軍測量局根據1928年測圖再次繪製,比例尺1萬分之一。圖的右下方附「說明」,提到「燈擎島及掌島,前清調查時,因兵艦命名為琛航島及黃金島。海南漁人因連合稍遠之伏波島,名為三腳島」。該圖不僅提供了清朝末年李准曾率兵艦巡海,為西沙群島命名的佐證,而且反映了我國海南漁民的習慣用名。

1935年民國全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繪製《中國南海各島嶼圖》。首次確定了中國南海最南的疆域線至北緯4°附近的曾母灘,並第一次將南海諸島明確地分成:(1)東沙群島、(2)西沙群島、(3)南沙群島(即今中沙群島)、(4)團沙群島(即今南沙群島)。

1936年白眉初繪製《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白眉初編著適用於中等學校的《中華建設新圖》,北平建設圖書館發行。圖冊第二圖為《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圖中在南海疆域內標有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所標註南海區域清楚並且有明顯界線,以示南海諸島同屬中國版圖。這就是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即今日南海地圖上U形斷續線的雛形。

上海日新輿地學社1937年9月初版(蘇甲榮編)《中華省市地方新圖》第五圖中國南海各島嶼圖。此圖中在南海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後調整名稱為中沙群島)、斯卡巴洛礁 (現黃岩島)、團沙群島(後調整名稱為南沙)上註明為「屬中國」。

1939年中華輿地學社出版《中華民國南海各島嶼圖》。依據全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會刊改制,由中華輿地學社印行《中華民國南海各島嶼圖》。圖中南海諸島共畫有132個島、礁、沙、灘,最南界為曾姆灘。還特別用雙紅橫線醒目地標出了法國占領的九小島。

1941年蘇甲榮繪製《中華民國全圖》附圖「中國南海各島嶼圖」。上海日新輿地學社出版發行。附圖中國南海各島嶼,包括:西沙群島、東沙島、南沙群島、團沙群島,全部島礁均採用中文、英文兩種名稱標註,並且全部括註:「屬中國」。

1947年鄭資約編著《南海諸島地理志略》附圖「南海諸島位置略圖」。書中詳述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歷史背景,南海諸島的地理環境及國疆石碑的照片。新編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也在該書的附錄中,首次對外發表,奠定了我國南海島嶼統一名稱的基礎。「南海諸島位置略圖」收於《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第一頁,比例尺為1:850萬。此圖首次在南海海域標繪11段斷續線,最南包括曾母暗沙。

1947年12月內政部方域司出版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附圖「南海諸島位置圖」。圖中全部採用新命名,並在南海標繪了一條由11條線段組成的斷續線。這幅由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編制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是各出版單位編制中國地圖的範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