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學霸,學成歸來再次離開,離開前留下的逆耳忠言鞭辟入裡

微雨潤苗 發佈 2020-01-02T12:53:16+00:00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的很多學霸在求學的過程中,到最後都會傾向於去國外留學,而這些外出留學的人可以分為三類:其一,在國外留學後直接成為華裔,加入了其他國籍成為外國人,其人生軌跡如同一條射線,起點在國內,終點離國內越來越遠;其二,在國外學有所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而且是死心塌地的那種;其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的很多學霸在求學的過程中,到最後都會傾向於去國外留學,而這些外出留學的人可以分為三類:其一,在國外留學後直接成為華裔,加入了其他國籍成為外國人,其人生軌跡如同一條射線,起點在國內,終點離國內越來越遠;其二,在國外學有所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而且是死心塌地的那種;其三,學有所成後也回國工作,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又因為某種原因而離開中國,「棲息」於國外的高校或者科研機構。

第三種學霸既然選擇離開回來工作,又為何匆匆離開呢?這是很讓我們費解的一個問題。那些人「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按道理,國外都向其投來「橄欖枝」,正是國內科研機構或者高校最應該留住的人才才對,他們離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接下去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他給我們的答案值得一看。

他叫許晨陽,他曾是北大數學領域的學霸,他在學成歸來再次選擇離開,他的求職經歷讓我們唏噓不已。許晨陽祖籍重慶,他在數學領域有很強的學習天賦,中學階段他先後成為四川數學代表隊和國家數學集訓隊的成員,在各項比賽中他都取得相當優秀的成績。正因為他的數學天賦如此出眾,所以他成功被北大的數學科學學院「招安」。別人用四年的時間才能把本科的課程解決,而許晨陽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時間就搞定了本科的課程內容,在讀完本科課程之後,他又在北大繼續攻讀碩士,很快就獲得碩士學位。

23歲的許碩士對自己的學位並不滿足,他選擇去國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幾年後,許晨陽又順利拿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又在麻省理工學院搞博士後研究。學有所成的許晨陽躊躇滿志回國「大展拳腳」——前往北大任教。許晨陽這樣的數學家前往北大任教,其實說是大材小用也不為過,因為許晨陽的數學造詣確實了不得,連國外的數學專家都聲稱許晨陽將來是爭奪「菲爾斯獎」(其「含金量」相當於數學領域的諾獎)得主的「潛力股」。

但是,許晨陽只在國內堅持了短短的五六年之後立馬又選擇離開。很多人認為,許晨陽的離開和顏寧離開清華的原因如出一轍,因為他在離開北大之前留下的逆耳忠言可謂鞭辟入裡,可以歸納為三點。也就是以下這3個讓他出走的原因,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原因一:國內學術界的風氣相當浮躁

在許晨陽看來,國內學術界存在「門外漢」引導「內行人」的一種趨勢:在學術領域,一旦某個人取得一定的成果,則要像母雞生了個蛋似的發個新聞公之於眾,然後讓一些對學術不是太了解的人來評頭論足。除此之外,「學術成果急躁症」在國內的學術領域也具有一定的市場,國內的學術研究者還要對學術研究以外的內容而發愁,比如職稱評聘、爭奪「xx人才計劃」之類的,單單靠學術上的優勢不一定能一路高歌。

原因二:學術領域的造假成本太低

許晨陽認為,國內對學術領域的造假現象很難表現出「露頭就打」的舉措,甚至國內的學術領域會對一些學術界大佬的造假行為「選擇性失明」、「選擇性失聰」:一些曝光相當久的學術造假現象,處罰的力度與「隔靴搔癢」沒有什麼兩樣。而那些潛心搞科研、靜心做學術的人卻不一定能混得風生水起,這一點讓許晨陽頗有微詞。

原因三:學術領域論資排輩的氛圍太濃

「我認為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對年輕人的支持力度不夠。」許晨陽表示,國內學術領域論資排輩的氛圍太濃了,科研界的那些「大佬」可以輕鬆得到巨額的科研經費,而年輕人申請科研項目的每一個過程都舉步維艱,這也是讓許晨陽感到相當鬱悶的一個地方。

許晨陽的逆耳忠言可能很多學術界的大佬都不喜歡聽,但我覺得國內未來的學術界和科研界,如果能在這三個方面進行「校準」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學有所成之人會選擇紮根國內,為祖國的科研和學術領域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