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代帝王中最喜冰嬉之人為何是乾隆皇帝?他做了件前無古人的事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0-01-23T13:21:39+00:00

北京是一座靈動的城市,因為被諸多的河、湖、海、池、潭點綴其中。到了冬日來臨,寒意凜冽之時,這城市中便自然天成許多百姓冰樂之地。

北京是一座靈動的城市,因為被諸多的河、湖、海、池、潭點綴其中。到了冬日來臨,寒意凜冽之時,這城市中便自然天成許多百姓冰樂之地。

《冰嬉圖》局部,展現了八旗冰鞋營的精彩表演。

京城人對冰樂之愛已久。舊京時稱冰樂為「冰嬉」或「冰戲」,在宋代史書上有「觀花,作冰嬉」的記載,至元明時期,京城冰嬉活動已成規模,清朝時達到鼎盛。清康乾盛世,無論是宮廷帝王還是平民百姓,皆以冰嬉為冬季之樂。清朝帝王因其祖上由長白山和黑龍江入主中原,所以對冰雪之樂有著偏好,並將滑冰作為典制,此說可在《大清會典》中考證。

在歷代帝王中最喜冰嬉之人恐是乾隆皇帝,他不惜筆墨作了《冰嬉賦》,對冰上擲球之戲有著詳細的描述。乾隆帝《御製瀛台雪景詩》注云:「每冬太液冰堅,令八旗與內府三旗簡習冰嬉之技,分棚擲采球,互逞喬捷。並設旌門縣的演射,用嫻步伐止齊之節。皆輪番閱視,按等行賞,以為常例。」

中國古代素有冰嬉者,但自古無人為此寫賦,乾隆皇帝作《冰嬉賦》,體現了其對培養八旗子弟各方面技能的重視。同時可見,宮廷冰嬉活動既有娛樂健身的目的,亦有培養八旗將士尚武精神之意。御林軍的健銳營中有一支編制1600人的「八旗冰鞋營」,他們接受專門的訓練,為皇帝進行冰嬉表演,皇帝也藉機親自校閱八旗溜冰。此番熱烈宏大的場景,在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年間《冰嬉圖》中可見。《冰嬉圖》由宮廷畫師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繪製,從中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在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的簇擁下,坐在大冰床上觀看冰嬉表演。八旗冰鞋營的官兵們則膝裹皮護,腳綁冰刀,摩拳擦掌。比賽結束後,乾隆皇帝在冰上舉行盛大的宴會以示慶賀。冰嬉運動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乾隆皇帝欽定其為大清國俗之一,另三樣是滿語、騎射、摔跤。

清朝的「冰嬉大典」一般在西苑三海舉行。1894年,清王朝在北海漪瀾堂舉辦了最後一屆冰嬉大典,此後皇家再無冰嬉大典,只有些許的冰樂活動。光緒皇帝曾乘坐奧地利皇帝送給他的華麗冰橇,在北海太液池上游賞。而慈禧太后每年冬季都到北海漪瀾堂欣賞宮女的冰戲表演。

清朝覆亡之前,列為禁苑的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不允許百姓遊樂的,百姓只能去後三海(什剎前海、什剎後海、什剎西海)或護城河滑冰。《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寒冬之時,都人於各城外護城河上,群聚滑擦。」那時,百姓會自製冰鞋,稱為「凌鞋」。其由兩塊木板組成,上面釘有細鐵條。溜冰之人會穿著凌鞋,在護城河上進行滑冰比賽。還有人會製作像床一樣的大木板置於護城河冰面上,稱為拖床或冰床。冰床一般長約5尺、寬3尺、高2尺,四周有欄杆,用柳木或杉木製成,可乘五六人。還有更會玩的,將拖床結連,呈佳肴美酒於上,暢飲高歌,由兩三人牽引,便捷如飛。

清朝覆滅後,曾經的皇家禁苑成為面向百姓開放的天然冰場。北海的五龍亭、漪瀾堂、道寧齋、雙虹榭等處皆設有冰場。冰場多用杉篙、蘆席圍成,四周有茶點售賣。除了北海冰場,那時候人們常去的還有故宮筒子河、中山公園後河冰場、什剎海冰場、未名湖冰場和電影《老炮兒》中提及的頤和園野湖冰場等。

時至今日,冰上活動依舊備受京城人喜愛,被稱為四大冰場的頤和園、北海、陶然亭、紫竹院冰場,更是人們冬日嬉戲之地。其中的紫竹院冰場於1959年開放,冰場面積較大。每到冬日,可見民間高手在此匯集,在冰場上鳳凰展翅、金雞獨立,或是蜻蜓點水,各種高難度動作讓人眼花繚亂。

(原標題:京城冰樂)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梵雁平

流程編輯 劉偉利

關鍵字: